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龙舟特辑造龙:解密“广东最大龙舟基地”的造龙传说

 

番禺上漖,广东最古老的龙舟制造基地,以造龙舟技术闻名于世,在这里,经历五代龙舟匠人的心口相传,手工造船历史1...





番禺上漖,广东最古老的龙舟制造基地,以造龙舟技术闻名于世,在这里,经历五代龙舟匠人的心口相传,手工造船历史140载,巅峰时期垄断广东八成龙舟市场,所造龙舟远销东南亚。



※龙舟匠人卢浩英与他的龙舟模型。

本期的《番禺龙舟特辑》,e家君走进上漖,为各位解密番禺造龙故事。

番禺地处珠江三角洲出海口的前沿地带,河网纵横,居民择水结庐,正所谓“开门见水,举步登舟”,船曾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据《山海经·第十八海内经》云:“帝俊(舜)生下禺号,禺号的后代为淫梁,淫梁生下了番禺。番禺是制作船的祖师。”由此可见,番禺与舟的关系密切。

——《沙滘龙舟文化》





※上漖村的造船厂,陈列着尚未完工的龙舟。
鸡公头
古语云:“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这句话套用在龙舟身上也适用:有上百人划的“长龙”,有用于探亲应景的“游龙”,有国际赛事常见的“标准龙”,我们今天介绍的是上漖村做的传统龙舟——长40多米,能坐70~80人的。因其细长狭窄,龙头造型干练,远看像只公鸡。它有个绰号叫“鸡公头”

现在,当地造“鸡公头”时间最久,手艺最精湛的,就是人称“英叔”的80岁龙舟匠人卢浩英,他17岁跟随表叔入行,至今已经做了几百艘船,其中龙舟也有七八十艘。



※龙舟鼓,一艘龙舟指挥的灵魂。

英叔说,龙舟制作颇为讲究,师傅要选一个黄道吉日,为新龙舟的木料开线落墨,为第一根立起来的龙骨架簪花挂红,以示庄重。而从开木算起,制作一条30米以上的传统木质龙舟,起码需要经历33道工序。



※世界再吵杂,匠人的內心必须是安静的。

如果说龙舟船身是低调的精致,那龙头和龙尾就是张扬的精彩。龙头龙尾多用整块樟木雕刻而成,平时于祠堂中放置,竞渡前才装上。龙头造型根据各地风俗变化,颜色则一般是红、黑、灰三种,有些地方还讲究头尾搭配,以红头绿尾,呼应中国传统吉祥之色大红大绿。尽管自己雕龙技术也不逊色,但从效率考虑,英叔就像上漖村的大多数船厂一般,选择了从其他地方购买龙船头和龙尾,而首选当属南村镇员岗村的龙船头大师梁镇洪。



※霸气的龙头
青坤甸
造龙舟首看木材,不同木材做出的龙舟大不相同,一般用青坤甸木和杉木。青坤甸木主要从缅甸、马来西亚、印尼三地进口,特点是木质好,能藏泥里,越浸泡木质越坚实,一条好的坤甸木龙舟可以保存上百年,但相对杉木龙舟较为笨重,造价也要贵上三分之一。而杉木做的龙舟较为轻盈,比赛划起来快,造价也便宜,所以多用于传统竞赛龙舟,缺点是耐用性较差,不能藏于泥里,比赛完就要架在通风干爽的室内保存。



※杉木做的龙舟可以吊起来保存,坤甸木做的必须埋在泥里才“睡得好”。

选好木材,师傅们就要开始经历“扎底骨—制脚旁—上大旁—扎彩盘及交山—钉龙根—造坐凳—钉花旁(外板)—钉夹旁(内板)—制脚旁—装弦口—扎龙缆及将军尖”等十大工艺。因为龙舟制作没有施工图纸,制作尺寸全凭师傅经验,而且龙舟上的木与木之间不利用任何黏性物质,仅靠工人把木边磨平,再用木槌锤紧。所以这些环节务求极致精确。在完成了这些工序后,打磨上油,就可以择日下水。


※这些工具,在龙舟匠人的手里可以玩出不同的花样。
 掌口


上漖造的龙舟有侧立偏差小,钉眼密度高,船体设计优异,掌口密(木与木的接驳口)等四大优点,而英叔最自豪的就是他对掌口技术的运用。因为在他看来,一条龙舟的开掌口,最难最考验师傅功力的。据说,为了开掌口不漏水,他学了整整三年。

传统与现代并非天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掌口就是两块木板夹起来的,不像别的地方用钉子来固定,我们都是两块板贴紧后,锯开嵌入的位置,用锤子敲进去,因为拿位准,力度恰到好处,十分紧密,一根头发丝也塞不进去,而且从不会散口和裂口。这种技术,其他地方很难做到,十个师傅也只有往往只有两三个能做到,但我现还能做到。”

制作过程的基本是手工,平均年龄在40岁的师傅们大多光着膀子,在满地厚厚褐色木屑的造船作坊里,借助锤子、铁作、大铰、电钻、红油灰板等数十样工具,聚精会神地把龙舟造出来。

据说,以前在工具简陋的时候,用“过江龙”(大锯)锯大件木板,需要两个大汉费劲力气来回拉锯,费时费力,现在他们在某些环节会用上例如电锯、电钻、打磨机,更加快与精确,制作的龙舟也更有质量。



每一艘龙舟,不显山水处却往往潜藏最巧妙的匠心。

龙的传人INHERITANCE



虽然上漖村的龙舟制造深受认可,但跟许多传统手艺一般,也面临后继乏人的窘迫。

在采访中,e家君发现船厂的师傅大多四五十岁,基本没有年轻人,问及传承情况。英叔有些落寞地说:“龙舟制作需要技巧和体力,工作又累又苦。学习的时间长,从入门到出师要好几年;造龙的淡旺季很明显,一年也就忙那几个月,收入不稳定。传统手艺的固执、缓慢、少量、劳作,很难吸引年轻人来学习做龙舟。”



面对大自然赠与的素材,你得先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你。

     记者手记
e家君采访当天清晨,恰逢上漖村起龙,日近中午,又遇到当地造龙舟名气最大的“陈汉慧龙舟基地”的一条新龙舟入水,整个场面十分热闹。



※齐心协力把龙舟送入水中,迎接即将到来的粽子节。

就这样,从每年清明后到端午前,在上漖,在黑木和木棉瓦搭成的窝棚里,从拥有多年造舟经验的师傅手中,一凿一榫,一刨一磨,一艘艘精美的龙舟悄然成形。然后新龙点睛、出坞,在鞭炮声中入水,顺着静静的河涌,游向珠江,去取得属于他们的荣耀与赞美。

而这里,有着一群不再年轻,但依然精益求精,做好每艘龙舟的匠人们。
THANK YOU
Design by 微社区e家通钟村在线
【图文记者 王建毅】
【编辑 严直高】


    关注 微社区e家通禺山洛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