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康百万庄园,了妈妈心愿

 

陪妈妈去她想去的地方,欣喜!...



周末去看望爸妈,爸爸说,你妈想去康百万庄园看看。听到从没有提过任何要求的妈妈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心愿,心中暗喜,终于有机会陪妈妈去她想去的地方,既了了妈妈心愿,也成全了我每月陪父母外出散心一次的承诺,当即欣然同意,并按妈妈的要求联系弟弟约定周日就去。5月15日一早,我们一家八人,驾车来到了位于巩义康店镇的康百万庄园。

我们一家人在导游的引导下参观了康百万庄园,通过导游的讲解,了解了康百万庄园的历史及康家的兴衰史。

康百万庄园是康氏家族先祖第六代传人康绍敬建造的府邸。康家的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乾隆初年大建。“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册封而名扬天下。

康家兴盛明、清、民国三朝,十八代,400多年。后代子孙,在各个行业都有较杰出的人才,我想这得益于康家的家风、家教和经商办企业期间的诚信,以及对政府政策的把握和利用。成也政治,败也政治。晚清时期的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携带光绪于次年逃离北京前往西安,后又返京,路过巩义康店镇时,被称为“豫商第一人”的康家掌柜“康鸿猷”雪中送炭,向清政府捐资一百万银两,并修建了行宫,由于耗资巨大,导致流动资金不足,再加上政府限制航运,使得康家逐渐走向衰败。



明朝初期洪武年间,康家先祖在巩县(今巩义)康店镇洛河边安家。为解决温饱,康家先祖在洛河岸边开 一个小饭馆。寒来暑往,小店逐渐成为河洛一带知名的客栈。后来,客栈所在地被称为“康家店”。[3]

到了康氏家族先祖第六代传人康绍敬时期,康绍敬读书致仕,初任洧川(今河南尉氏县境内)驿丞,后晋升为山东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大使。康绍敬在地方水陆交通、盐业和税务等方面担任要职。到了清朝时期,康氏家族在清廷镇压白莲教之际,通过各种手段取得了长达十年与布匹有关的军需品订单,在这之前康家还垄断了陕西的布市。同时,康氏家族又靠造船业发财、靠土地致富,人称“百万富翁”。经过康家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小小的“康家店”变成了一座占地240余亩、包含19部分的庞大庄园。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于一体,有33个庭院、53座楼房、73孔窑洞及房舍1300多间,庭院建筑为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兼具园林艺术和宫廷艺术特色。繁盛时期,庄园内的砖厂、木材厂、造船厂人来人往,康家主人足不出户便可满足一切生活所需。

民国二十三年暮春的某一天,或者也正是日薄西山暮霭深沉的傍晚。康子昭孤独的站在城垛后,茫然四顾,国事家运,万千思绪,黯然心伤。无论是投笔从戎,或是首倡实业,种种努力,都无法挽回康家已逝的繁华,更无力阻挡历史汹涌的潮流。无可奈何的悲叹中,更多的是理想的破灭,和对现实的绝望,康子昭举起冰凉的枪管,对准了自己。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康家第十八代传人,以自己的生命宣告了一代封建官僚地主家族的终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微风正从洛水悄然掠过,无声的穿行在这高墙大院间,夕阳把邙山剪裁成一幅淡墨侧影,眼前的青堂瓦舍越发显得冷漠而苍老。荣辱沉浮,沧海桑田,荣耀四百余年,横跨明,清,民国三朝,一个家族的兴衰,不也正是一代历史的缩影吗。

夕阳阑珊残照如血。

庄园一角



新中国建国初期,政府对庄园实施了改造,使其延续了“明时楼院清时廊”的旧貌。[4] 20世纪50年代,康百万庄园被充公。其中1/3的房屋被征用,用作政府办公、学校和邮局,其他2/3的房屋被分给了当地贫农。60年后,政府接管的1/3部分就是当前的康百万庄园景区。而康家其他的房屋早已被水泥和瓷砖替代。[5]
以前,门可罗雀的康百万庄园,这次来,门庭若市,导游讲解团不时冲突,有几处都要排队等候。对比前几年来时,南大院重新修缮开放,南大院是当年康家接待达官贵人的场所,南大院是康家发展鼎盛时期的象征,  南大院,是一座展示康家品位与修养、展示家族在处理农、商、官公共关系中所处的独特地位和处事风格的场所。在这里,康家传承家学、教育子弟,不仅能体会当时主人治家的精妙,还能领略到财富传承的奥秘。
参观完康百万庄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康家的家训、家风、展示家风的留余匾、门枕石和彰显家族实力的顶子床。

此次来康百万庄园,还得到了同学和爸爸好友的盛情款待。爸爸见到了多年未谋面的好兄弟,相见甚欢,把酒言欢间,真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慨,不知不觉间竟喝高了,尤其是公公,回来就沉睡不醒直到第二天,想必,一定做了个好梦。

留余匾





悬挂于康百万庄园主宅一座院子里的主客厅内的“留余匾”是“康百万庄园”珍藏的中华名匾之一,“留余匾”是用黄杨木雕刻而成的,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也是儒家“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中庸思想的集中体现。“留余”匾造型独特,形似一面展开的上凹下凸型旗帜。上凹意为:上留余于天,对得起朝廷;下凸意为:下留余于地,对得起百姓与子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为题数语,并取夏峰先生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时同治辛末端月朔,愚侄牛瑄敬题。”  门枕石

位于康百万庄园主宅区的三院有一组门枕石,是康百万庄园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品。这对门枕石选用整块青石上下分三层雕刻而成,构图新颖,雕工精湛,人物、动物形象生动逼真、情景交融、栩栩如生。它以其精细的雕刻工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且还是我国一级石刻的定级标准,堪称国宝。

门枕石的第一层图案雕刻了一对雌雄卧狮。狮子的形象在宫廷、庙宇、陵园都非常多见,或蹲或站,怒目圆睁,威风凛凛,神圣不可侵犯,令人望而生畏。这对石狮子却俯卧下来,憨态可掬,显得十分温顺可爱。

第二层是这对门枕石的精华部分。它采用剔地突起的雕刻手法,刻出一组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人物故事。这组图案与垂花门楼两侧楹联互为照应,相映生辉。对联出自清代监察御史刘毓楠之手,上联“处世无他莫若为善”,康家主人深知“百善孝为先,孝以善为本”的道理,因此门枕石上正面相应雕刻就是一幅“尊老爱幼”图,内侧雕刻的则是“妯娌和睦”图,隐喻“家和万事兴”。下联 “传家有道还是读书”,康家主人深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古训,所以相对应的就雕刻了“拜师求读”图。年轻的后生低头弯腰,双手打拱,毕恭毕敬,夜读时遇到难题去求助老师,慈祥的老师一手提灯笼、一手捋着胡须,眼睛里流露出赞赏的目光。内侧雕刻“宾客宴饮”图,教育后人以礼待人。一幅幅传统礼仪画面跃然石上,父子爱、妯娌亲、师生情、朋友谊在这里被工匠刻画得淋漓尽致。

门枕石的第三层雕刻的是一组传统的图案,正面雕刻“凤凰牡丹”,寓意“荣华富贵”;内侧雕刻“麒麟送子”和“金鸡报晓”图,寓意“吉祥如意,官上加官”。

顶子床



康家保存下来最精美的一张顶子床。它是用金丝楠木雕刻,由十个能工巧匠,耗工1700多个工时,做了将近顶子床 5年时间才做成的。它采用透雕、镂空雕的雕刻手法,床柱的雕刻,都是竹节型的,象征竹报平安,节节高。中间雕刻的有福禄寿三星,象征“三星高照,福寿安康”。最上面一层有一官员骑高头大马,两边有整齐的依仗队,象征青云直上。第二层雕刻春、夏、秋、冬,象征四季平安。第三层雕刻有礼让、课读、对奕等人物故事,下面雕刻有小孩戏金鸡、麒麟送子图,有“吉祥如意”之意。这张床的另外一个精妙之处,是可以自由拆卸。它由37个部分组成,无一颗钉子,是中国手工艺术床品的代表。



作 者:水  滴(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编 辑:水  滴

图 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提升品质,分享凝聚力量。

感恩阅读,欢迎投稿。

邮箱15639912566@163.com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谢谢!


    关注 一滴一世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