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辛酸的儿童节礼物”站在上帝的视角这个世界永远是美好的

 

一个家庭“因偷获救”,更多的“因病致贫”家庭该怎么办?...







在儿童节前一天,一名小偷在珠江路的一家超市被抓住,民警在她身上发现的被盗物品有:薏米、红豆、鸡腿、一本儿童图书,总价值只有70多元。经过一番了解,原来小偷名叫刘某燕,家里有一对双胞胎女儿,都患上了严重的肾病,丈夫已离家出走多年。她一个女人独自撑起整个家庭,这次为了给女儿治病,她只身一人带着孩子来到南京,由于经济困难住不起医院,只能白天在医院挂点滴。而女儿肾脏有问题,只能吃一些杂粮。于是,她便在超市偷一些杂粮和鸡腿。至于一本儿童图书,也是她想送一份儿童节礼物给她的孩子。

这个“最辛酸的儿童节礼物”事件让众多市民、网友感到心酸、落泪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人士的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偷东西这个事情本质是不对的,不应该被贴上正能量的标签。也有人认为偷窃虽然卑劣,卑劣的行径却折射出伟大光辉的母爱,众人纷说,人云亦云。让人不齿的偷窃和令人动容的母爱,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行为,却是发生在同一件事情里,也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捐助,让这个看似冷漠的社会彰显出宝贵的同情心。

超市偷东西的新闻已经不算个新闻了,很多人都司空见惯,能够引起大家关注的无非就是事件背后的故事是否能够引起社会的共鸣和关注。“偷鸡腿妈妈”事件也不仅仅是一个悲惨家庭的辛酸故事,而是千千万万个“因病致贫”的家庭。它只是恰好被社会人发现且及时给翻阅出来而已。这个辛酸故事的背后也凸显了当今社会所存在的典型社会问题——社会救助及社会保障的制度的不完善。

一个这样违法的事件获得社会的关注和同情,捐助的款项也随之而来,这样的一个事件,会给千万个类似于这样的家庭带来什么样的感受?他们又或者会想怎样看待“因爱偷窃”这件事情的本质,会认为那是对的?不该受社会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那么站在捐助者的角度,如果再有这样的新闻件,你是否关注的初心还是一样?是否还能保持这样的同情心?

这个社会有太多冒充残疾和家庭困难失学的职业乞讨人来通过他们的手段和表演来获取社会大众的同情心,这样的事件的累计渐渐消磨了社会大众的同情心,让这个社会群体日益冷漠。忽视了那些真正得到帮助却没有得到曝光的群体。

这个“最辛酸的儿童节礼物”本质上是一位母亲知道儿童节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情况下,还想着要准备个儿童节礼物,我想这才是得到大众关注和同情的根本原因。想要根本解决“因病致贫”的家庭问题应该建立覆盖所有社会成员的救助体系。否则,在无情的法律面前,我们的怜悯心和道德感又何处安放?

“偷鸡腿妈妈”为了她的孩子牺牲自己的声誉去做偷窃的行为,虽然卑劣但却伟大,但偷窃本身并不被鼓励,这个事件本身也不应该贴上正能量的标签。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个故事本身彰显出社会的人性光辉。但仅靠社会大众的善良和救济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更需要的是社会救助及社会保障的制度的完善。


    关注 尚仁私人定制设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