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评论:打造“教育高地”与扶持“教育洼地”

 

点击“文明瑞安”关注我们...

打造“教育高地”

与扶持“教育洼地”

“教育高地”日益向荣与“教育洼地”不甚景气,难道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如何实现两者的双赢任重而道远。把为乡村学校输血改为造血,帮扶的关键还在于着力提高乡村学校校长及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担当意识。

随着城市东扩,瑞安市东部产业集聚、城市化水平提升和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前,《瑞安市东部基础教育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鲜出炉,计划三年投资30多亿元,新建、改建16所学校,全面推进东部区域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打造我市教育发展的高新示范区。一纸计划,给东部百姓送去了“定心丸”,也为我市打造又一“教育高地”指明了方向(详见瑞安日报12月1日头版报道)。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关系着民生福祉。教育要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即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我市东部区域,针对目前人口集聚量逐渐加大、学校规模偏小、落后于城市东扩和东新产城融合的需求、亟需超前打造有影响力品牌的优质学校的现状,提前计划、拉开框架、抓紧实施,构建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精心培育“新优质学校”、构建特色示范的普高教育等,对教育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再怎么重视和投入都不为过。

当然,教育计划毕竟是计划,还仅仅是画在纸上的宏伟蓝图。如何确保经过科学论证的计划坚持不走样,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得到真正实行,才是发展教育的根本。高起点、大手笔地打造“教育高地”,不单对产业、人口的集聚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也引领今后教育发展的走向,将发挥着积极的示范作用,重彩浓墨地写下教育的新篇章。

那么,随着“教育高地”紧锣密鼓地破土而出,进而不断地扩张,会不会给“教育洼地”——乡村学校再一波冲击?毕竟一个地方的人口和教育资源有限,财力物力有限,重点突出了“教育高地”会不会忽略“教育洼地”?“教育高地”会不会再一次成为“教育洼地”的“抽水机”和“收割机”?“教育高地”不断崛起是否预示着一些“教育洼地”的倒下?诸多的矛盾如何化解?如今还有多少人在为“教育洼地”雪中送炭?

作为“教育洼地”的乡村学校,这些年的硬件和软件投入,确实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标准化学校的建设、校长与教师的交流轮岗、评优评职的优先、乡村教师补贴的发放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村学校的关张,但依然挡不住其破落和衰败。无论学生还是教师,依旧进不来、留不住、学不好,让许多乡村学校渐渐成为空壳,造成不少教育资源空置。乡村学校慢慢地凋敝,不只使乡村孩子教育成本大幅度增加,也使乡村文化和乡愁进一步消亡。

“教育高地”日益向荣与“教育洼地”不甚景气,难道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如何实现两者的双赢任重而道远。把为乡村学校输血改为造血,帮扶的关键还在于着力提高乡村学校校长及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担当意识。所以,在打造“教育高地”之际,也要让乡村学校教师安心教学,不至于“教育洼地”彻底垮塌。(高振千)

编辑:小璇子

来源:瑞安文明网


    关注 文明瑞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