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玉无异,解读有别

 

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一千人爱玉,也会有一千种理由吧。...







英国有句谚语叫“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意思是说人们对于莎士比亚的著作《哈姆雷特》有着因人而异的千种解读。这样一句谚语,同样适用于中国历史悠久的“玉文化”之中。自玉出现伊始,人们便爱玉,流传至今千百年,玉在国人心中是美好圣洁的象征。人们爱玉、喜玉,但对玉的喜爱却有千种解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作过描写玉的篇章。他们爱玉、赞玉,而这份喜爱与赞美,在他们眼中又有着各自不同的意义。

千年前的楚国,屈原曾写下“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屈原眼中,玉是有灵性的、是圣洁的。他赞昆仑玉的灵,吸收了玉的精华便可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华;又赞玉的圣洁,抒发不被楚人所理解的惆怅。

时光一迈,跨越数朝。来到华贵雍容的盛唐,便看到了韦应物的“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玉本是天地所出的灵石,却被雕琢成华媚的世俗之物。作者眼中玉应是自然脱俗、不着尘埃的,而非人为雕琢的做作华美。他爱玉,是爱它的纯真圣洁、不入俗流。



珠流璧转,梦回大清。张潮于《幽梦影》写下“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这样华美动人的诗句。他用玉比喻美人的肌肤,是赞美人,更是赞玉。

屈原爱玉,用它明志;韦应物爱玉,用它比德;张潮爱玉,用它赞人。玉的内在外表在世人眼中皆属美好。而这种美又千姿百态,各有不同。仿如读者解读《哈姆雷特》一样,玉在国人心里也有着专属于各自的解读。就像每个人在令然艺术网看到的玉,即使是同一块,却也爱的各有不同。


    关注 令然艺术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