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瑞安】这9位爱心人士 让瑞安塘下大家庭更温暖(下)

 

为隆重庆祝第67个“六一”国际儿童节,深入推进关爱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孤儿等特殊儿童公益行动,让特殊儿童...



竺朝虎:村支书就要为村民办点实事





“村支书嘛,总要为村民办点实事。”浙江腾祥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竺朝虎笑着说。

2008年至2014年期间,竺朝虎担任海北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他带头集资131万元,经过3个月的时间,修复海北村振北大桥。据介绍,海北村振北大桥由于建成时间久,随着车流量的增多,原先的大桥早已不堪重负,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危桥”。“修复后的振北大桥,桥面宽度由原先10余米拓宽至22米,为了减小桥面的坡度,还增加了引桥长度。”竺朝虎说。

2012年,竺朝虎当选为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并担任海安人大联络站站长。“人大代表为人民!”为此,他每个月接待群众,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和期盼解决的难题,将群众的意见一条一条地记录下来,担任人大代表以来,竺朝虎共提出各类意见、建议15条。

竺朝虎创办的浙江腾祥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起动机电磁开关等系列产品,于2011年度荣获“中国汽配行业五星级信誉制造商”的称号。“我们的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地区,我们严把质量关,10年来出口的产品基本是零投诉。”竺朝虎说,“我跟员工们聊天时经常谈到,经营生意就如同做人,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要失信于别人。”

竺朝虎还是一名爱心人士,一直以来积极参加社会各项公益事业活动,捐赠数额达到30万元以上。

张国华:81岁也可以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张老师,您来啦,今天精神不错哦。”“张老师,有件事情我想问你一下。”……在八水村,退休老教师张国华是村里最受欢迎的人物。虽然他今年已81岁高龄,但精神依然抖擞,为了村里的事情,他总是不辞辛劳地东奔西走,乐此不疲。

张国华是一名退休老师,1969年在八水村站上三尺讲台,从教38年。按常理,退休后可以安享晚年了,但他闲不住,觉得“自己身体健康,还能为社会作些力所能及的事”,就主动担当起社会责任,且一发不可收拾。

每年暑假,八水村办公楼里总是书声琅琅,这是由张国华一手创办的孝德学校。2012年,在无学校、无教室、无凳桌、无教师、无经费的情况下,张国华凭着自己的人脉,自己垫资金、请教师,甚至搬桌椅,从无到有,先后有200余名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孩子在这里接受孝德教育。

八水村是位于塘下西北方向的一个村庄,村里常住人口加上新居民,超过3000人,因为没有公交车经过,出行经常要坐三轮车,学生则要步行外出上学,交通成为八水村的一个大难题。

如何解决山村“车不通、船不到”的困境,张国华从2012年开始,自拟报告,手持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发展城镇公交的有关文件,从镇到市,跑遍有关部门,四处呼吁。经过2年多奔走,塘下至八水的公交车于去年顺利开通,改变了八水村出行难的困境。

此外,为百岁老党员交千元党费受到中组部表扬、教育弱智儿童提高自理能力等,张国华的品德在村里有口皆碑,八水村因为有这么热心的老人而变得特别有人情味。

戴秀龙:只要有这份爱心努力去做就行了





每天清晨五六时,在龟山村的阳光茶亭内,总有十几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为早起的劳动者免费发放爱心粥,戴秀龙就是其中一位。

戴秀龙是一位肢残人士,一次车祸使他的右腿脚踝不能活动,但他没有“等靠要”,用毅力撑起了家庭。不仅如此,他还热心公益,拖着残腿,带头修补了一条8公里长的道路;四处奔波,成立了17支志愿者队伍,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

从龟山村到海边的滩涂,需要经过场桥浦公路,全长约8公里。原本这条公路只是很窄的田埂,连自行车都难以经过,给滩涂边工作的农民和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不便。2005年,戴秀龙发动滩涂边的农民和养殖户,你一百我五十,大家筹齐了4万多元,在龟山村到滩涂边上修起了一条8公里长的石子路,方便了路人行走。

然而,没过几年,由于行人众多和雨水冲洗,道路出现了坑坑洼洼的现象。晴天道路难走,雨天还容易打滑,不少人都在这条路上摔过跤,戴秀龙产生了再次修路的想法。这次他没有要大家捐钱,而是靠自己的力量把路修好。

2009年,在炎炎烈日下,戴秀龙拖着残腿搬运被人遗弃的建筑垃圾,一趟一趟地把这些建筑垃圾运到场桥浦公路用于铺路。在他的带动下,一些经过的村民看到他的行为,也纷纷回家拿来工具,加入到铺路的队伍中。从刚开始的七八个人,到后来最多时有四五十个人一起铺路。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终于修好了这条路。

此后,戴秀龙便一发不可收拾,听到谁需要帮助,他总是力所能及地予以帮助。在场桥海安一带,在他的牵头下,共组建了17支志愿者分队,队员达到1000多人。

“献爱心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只要有这颗心,努力去行动就可以了。”戴秀龙说。

林东苹:既要物质帮助还要给他们精神呵护





林东苹有两个儿子,但她同时又是30多个孩子的“妈妈”。这30多个孩子是她资助的对象,和一般的资助者不同,除了物质帮助外,她更注重孩子的成长。

从2008年开始,林东苹便为高楼、湖岭等贫困山区的孩子助学献爱心,每年资助的学费多达十几万元。

有一天,林东苹的丈夫问她:“你资助的那些孩子现在情况怎么样了,有没有经常跟他们联系,掌握他们的最新状况?”他这么一问,倒是把林东苹给难住了。因为平时除了给孩子们送钱、送礼物时见上几次面,寒暄几句外,她都没有主动联系他们。

“既然资助了,就要对他们负责,这些孩子除了物质上的帮助之外,精神上的关爱、呵护也是他们渴望的。”在她丈夫的启示下,经过商量,两人决定把资助的孩子接到家中,跟他们自己的两个孩子一起玩。

每年正月初五,是林东苹家里一年最热闹的时候,因为她资助的孩子们都会到她家中小住,大家一起开开心心过新年。而每年的暑假,夫妻俩会轮流带领几位年纪大的孩子去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旅游。夫妻俩还经常为了寻找“下一个旅游地”而犯愁,温州地区的三垟湿地、动物园、游乐园等大大小小的景点都留下了他们与孩子们的“足迹”。

林东苹资助的孩子有不一样的坎坷经历,有些孩子的父母离异、有些孩子的父母身患重病等,在他们心里都有一份缺失的爱,表现出来就是孤僻,不喜欢跟人说话。林东苹花了大量的精力和他们沟通、交流,取得他们的信任,排解他们心中的烦恼,让他们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


    关注 文明瑞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