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衷

 

《使徒行转》26:19;亚基帕王阿,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


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纪伯伦说过一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灵修大师收了一位门徒,经过多年的训练,自认爱徒进步神速,足以独担重任,于是就差遣他出去布道。

徒弟一个人出去后,找到了一个村子,在河边安顿下来。开始了他的布道生涯。

有天早上,他将身上所披的围巾拿出去晒晾,结果被老鼠咬成了碎片,无奈之余,只好请村民再施舍一条围巾给他。不久,老鼠又把它咬的千疮百孔,他只好弄来一只猫。此后老鼠不再为患,不过除了他的三餐之外,还得替猫求施舍。

他想,老是仰赖别人的施舍也不是办法,不如养头牛,自立自养。于是就弄了一头牛。

“不如把茅屋四位土地清理一下,种一些草,以后就不用再向村民要草料了。”他想着。可这么大一块地自己根本就忙不过来呀,他只好雇了几个工人替他种田。

这下子,谁来监督工人做工呢?他干脆娶了个老婆,替他分忧解劳。若干年后,他居然成了全村的首富。

可惜的是,他再也没有时间去灵修,布道了。

有一天,他的老师偶然路过,看到原来的小茅屋已经变成了一栋华丽的别墅,大吃一惊。

于是就问徒弟,究竟是怎么回事?

“老师,说了你也不相信。”我是为了保存唯一的围巾,才弄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最新一期(2016、4)建道通讯中梁家麟院长讲到了有关教会偏离初衷的一些现象。

认识不少教会,即或没有显着的集体跳槽情况,还是有年轻一代流失的严重问题。教我困惑的是,部分教会的牧者和信徒领袖,对问题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静,既不着急,亦不觉得要处理。一位教会执事的两个女儿都转到别的教会去,原因是她们不喜欢原来教会的崇拜模式;执事的回应是:“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这是没办法的。”一脸坦然。我在敬佩他开明开放之余,问他教会有没有考虑更改崇拜的形式,或增设一堂另类模式,好适应年轻一代;他瞪着眼反问我:“不喜欢的人便请他离去好了,为什么要改变?”他在我心中的开朗形象顿然消失于无形。

我不是说崇拜的形式是年轻人去与留的唯一或最关键的元素,年轻一代流失的问题是多元而复杂的,不能轻率论断。但是,宣告宁愿让年轻一代离去,也不寻求转变,这还是令我吃惊的。传统真的是比人还重要吗?安息日不是为人而设的吗?
灵修短文
不凭外貌认人

不再是我

投靠他的人有福了!

生气却不要犯罪

凭爱心行事




    关注 有爱有希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