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夜话】《名相赵汝愚》连载之二:文武宗臣

 

乾道二年(1166),赵汝愚“擢进士第一”。古时科举考试一入三甲,也就是进士一录取,就可以候补官员。赵汝愚作为当年进士中的佼佼者,被任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简单一点说,就是让赵汝愚做了一个中央掌管文书事务的官,具体事务...





乾道二年(1166),赵汝愚“擢进士第一”。古时科举考试一入三甲,也就是进士一录取,就可以候补官员。赵汝愚作为当年进士中的佼佼者,被任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简单一点说,就是让赵汝愚做了一个中央掌管文书事务的官,具体事务就是在皇家图书馆中担任管理人员。当时的馆职一般由进士中的优秀人才担任。据史载,馆阁之职是宋代文官政治的基础,类似于现在的人才库,虽然官位很低,但朝廷搜求人材一般先从馆职中选拔,有宋两朝,名臣贤相多出此途。

南宋宰相 赵汝愚
当时孝宗刚登基不久,意气风发,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他为岳飞平冤昭雪,恢复岳飞谥号武穆,且追封岳飞为鄂国公,肃清秦桧余党,并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可惜打了败仗。乾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南宋一度出现“乾淳之治”(乾道、淳熙)的小康局面。赵汝愚踏上仕途,可谓正当其时。

没过多久,在朝堂之上,孝宗点明要这位原本为新科状元的青年才俊赵汝愚发表一下治国平天下的见解。赵汝愚从容不迫,将腹中的治国之策和盘托出,孝宗点头称许,不久将赵汝愚从秘书省正字转为校书郎。因为得到孝宗赏识,赵汝愚的仕途顺畅,转过年来,又被提拔为著作郎,参与朝廷大事纪一类的汇编工作,已是从六品官职了。在秘书省搞了几年馆务、文书工作之后,乾道八年(1172),朝廷将他外放到地方锻炼,任信州(今上饶)知州。

位于上饶市信江南岸黄金山的信江书院,是江西四大古书院之一,里面有一个“一杯亭”,就与赵汝愚有关。据史料,当年赵汝愚知信州之后不到一年,在他的治下,当地政和民洽,为了感谢他的治化之恩,吏民便在南屏山麓替他建祠设像。赵汝愚公务之余,常来此处同友人在亭中宴饮,取“且尽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之意命名此亭为“一杯亭”,自此该亭天下闻名。

淳熙二年(1175),赵汝愚又以左奉议郎身份知台州(今浙江临海)。奉议郎,是当时的文官六品官职。赵汝愚知台州后,督修城墙,体察百姓,赈救灾民,深得民心。据史料,台州城“南东西三方岸江湖,秋水时至,北限大山”,满城百姓,“恃城以为命”,“故闭修之政,在是郡为首务”。对一个近海且临湖的城池来说,城墙就是百姓的生命线。赵汝愚来到台州之后,在次年6月至9月对城墙进行了一次大的修整,增开四个城门,并增设月城,形成了月城外抱大城的格局。


台州临海古城墙
赵汝愚还创造性对城墙进行改造,在城门顶与城门楼底层之间开辟空洞,上装活动暗板,战时掀开暗板投掷巨石打击进攻城门之敌,并能快速堵住城门。这种特别城门结构,在全国罕见。修缮后的台州城,不仅更加坚固,而且更有利抵御敌人袭击。城墙修好之后,台州百姓无不额手相庆,当时的大学者吕祖谦欣然作记,并刻石传世。

后赵汝愚又调任江西任转运判官,担任江南西路主管钱粮盐铁运输的副官,从五品。因为治所洪洲离家乡比较近,赵汝愚几次回到余干赵家岭,想起少年时代在梅岩下苦读的情景,萌发了创办书院让家乡诸多学子方便就学的想法。淳熙四年(1177),父亲赵善应去世,赵汝愚在家居丧期间,与从弟(即堂弟)赵汝靓在冠山(即东山岭)东峰上筹资建起了一所东山书院。据载,东山书院有云风堂、集义堂、慎独堂、丽泽堂、文昌宫、魁星阁等主体建筑。建成后,即邀请四方学者来此讲学。理学大家朱熹系赵善应生前好友,前往余干吊唁,赵汝愚、赵汝靓兄弟便请朱熹在东山书院主讲,并为书院云风堂题额,一时余干冠山之上四方学子云集。

赵汝愚深知百姓疾苦,为官敢于为民请命、兴利除弊。对于当时江西赣州境内盗贼猖獗的现象,他曾多次给孝宗上奏章,尖锐地指出:官吏扰民、为官不正、执法不公、苛捐杂税才是盗贼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不久以后,赵汝愚被召回朝廷做官。回到权力的核心之后,赵汝愚的官职升迁得很快。先是担任吏部郎兼太子侍讲,从四品。吏部郎隶属于吏部尚书,主管官吏的选任、铨叙和调动等事务,对五品以下官员的任免有建议权,是比较重要的职位。很快,又升迁为秘书少监兼权给事中,这时已是四品了。秘书少监是秘书省的负责人,掌管古今图籍、国史实录、天文历数等。给事中的职责是分治门下省日常公务,审读内外出纳文书,驳正政令、授官之失当者,日录奏章以进,纠治其违失。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
这时,有一个得宠于退居二线的高宗的内侍宦官陈源,被添差为浙西副总管。身为监察官的赵汝愚仗理直言道:“祖宗以童贯典兵,卒开边衅,源不宜使居总戎之任。”童贯是北宋的宦官,在杭州为徽宗搜括书画奇巧,助蔡京为相,蔡京后来推荐其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权倾内外,后来伐辽丧师,为后来的靖康之难埋下祸根。孝宗认为赵汝愚说得有理,下诏自今往后内侍不得兼兵职。

淳熙八年(1181),赵汝愚代理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吏部侍郎已是二品官,掌管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第二年,又以集英殿修撰身份出任福建军帅。

临行前,孝宗看着这位赵家宗室爱卿,有些不舍,问他有何交待?赵汝愚说了四件重要的国家大事,其中之一是:“吴氏四世专蜀兵,非国家之利,请及今以渐抑之。”南宋初期,吴玠、吴璘、吴挺、吴曦四代武将相继执掌四川兵权,被士大夫指斥为“吴氏世袭兵柄,号为吴家军,不知有朝廷。”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赵汝愚对于治理国家的深深忧虑和为君分忧的赤胆忠心。

后赵汝愚又升任直学士,出任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当时四川一带羌族武装四出骚扰,赵汝愚以计分散其势力,始相安多年。孝宗闻报,称赞其有文武威风,拟委以重任。


富丽堂皇的南宋宫廷
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孝宗把帝位禅位给第三子赵惇,是为光宗,以1190年为绍熙元年。光宗接位后,赵汝愚升为敷文阁学士,又任福州知府。不到一年,绍熙二年(1191年),朝廷召回任吏部尚书,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绍熙四年(1193年),又升知枢密院事,掌管中央军政大权,仅次于丞相。

从1166年考取宗室进士第一,光阴荏苒,经过27年的历练,此时的赵汝愚已然成为朝廷上位高权重、深得皇帝信赖的一品大员。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黄河之声 公众号 


    关注 黄河之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