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本源研究

 

易学本源研究相当于易学参天大树的树根.........



提要:易学本源研究相当于易学参天大树的树根,本篇从“易”的起源中,提取了天人合一、万物交感作为易学研究的基础,以观物取象与阴阳对立统一作为研究的两条主线,使我们易学研究执简御繁、取精用宏。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传统文化发展中,周易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他典籍无可企及。易经说了些什么?按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学愈繁。”这告诉我们周易“致广大而尽精微”,几乎渗透到古代哲学、史学、文学、天文、地理、乐律、兵法、算术等各个领域。

如果说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提出反对的不会太多,因为大家知道它是儒家的经典,列群经之首。

如果说周易可以旁及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就有朋友开始怀疑,周易不成为万能的灵丹妙药了!

如果说周易还可以预测,一定有朋友马上反对,会说这是“迷信”。

如果说周易是“简易之学”,大家会反驳,如果周易那么容易学,哪里来会有争论几千年的“两派六宗”和各种学说,学了许多年竟然不知周易说了些什么。

“怀疑是最好的老师”。

一棵大树由树根、树干、枝叶组成,“易”也是如此,对起源的认知,这相当于树根;易学的规律,如阴阳、八卦学说、五行学说、河图洛书、“象”等,形成各种定理与规则,这相当于树干;把“易”的规律,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形成具有特色的操作技术,这相当于枝叶。

换成学术语言叫本源研究、规律研究和应用研究。

大家常觉得周易是个大谜团,无处下手,先试着从“根”入手看看吧,因为正本才能清源,况根深才能叶茂。

如果树根能决定树的高度,那么本源的认识可能决定易学研究的方向,也可能是易学最本质的问题。只有完成这个探讨,易学的规律与应用研究才迎刃而解,易学的实践应用才有了基础与平台。《周易》在其发展的三千年中,之所以有深远的影响与作用,是因为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成为系统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形成一套完整而独特的思维模式。

如果真能如此,看似繁杂和无规则的易学就变的有章可循,由复杂走向简易,研究“易经”的捷径也可能由此而导出。

“易”的产生来自生命的思考,但思考的范围却是深入茫茫的宇宙。让我们松开严肃的表情,以平和的心态,简单的逻辑,仰望天空,一起探讨易学“那些事”,揭开易学之谜。

第一节  伏羲对天、地、人关系的探索

宇宙如何产生,人与宇宙的关系如何?一直困扰着人们。古今的学者都在思考。

被公认是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的爱因斯坦,在完成了相对论的物理学革命后,也曾提出应解决“统一场论”的物理学终极革命问题。但爱因斯坦最终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甚至晚年还感到似乎提出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

史蒂芬·霍金被人们广泛尊崇为自爱因斯坦以来最杰出理论物理学家和思想家,因为身体残疾,他只能用电子发声器来表达观点。

霍金原以为宇宙的变化可以用科学公式来概括。但当他发现宇宙的不可估量的深遂博大与神秘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与能力,实际上也超出了整个人类和一切生命的预料与能力时,2004年3月,霍金向全世界宣布放弃对宇宙终极真理的研究,对此,他说道:“宇宙比我想象的不可思议还要不可思议”。

世界的确太神奇,而我们的先人早在6000年——7000年前,就开始思考人与宇宙的关系,他的思考成为“易”的开端,后来我们的古人也曾无数次回望,其中就包括文王与孔子。

这个人物太重要了,他叫伏羲,我们要重点的介绍一下他。

一、伏羲始作八卦

姓名:伏羲,又名宓羲、包牺、庖牺

职业:部落首领,后称为三皇之首

出生年月:生活在大约六千年前

社会影响: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中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

研易综述:伏羲作八卦

易学贡献:作八卦

作品:无一字留下

在久远的过去没有文字,那是谁记录了他的历史。这要感谢孔子、司马迁等人的记录,特别是孔子,他不仅回望了历史,还对这段历史的片段写下了著名的感想,下面很多文字来自孔子。

伏羲生活的年代尚未进入农业时代,还停留在畜牧为生的时期。那时还未有科学文明的萌芽。人们主要面临人与自然的矛盾,生活的环境以大自然的景象为主,面对的困难是冬日的严寒、洪水猛兽-------。

我们可以想象伏羲氏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原始社会中的部落首领,应该是充满智慧的。他的决定将影响整个部落的兴衰,在与天斗与地斗的时代。最让他困惑的应该是自然的变迁:“宇宙万象,为什么如此有秩序?”他观察昼夜四时,依序代换。白天之后是晚上、晚上之后又是白天:春、夏、秋、冬,也都依照次序在更替。到底是谁在管理,使得宇宙万物,这样有规律地变动着?人世间的洪水、火山喷发与宇宙变化存在必然联系吗?

他在不停地思索,不断地追问,寻找宇宙的真象,探寻人与自然、宇宙的联系。他发现了什么?我们可以看看孔子的记录,《系辞》中写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仰以观象于天”,是对天体运行规律的探索和认识,“天垂象,见吉凶”,当人类对无法预测解释自然、命运时,他们便把目光投向了深邃的星空,从中探索之间的联系。

这种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的学说在世界各国都曾经存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长期观察天象的埃及人注意到了天狼星位置的变动与尼罗河大水之间的关系,受此启发,他们试图从天狼星的位置来推断出政治的发展。

“俯则观法于地”,是对大地的观察和认识,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地、川、山、泽都有它们各自的形态,不同的功效,人们要想生存就要正确地认识它,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是非常必要的。

“观鸟兽之文”,这不是鸟和兽身上的纹理,而是人们肉眼能够见到的、并被古人所认识了的天上的星座。“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日月星辰的运动和春夏秋冬的有着特有的规律,“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系辞上》),星座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地球的变化。

研究完天地了,再来看我们人类。“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人有性别老幼、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及世间万物,其发展轨迹与宇宙的变迁有着很多的相似。

通过“仰以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将天、地、人所有的运动规律,用符号记录下来,这就形成了八卦。八卦是对宇宙的模拟,同时也是对人类社会的模拟,这就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您如果看到上面的文字感觉苦涩,我们可以再简化一下:他看天(仰则观象于天),看地(俯则观法于地),看星星与环境变化的联系(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看身体物品(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作了八卦,也就是八个卦符,然后就可以根据八卦研究社会变迁了。

伏羲在质朴简易无常规模式局限的文化环境中思考,探索自然之道,从而感悟到天地万物运行变化的规律,并用八卦这种特殊“语言”表达出来,而形成天道、地道、人道的先天系统。

二、世界发展的规律

大家认为这太简单了吧,易就是简易的,它的开始如此,结局也如此。而且宇宙万物发展都遵循同一法则。这一法则孔子是这样论述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我们再一起与伏羲、孔子在质朴简易的文化环境中思考、探索。这样的探讨不仅有利于对宇宙的起源的认识,也利于对人生的理解。

1、太极

太阳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宇宙万物被一种强大的动能驱使,奔腾不息,是什么力量推动其前行。伏羲百思而得其解,用手在地面上,画出一个最简单的符号“—”,来代表他的想法。按我们后人的说法,这个力量暂且称为——太极。所谓太极就是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的一种能量。

这一简单的符号,可谓“一画开天”,由此发展成为枝繁叶茂的易学,太极这一概念影响了儒学、道教等中华文化流派,成为传统文化的里程碑。

在6000年后的今天,现代科学的一些推论与之接近。

宇宙诞生之前,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也没有物质和能量。大约150亿年前,在这四大皆空的“无”中,一个体积无限小的点爆炸了。时空从这一刻开始,物质和能量也由此产生,这就是宇宙创生的大爆炸。

刚刚诞生的宇宙是炽热、致密的,随着宇宙的迅速膨胀,其温度迅速下降。最初的1秒钟过后,宇宙的温度降到约100亿度,这时的宇宙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形成的一锅基本粒子汤。随着这锅汤继续变冷,核反应开始发生,生成各种元素。这些物质的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并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在个别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然后,能够认识宇宙的人类终于诞生了。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爆炸模型在科学上有强大的说服力。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有关创世的问题,一向是留给“神”、“上帝”去解决的。宇宙起源于何处?终点又在哪里?生命如何产生?人类怎样出现?对这些疑问,许多宗教都能给出一份体系完备的答案。

直到最近几个世纪,大家似乎才开始以超越宗教的角度,去思考世界的本源。而我们祖先没有对其神话,用了“太极”,不要也不能低估其它民族的智慧,就当是“同出而异名”吧。

2、阴阳

太极这个大动能,要分开,也就是有天就要有地,天地不可分离。世界变化万分,也都由天地所生。如古代神话传说描写的那样:盘古持一柄板斧将混沌一劈两半,一者为天,一者为地,“两仪”就是天地。混沌初开,天地分明,由“太极”的混沌时期发展到了“两仪”阶段。两仪又各生一阴一阳之象,也就是一分为二,生出四象,四象再各自生阴生阳(一分为二),生出八卦。



太极阴阳的分离意义非凡,既是对物象的表达,也完成对能量与状态的模拟。阴阳正如正电与负电符号一样,形象而又准确的代表两类不同的物质。当正负电碰撞是就会发生巨大能量,就会演绎出宇宙间千变万化的形态。这些思想不仅是东方人所独有,西方在实验室里也得到类似的答案。他们发现所有生物发端于一个基本的细胞,细胞分类为二,二要分裂为四,四分裂为八,在不断地裂变中一个完整的生命出现了。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阴阳符号的来源说法很多,钱玄同和郭沫若都是生殖器崇拜说的提倡者。郭沫若认为:阴阳符来自男女生殖器,是古代生殖器崇拜的孑遗。“—”符号像男根,“——”符号像女阴平面截图,所以由是推演出男女、父母、阴阳、刚柔、天地的观念。他感受到阴、阳与“近取诸身”的关系,对我们理解阴阳有很大的启迪。

但伏羲先生是在感悟到天地万物运行变化中,抽象出“阴”和“阳”这两个最基本的元素,并用之模拟宇宙间天、地、人的所有变化。

这一斧砍开的的“—”、“——”符号,我们称为“爻”(yao),成为周易中最基本的符号。

我们便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看问题了。

3、四象 

阴阳交合还在继续,两爻相重而生四象。阳仪上面再加一个阳仪,两个阳仪加在一起,这阳太多、太丰盛了,叫太阳。先出来的是阳仪,第二个出现的是阴仪,叫少阴,为什么叫少?先出生的叫先生,后出生的叫后生,后生叫少,先叫老,后叫少。第三个象少阳,也是这个道理,第一个出现的是阴仪,第二个出现的是阳仪,阳仪比阴仪出现得晚,虽是阳仪,可是你出现得晚,阴仪先出来,你对阴爻来讲,你是它的后辈,所以叫少阳。第四个象叫太阴,第一个出现的是阴仪,第二个出现的又是阴仪,叫太阴。

如果说阴阳的本意是明与暗,在一年的变化中,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将黄道一份为四,从冬至到春分为少阳,从春分到夏至为太阳,从夏至到秋分为少阴,从秋分到冬至为太阴。四象是从阴阳向八卦发展的中间过渡环节,是阴阳作用的继续。这种阴阳的变化,由表意的图形,渐渐向“数”转化,具有量化的特点开始显现。

四象的说法更多,一般模拟东、西、北;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4、八卦

太极一分为二而生两仪,两仪相重而生四象,四象再重一爻而生八卦。伏羲八卦由三画构成,以三画以象天、地、人三才,以简单的的形象模拟复杂的事物,对大自然进行直接模拟。故系辞云“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是也。

八卦的完成,构成万物模拟推理重要的“单元”。我们的先人为什么选用三爻组合作为一个“单元”呢?

首先,用现代人的思维看八卦具有强大的涵盖功能,这主要是由于它具有信息传载的特点,八卦相当与三位二进制码,位数是3,每个状态是2(爻分阴阳),符合信息编码的许多特征,阴阳与四象都不具备这种特征,八卦组成的复合码具有很高的信息含量。

这样具有表意与表数的功能符号建立起来了。

此外,世界由天道、地道、人道构成。从空间上看,八卦中上爻为天、中爻为人,下爻为地,在空间中任何一点,都有三维坐标构成;从时间上看,下爻为过去,中爻为现在,上爻为未来。这样,简单的八个卦象就可以模拟万物了。

三、阴阳规律的联想

伏羲始作八卦,对世界的认识与进步有着特殊的意义。成为易学的源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他的思想已经进入我们的血液融入我们的肌体。

伏羲发现了自然规律与天体运行惊人的一致性,地球与我们人类社会原来是宇宙大世界的一个缩影,或者说是宇宙大世界的“苍海之一栗”。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天道、地道、人道都是太极所生,也如一个主干上不同的枝叶,状态虽然看似不同,同根且有许多共性,天道、地道、人道无不按此轨迹运行,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必然性。自然、社会、个体既是独立的系统,又相互制约。

这是伏羲的世界,真理只有一个,智者总有相近的领悟。

儒家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佛家云“同体大悲”,“诸法空相”;

道家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医家讲:人体是个小宇宙,小局部包含大整体的信息。

——

世界是一体的,变化的根本法则是阴阳,而八卦是模拟世界的最佳“单元”符号。孔子说:“伏羲始作八卦”,三爻组成的独立符号是伏羲先生一生思考的结晶,我们还要继续探讨下去,因为八卦符号藏有巨大的“宝库”,我们一起来看看三爻代表的天、地、人。


    关注 人机与认知实验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