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钦松:自然在默默无语,人类在自圆其说。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哪嗲

去过中华艺术宫的朋友一定有这样的感受,中华艺术宫层高比一般美术馆都高,展厅空间异常开阔,不少画作进场,很容易被空间“吃掉”。

但是许钦松却一眼相中了中华艺术宫,把“吞吐大荒”个展的第三站定在中华艺术宫最重要的20、21展厅。

当你走进展厅,你终于明白许钦松的选择——不仅仅在于画幅的体量之巨大,而在于他试图创造的,是一种山水画的宏大叙事的风格。
传统文人山水的孤寒萧索、清幽冷逸,在许钦松笔下,转向恢弘壮阔、厚重雄润,那山、那水,仿佛透过画面,向你呼啸而来。
山河正气,184x147cm
那一年,1996年。许钦松去了一趟尼泊尔。

在尼泊尔,你抬头就可以见到那逶迤雄姿的喜马拉雅山脉,清晨第一缕阳光从雪山背面冲天而起,把白色的雪山照耀成一片金色。

许钦松说,真想上去看看。

一名飞机修理师朋友爽快地答应了许钦松的要求,用直升飞机载着他,飞上了尼泊尔的上空。

直升机贴着山峰,喜马拉雅山脉连绵千里,积雪千年,像一个孤独的巨人,横亘天地间。
“那种天地苍茫感扑面而来,我被大自然震慑得无法言语。”许钦松被震撼了。这与他自小接受的文人山水画是完全不同的审美感受。

“古人画山水,追求的是一种卧游的意趣。要渡过小桥,走进山里,寻求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然而,直升机的环视之旅,让许钦松的视角完全改变了,一种莫可名状的视觉在画里应运出现。

“那些大山大水,我360度环视它们,仰望它们,它们是那么神圣不可侵犯,圣洁不可亵渎,崇高得直指天堂。”
—————— NADIA ——————
许钦松把画展主题名为“吞吐大荒”,这完全出于创作视点的考虑。

“过去中国画家画都是看到的、体验到的、感受到的山水,是站在地上来观察山水,而我的山水不仅有地面的视角,也有宇宙的视角。”


雾中晨光,123x123cm
2003年之前,许钦松的山水里还有色彩的参与,而之后,他索性摒弃了色彩,完全用水墨来探索大山大水。

他喜欢用灰色,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灰色在画面上营造出鼓荡的云气、飘渺的雾霭,让画作呈现出具象与抽象并存、写实与移情共生的意象。


丰碑,局部,600x240cm
不同艺术手法的交迭运用,塑造出许钦松作品奇妙的视觉效果:版画般的造型与线条造就了作品的气势,摄影般的构图和光影处理,为画面赋予了出色的光感和场景感。

他说,自然在默默无语,人类在自圆其说。

对于自然,现代人已经打搅得太多,开发得过度,不如且让我们重新回到静对默观之中,体味自然的本来面貌。

于是,他笔下的雪山、飞瀑、云海、枯木,常常是无人之境,甚至连飞鸟、屋舍也不见,只有峭拔耸立的山川,绵延横亘的云海,映射出天地的苍茫。


九华山胜景,184x147cm
这种少有的苍茫与静寂,不同于传统山水画。它并不为人提供悠游其间的想象,而是以冷峻雄伟的山川形象映射出庞大宇宙不息运转的一瞬,发出对开辟天地的洪荒之力的赞叹。

当有涯之生命,面对无涯之宇宙,那发自心底的感喟,似乎都化成了陈子昂那一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NADIA
——————
上海大展的前一晚,见到布展归来的许钦松。

许钦松兴致很高,他说,特别喜欢和年轻人聊天,并为自己的“潮汕普通话”说抱歉。

许钦松说话声音不响,但语速极快,你一个不留神就会跟不上他的节奏。他说,演讲是他的强项,人越多的场合越是出口成章。

他写过不少文章,出过书,喜欢音乐,热爱旅行,他多项公职在身,现任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但他最在乎的最痴心的只有绘画。

“三天不画就浑身难受。”许钦松形容自己身上有许多开关,“我已经练就了在不同场合打开不同开关,迅速投入。”他利用一切碎片时间,一笔一笔绘就了大山大水。

“我的妈妈手非常巧,小时候经常收集各种零布头为我们兄弟姐妹缝制衣服,我现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我利用所有碎片时间拼绘成这些尺幅巨大的山水画。”

在他看来,传统文人山水世界里的和谐、浪漫与理想是老一辈画家与生俱存的血液,但当代人必须要有当代的艺术视角。从师人、师心到师自然,最后一定是自然与艺术家本人融为一体。

沧海无浅波,123x121cm
 “我心中的山水是圣洁的,可望不可及。”
他希望营造出更为神秘和梦幻的空间,
甚至带有宗教般的神圣感。
“我给你绘制一道地平线,
希望你们能犹如翱翔的雄鹰,
穿越千山万水,
飞翔在更为广阔的天空。”


  展     讯


展讯

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

展览时间:即日起至6月12日

展览地点:上海中华艺术宫
责任编辑:李大闲人 


    关注 哪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