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代导演谈网络电影:让电影回归创作本身

 

我相信网大平台内容会真的越来越好,有院线经验团队欣然加入。这一切是未来,也是商业电影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毕竟这一系列网大激活了创作团队,也让更多有力量有能力的团队加入。他们在做商业电影,在做娱乐电影。...

          

点击上方,给你好看!
前言:我相信网大平台内容会真的越来越好,有院线经验团队欣然加入。这一切是未来,也是商业电影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毕竟这一系列网大激活了创作团队,也让更多有力量有能力的团队加入。他们在做商业电影,在做娱乐电影。即使当下种种问题,可我依旧相信他!如果你也是,请跟我一起,跟淘梦一起,我们来投资你项目,一起为项目保驾护航!我们做的还不够好,还有大把努力机会。

———淘梦项目总监张亮亮
他是非科班出生的导演,却被美国《综艺》杂志评论为“作品可以作为电影学府的教材” 。

他早年的多部作品先后参加温哥华、鹿特丹、新加坡等多个国际电影节,广受好评。

他与姜文、王小帅、贾樟柯、管虎等一众有着一个共同的标签——中国第六代导演。

他接受美国国务院的邀请,作为国际访问学者于2005年9月访问美国。

他就是导演王光利。


今年刚刚迈入知天命之年的导演王光利虽非科班的电影导演出身,但凭借着《处女作》《横竖横》《血战到底》《卧虎》《棒子老虎鸡》等一部又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早已在圈内广受好评,“第六代导演”既是一个时代的人物标签,更是业内对他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所作贡献的最好肯定。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网络电影市场的快速崛起,王导又被喜爱他的观众们赠予了另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新称呼——西南电影教主

这个名字的由来起源于王导最新上线的一部四川方言网络电影《以为是老大》。正宗川籍演员的主创班底,配上地道的四川方言和浓郁的西南市井风,再经过眉山人王光利的精心烹制,便出锅了这部麻辣鲜香的西南风江湖喜剧,让网友们大呼过瘾,就是这个味!

其实早在10年前,王导就想拍一部属于四川人自己的电影,《血战到底》就是那个时期的作品,可受限于当时的电影市场规模,王导对本土演员并没有那么大的自信,采用了香港演员吴镇宇和应采儿担纲主演,但成片后,总是有些遗憾,如果采用本土演员味道会更好些。

而现在,网络平台的崛起让市场规模不再受地域所限,一部网络电影可以跨越地域文化的限制,最大程度的被全国观众所接受、喜爱,王导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趋势,他感到拍摄一部正宗方言电影的机会来了。

于是在去年10月,当他看到廖无墨的小说《以为是老大》时,觉得小说气质跟西南文化的风格非常像,立刻就有了拍成网络电影的冲动,当即买下版权后开始寻找编剧和演员,着手影片的拍摄筹备工作。

不同于以往拍摄的院线电影,网络电影不大的回收压力和较为自由的创作空间终于让王光利导演有了一次充分发挥西南喜剧特点的机会,整个筹备的过程也非常的顺利,从编剧、选演员到摄制完成,再到最后选择线上发行平台几乎一气呵成,前后只花了五个月的时间,王导自己也坦言,这是“罕见的一次高效率创作”。

在这次高效率创作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本期《电影世界》对王光利导演做了一次深入专访,聊聊电影《以为是老大》背后的创作初衷和幕后故事,以下是专访实录。(《电影世界》以下简称《电影》)



方言电影市场很大,而且不只当地人看

《电影》:方言电影的利弊其实很明显,这次是出于什么考虑拍摄这样一部影片呢?

王光利:是的,方言电影一直以来有着市场接受度的问题,北方觉得好的,南方不一定喜欢,南方人爱看的,北方人不一定听得懂,过去我们在创作时很担心作品会受地域的市场规模限制,所以尽量拍出能让全国人都普遍接受的电影,这在一定抹杀了地方的特色。但现在整个中国电影的市场大了,给方言电影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我经常比喻,人口第一大国是中国,第二是印度,第三是美国,第四就是中国的西南地区,有3亿人。而美国人口也只有3亿多,韩国只有5千多万,香港才500万,他们却都产出了享誉全球的电影作品,而西南地区也应有着这样的作品出现。现在的方言电影少,大家觉得很奇怪,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方言和地方电影,就像意大利电影、法国电影、日本电影、俄罗斯电影一样被全国乃至全世界所接受。

《电影》:这部电影你设定的第一受众是四川人吗?王光利:这倒不一定,我做个类比,好莱坞电影的第一受众是谁?它很多作品在中国的票房远远超过了北美。王家卫的电影,周星弛的电影是讲粤语的,但是香港才多少票房?通过这个类比你就会发现,用什么风格来拍摄和所谓拍给谁的并没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我不认为我们的电影只是为四川人或者西南人拍的,只是我是眉山人,我的演员是川籍的,用这种语言和风格,我们表现得更加自然,也更有趣。

比起院线电影,我更喜欢网络电影的创作过程

《电影》:为什么看到小说后第一选择是做网络电影,而不是院线电影?

王光利:目前的中国院线电影空间是有了,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被资本所操控,商业感很强。做院线电影很多时候考虑的不是拍什么故事,而是谁来演,值多少钱,能挣回多少钱,你的很多精力都花在了这里,电影本身的创作感反而降低了。我之前拍院线电影时,甚至是开机前一、两天才和剧组、演员在一起,感觉刚觉合作得还不错,电影已经拍完了,所以电影有时被称作遗憾的艺术。而这次虽然拍摄只有20天,但在开机前的1个月,所有演员和我就泡在一起,聊剧本,体验生活,享受创作的乐趣。甚至杀青后,在后期剪辑时,我如果觉得有些台词感觉不对,演员可以随时配合来重录台词和配音,这在院线电影中是较难实现的。所以,网络电影更加注重电影本身,带给我更多创作的快乐。

《电影》: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想比,在细节的处理上会有哪些不同的权衡?王光利:我看到一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网络电影中有超过80%是通过手机和移动终端来看,只有不到20%是通过电脑PC终端观看。而手机和移动端目前的视觉呈现效果很显然没法跟PC和电视相比,比起电影院就差更多了,所以在网络电影上很多特效没法追求,这样就逼着你必须把故事讲好,把台词写得好玩,更具有网感,符合移动端90、95后主流观影人群的口味,这与院线电影的游戏规则不太一样。

《电影》:所以听说这次在台词的调侃和笑果上下了很多工夫?王光利:对,像比较经典的一句台词是“背你妈的时”,这句话其实很有争议,很多人觉得这是在骂人,但其实是一句四川的方言,意思是“点子很背”,我们在片尾特意请到了四川家喻户晓的评书表演艺术家李伯清来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因为是他最初让这句话成为流行,现在由他来解释,观众们会觉得既亲切又好玩,还很有地方特色。

《电影》:比起院线电影,网络电影的禁忌是不是少很多?王光利: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可能是的,但网络电影也是明确的红线。我们的片子播出平台爱奇艺自己要审,他们的审查和电影局的审查标准一样,甚至有时候会更严格。比如片中一些床上戏份的声音,如果声音太大,他们要求降低,时间太长、频次太多也不行,包括“背你妈的时”这句台词,最初一共出现了6次,后来规定我们必须控制在3次以内,所以看似网络电影很宽容,但也有很多限制。



小成本的大市场,需要更多的精品作品

《电影》: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大概是多少?王光利:大概在200万左右吧,这在网络电影里不算少了,我是按照院线标准去做的,技术标准和各种参数尽量往院线的标准上去靠。包括拍摄时长和表演质量,很多网络电影都是一条过,因为没有时间和预算,7天就要完成一部电影,而这次《以为是老大》最核心是要讲好故事,所以创作者之间要互相磨合,这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预算。

《电影》:五个月的时间就制作完毕,成片上线,是有些什么特殊的考虑?王光利:我觉得互联网电影的生态变化太快,大家越是对这种形态有所期待,业内越是迫切需要有精品的东西出来。今年是网络电影的爆发之年,因为投入成本小,所以进入者很多,产出的片子也多,一周都有几十部上线,而如果没有专业水准的作品,整个行业就要出问题,我想作为电影人,这是我给自己的压力,也是动力。同时从投资方的角度考虑,也希望能够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出来,从而带动行业整体的良性发展和品质提升,把市场做大做强,基于种种,我们就尽快制作完成上线了。



网络电影的实时反馈,对创作者更加公平

《电影》:为什么选择爱奇艺VIP用户观看的放映模式?

王光利:这涉及到互联网电影的盈利模式。钱怎么来?就是通过会员付费的形式来收回,这是他们运作的方式。而且我们也要收集(第)一(部)的数据,要对(第)二(部)进行微调,这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我觉得这个模式很公平,对于创作者来说看得见,摸得着,没有什么潜规则。

《电影》:收集的数据有让你觉得意外的地方吗?王光利:其实比起一时的点击数据量,我更在乎的是这个数据会不会持续。而且我更喜欢看弹幕,有批评的,有说好的,过瘾,好玩,看到观众对你作品的事实反馈是做院线电影没有的快乐。

《电影》:这个题材会转化成院线电影吗?王光利:初剪的时候,就有发行公司说,这完全是电影院的品质,为什么不上院线发行?但我有自知之明,因为做的就是网络电影,很多技术还没有达到院线标准,需要很多时间来磨,投资量也不是目前的量级,包括我们的演员知名度也还不够,所以现在需要更多人来看,能到两千万人看,我们就觉得很OK,至于未来是否会进院线,还要看后续的观众反响。

来源:悦幕电影观察
投稿&合作&交流  
微信:1329354040 
(备注姓名+职业)


    关注 互联网影视观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