许钦松丨“大荒”山水中的人文意境

 

“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巡展(上海站)”于2016年5月19日至6月21日在上海中华艺术宫20、21展厅...



“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巡展(上海站)”于2016年5月19日至6月21日在上海中华艺术宫20、21展厅举行。此次展览是继北京、广州之后的第三站,展出的92件作品都是许钦松于新世纪以来创作的山水画大作与力作,展示了艺术家在山水画艺术上的传承、开拓、创新与突破。

展览以唐代僧人、诗人号寒山子所作的“寒山诗”(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为线索,将整个展览分为四部分。
展览开幕现场


第一部分“大道之境”。许钦松山水画是现代山水画的一个显著性的存在。多年以来,许钦松在他的山水世界呈现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意义世界。他在山水画的现代性上寻找突破点,为世人展示出了一个充满现代意义的荒寒之境。毕生营造的现代山水图景,不仅是他个人气性的体现与完善,也是艺术家自身意义的实现。

第二部分“传统之桥”。许钦松所追寻的山水的现代价值是不以牺牲传统山水价值为代价的。他积极创新却不反传统,在他极具现代精神的山水画背后的价值结构其实是对传统价值的改良。
展厅现场


第三部分“重建新山水”。许钦松的山水画创作在传统山水价值的结构上,积极吸收西方艺术的基本原理,诸如光、色研究,无限灰度的演绎,吸收和改造西方焦点透视后形成的新视觉法“广远法”,吸收版画的“刀法入画”,对传统山水笔法的改良“积笔法”等等。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许钦松在这些丰富的现代性元素中找到了重建山水价值之路。

第四部分“宇宙心像”。许钦松为现代山水画重新提出了一个本质的问题,即现代人与山水的关系。而他的“无人山水”、“可望不可及”的世界正是他为二者关系的强调所在。
展厅现场


展览力求全方位多面性地展示许钦松先生在山水画上的创作与思考,同时展现其“大荒”山水中的人文意境与思考。
艺术家许钦松


对话许钦松

您一直强调山水画中具有的精神力量,它源于何处?

山水画是全人类的精神家园,使人们在烦嚣的喧扰中寻找到一份内心的宁静。我经常跑到人迹罕至的地方,一个人静静地领悟山水的气息,与大山大水做一个零距离的交融,感受到他们博大的胸怀与磅礴的气势。我想这种精神力量是从自我体验出发,经过自己明确的创作意图呈现出来的。

在山水画创作中如何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中国画的本体性首先是意境的深度和丰富性,其次是笔墨语言的艺术性。艺术家用大量的时间乃至毕生的精力去体悟传统,感受生活,才能以当代人的审美视觉理解传统、认识传统、演绎传统,才能在创作中把传统笔墨语言和现代审美价值融合起来。有一点一定要注意,中国画讲传统固然十分重要,但更要强调追求现代形态,否则就是对前人的重复,毫无创新可能,这点前人已经明确地告诫我们:“笔墨当随时代”。

您如何看待写生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对于中国画家来说,一切物象都是载体,写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写心、写情、写神、写韵、写气,通晓此理,就会主动,不会为自然所束缚。传统西方的写生观重“真”,传统中国写生观重“游”。由于写生的观念不同,导致中西传统绘画使用了不同的写生方法。总体上说,传统西画采用的是长于再现自然的写实性手法,而传统中国画采用的是长于抒情的写意性手法。

是否可以将写生稿当成创作呢?起码我是持否定态度的,在我看来一幅好的山水画作品不是对自然简单的摹写,而是通过艺术家观察写生,提炼概括,并进行艺术加工,把主观情感移入客观世界,高于现实,从而使作品升华。

关于许钦松

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作品欣赏
沧海无浅波,2000,123x121cm,许钦松
春雾轻曼,184x147cm,中国画,2011年,许钦松
大岳涌云 239x600cm 许钦松 2016年
丰碑,600x240cm,中国画,2011年,许钦松
九华山胜景,184x147cm,中国画,2011年,许钦松
山道,2015,248x62cm,许钦松
太行列云,2015,180x49cm,许钦松
雾中晨光,2000年,123x123cm,许钦松


    关注 崇真艺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