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毅 其质清雅 心如莲花

 

高毅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读高毅人物画

文|潘力
众所周知,传统中国画的文化渊源可以追溯至儒、释、道三大哲学体系,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庄子学说在“儒道互补”的文化长河中已成为中国艺术的精神主体。以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为例,始终追求的是静心凝神、心与物游的“天人合一”境界,是将中国哲学所蕴涵的心理空间对象化的结果,嘱托纸笔的“山水”从来就不是自然意义上的“风景”,而是文人士大夫寄托个人理想情怀的精神乌托邦,正可谓“山水起于玄,花鸟通乎禅。”



福佑家山 局部



家山尽在福佑中 局部

而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起的造型艺术就以和谐、完美为最高理想。从健美的人体到辉煌的神庙更是建立在精确的数字基础之上,第一部古希腊艺术论文《法典》中就有“美产生自精微的数字”的表述。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科学原理进一步在造型艺术中扮演重要角色。西方文化中的理性反映了西方人对外部世界的基本态度,因此,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基石的欧洲古典主义美术的表现主体始终是人物。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造型理念,也反映出东西方不同的审美情趣。



家山福佑中 局部

游学欧美的经历使高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征颇有心得,她曾经说过:“仅从造型艺术上看,中国的佛教造像基本上是静态的,少有张扬的动态与外露的表情,具有柔美简练的气质。因此,佛像所传达出的是厚重的文化感,在静态与含蓄之间包容了耐人寻味的丰富内涵。”准确地说就是中国文化本质精神的物化形态,而传统水墨画所崇尚的含蓄境界恰好契合了这种精神。高毅正是感悟到了水墨画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特征,从而使她的作品具有清雅别致的品格。



家山福佑中 局部

高毅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娴雅、淡然,安静的外表总是令人感到成熟的知性,传统文化如同呼吸般自然地潜移默化在她的人生哲学之中,流露出从容、豁达之美。同时,她也深刻感悟到东西方艺术在文化渊源上的本质差异。



家山福佑 局部



祥瑞江海 局部

高毅曾深有感触地谈到她面对佛像的两次难忘记忆,第一次是她早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上学时的下乡写生期间,在山地偶遇一座小祠庙,荒疏的环境愈发使其间的佛像显得淡定与超然,无形的精神力量使高毅难以忘怀;第二次是几年前她在美国一所辉煌的博物馆里,处于异国时空中的中国佛像又一次让她感到心灵的震撼,那些安静高远、清秀超然的佛像与建立在严格解剖基础上的西方写实人物雕塑形成了鲜明对比,让她进一步体悟到东方佛学思想含蓄、清净的理想境界,也启迪她重新审视自己的艺术创作。



尽在福佑中 局部



缘起性空 局部

高毅正是将这种独特的东方理想诉诸笔墨,将画面视为一个心灵空间,以人物的静态轮廓传达出高度凝练、气度不凡的精神世界。简约的线条并没有丧失人物的精准,反而凝练出菩萨的含蓄韵致、缱绻无邪;云霭般的柔美色彩总是包含些许令人惊喜的绯红和清新的淡蓝,仿佛鲜活的生命跳跃其间,又宛若在诉说她们虽然清净无为但并不消极平庸。



五识自成就 局部

高毅对人物内心情绪的细腻感知以及对生命状态的敏锐捕捉跃然纸上,并呈现出本真的自我。我觉得这实际上是一种现代文人画,是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的入微体察。



暮色起 局部



顿悟真心 局部

在高毅的画面中,笔墨与色彩并不仅仅具有视觉的意义,更成为精神的载体,以对内在精神品质的注重,进而显示出文化积淀的深厚与博大。画面处处溢动着不可名状的禅机,引人玄思。



家山尽在福佑中 局部



江山祥瑞福佑中局部

这种玄机正是由宗教哲学情感本身蕴含的抽象思维所致,同时,绘画所表现的哲学和情感又是文字语言所不及的,这是高毅对于绘画语言及画外佛学语汇的深刻感悟。作为外来哲学体系,佛学包含的精髓内涵并没有被传统文化所忽视与排斥,它发展到后来与中国本土哲学相结合,演变成独特的中国佛学——禅,其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仅次于本土的道学。



家山福佑中 局部



五识自成就 局部

正如被历代理论家推崇备至的饱有禅味的王维山水诗,陆时雍在其《诗镜总论》中写道:“摩诘写色清微,已望陶谢之藩矣……离象得神,披情著性,后之作者谁能之?”

高毅正是把这种禅学理念演化为自己艺术的指导,将参禅悟道的某些方式引入水墨画中。正是这种禅理禅趣,构成了画面空灵流动的独特意境,充分体现了幽淡高远的风格,或色相具泯、充满禅机;或清幽恬淡、妙近自然;或淡荡简练、含蓄不尽。



家山祥瑞图 局部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对传统文化及佛学精神的表达上,高毅没有选取直接的佛像再现,而是让平常的景象入画,这体现了她对佛学的深层理解。在传统的佛教理论中,任何生活的享乐和人间的情感都会影响和动摇人们修道成佛的意志和信念,选择远离世俗社会是佛教人生观的必然结果。同时,简洁的线条,大块的空白,人物“心如莲花”的清致轮廓又与佛学主张的“四大皆空”之“空”、道学主张之“无”相得益彰,体现了高毅对中国古代艺术、尤其是文人仕大夫绘画中“空无”理论的独到解读。



云端 局部

佛学的最高境界认为,万法一如,性相不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也就是说,真正懂佛之人并不完全是出家之人,也不是终日与佛经念珠、青灯苦禅为伴之人,恰恰是心中有佛但不虚于言表之人。正如20世纪初的太虚大师所认为的那样,人生佛教的本义应是,佛法虽普为一切有情类,而以适应现代化之现实的人生化。

“佛”的本来意义就是指对人生、人世的最大的觉悟者,因此,佛教就是觉悟人生,就是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真正意义以及得到不虚此生而为人的最高价值。高毅正是深谙这一佛法道理,她笔下的佛教人物形象妩媚但却沉静,娇柔但却包容,入世但却超脱。她们来自不同时代,拥有不同的生活境遇,但都同样有着雍容大度的神态。不论是低眉沉思,还是举杯尽兴,不论是孜然一身,还是有朋为伴,内心依然焕发出传统文化的召唤力和感染力。她们只是芸芸众生,但她们皆因心中有佛而变得超然自得,从容淡定。在对传统文化特别是佛学精神的探索上,高毅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如何将佛法语汇与绘画语汇相融合。佛教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影响,佛学的“出世”与“入世”之说在阐述人与社会关系方面具有深刻的哲理。由此,高毅试图从中寻找到有关自我理想与社会现实及艺术关系的答案,这是一种超越绘画之外的哲学思辨。



烟云恭敬 局部



家山福佑图局部

今天,无度紧张而浮躁的现代生活使人们难以沉静下来,并在无休止的竞争中日渐迷失自我。而讲求淡定从容、超脱清净的佛法则是开启心灵之窗的钥匙,能够引领我们走出迷惘和困惑,它像一朵圣洁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哞”翻译成现代文就是“祈求心中的莲花开放”。 佛经中说,莲花有五种特质:非常纯净,非常细腻,非常柔软,非常坚韧,非常芳香。高毅正是赋予她画笔下的物象以这种气质,温婉清雅但又性空高洁,身处纷繁喧闹之境,但无车马吵杂之忧,而是闲看庭前花开,这只因她们和高毅一样,在现实的人生追寻中为一片云淡风轻的“心如莲花”。

一念不生 局部
中国文化的精神特征是含蓄和内敛,崇尚的是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即人类心态与外界自然的协调与平衡。但是,今天的时代已不可能再有古代先贤们所处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出世境界,因此,自我人格的修炼与主体意志的抒发成为艺术家保持个人精神自由的重要手段。高毅正是通过对人与社会、艺术与理想的深层思考,始终以超然的出世态度面对自我,并以这种超越意识形态的姿态关注人类的精神世界。正是基于这种感悟,高毅看到了佛学理想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在绘画表现中注重对人物心理结构的探索,并展示出水墨材质与人物精神的相互联系,以及这种联系的新的表达方式的可能性。于此可以说,高毅的画为我们展现了一道淡定、包容和超脱的中国文化的精神景观。

高毅 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
李可染画院研究员
1984年毕业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
1990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1991-1995年德国汉诺威艺术学院研究生
1995-2001年自由艺术家 生活和工作于德国汉诺威
200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获哲学博士学位


图片文字提供:WE艺

亦可添加微信:lyq-7791

Tel:18600430743
如院
Tathata-Domain


    关注 如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