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童教育观--故事与游戏

 

文∣邓艳萍图∣PascalCampion父亲就像一只出海的船。每一只船,都有...





我们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上……
一直讲的一句话是:故事与游戏,建构了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我们家长一直有一种误解,认为读书,读课外书,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素养。这也不错,但这样的认知太浅薄了。这种浅薄的认知在培根那里表现最明显了,他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这么说的话,读书就是一种才艺,是添头,而不是生活和教育的本身。就像电视选秀节目里艺人的才艺表演,是塑料假花,而非生命本身。
所以,阅读是一种生命的自我建构。成为人的必经之路。

但我今天要讲的不是阅读。因为阅读是一件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并且,我也不是阅读推广人。现在阅读推广人经常和商业联系在一起,看着也挺头大的。我想讲的是丰富多彩的孩子们的活动。要把我们的注意点,放在孩子的社交、活动、游戏等方面。这些内容,对一个孩子来说,比课堂重要多了。
2015年-2016年,我与菜虫一起,做了很多活动,以游戏和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夏令营冬令营,比如天目山植物考察之旅,比如池晓兜兜和林允来做的“玩校”。在过去的一年中,菜虫和他的小伙伴们,每天都在体制内学校念书,但是他们一共参加了8次活动。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别的活动,比如我们有一群小P孩,每人买了水弹枪,常在周末模拟枪战。还比如,去年下半年,我带着一帮好朋友的孩子,成立了一支少儿足球队等。即便从最粗浅的层面来说,这八次活动,也照亮了他们这漫长一年中灰色的生活。
为什么要做这些活动呢? 首先是基于现实的考量。
基本上没有孩子爱上学。菜虫就问上学为什么没有钱。但我们不得不送他去体制内学校,这是一个现实的考量。这是最大多数家长的无奈选择,也是我与虫妈,以及菜虫的没有选择的选择。这是第一个现实考量。

第二个,则是,城市公寓里的孩子,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孩子们很寂寞。作为家长,就需要创造同龄人相处的机会。这不像我们70后小时候,我们在乡下长大,一群孩子一天到晚一起飞。群体,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群体中孩子们在互相需要,互相影响、互相塑造。我之所以将孩子送去公办学校,而非在家上学,就是希望他能进入一个群体,有一个交流的圈子。但鉴于学校里的特点,管束、规矩太多了,不自由,不够任性,如上文我们分析过的,学校的本质,是规训与惩罚,所以,家长必须用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关心孩子成长的问题上。

那么为什么将教育的理念,即保守孩子们的自由的关键点,放在活动和游戏之上呢?

因为,游戏,才是人的本性。

《游戏的人》


有个叫约翰•赫伊津哈的荷兰人,写过一本《游戏的人》,几乎就指出,游戏是人类的本性之一。当然他不是指电脑网络游戏,而是泛指全部游戏。他的主要观点是游戏先于文化,因为总是要先假定人类社会,文化才不充分地确定起来,而动物并不必等人来教它们玩自己的游戏。有评论者总结了游戏的特点,引用如下:

1.自主(Free),实际上是自由的(Freedom); 2.游戏不是“平常的”或“真实的”生活。毋宁说它走出“真实”生活而进入一个暂时的别具一格的活动领域。3.游戏具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复杂形式。一旦开创,游戏的长期举办恰是心灵的一种崭新创造,一种被记忆保留下来的财富,它是可传达的,它成为传统。它在任何时候都可重复。 4.游戏创造秩序,游戏就是秩序。游戏把一种暂时而有限的完美带入不完善的世界和混乱的生活当中。

还有一本书,是池晓介绍给我看的。
《游戏改变世界》


作者简·麦格尼格尔,是著名的未来学家,TED大会演讲者。这本书特别有意思的在于,她提出了一个想法,认为将来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游戏化的世界。麦格尼格尔不再跟你讲一城一地的得失,她已经不跟你说游戏无害了,书里的观念,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完全是颠覆性的,然而又十分在理。她认为,游戏化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趋势,是通往未来的线索。即是说,未来,可能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成为一个大型游戏的一部分,从而在游戏中释放我们的潜能,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

当然没上面概括这么简单。比如,这本书里有一个数据,很叫人惊讶:到21岁,美国年轻人平均会花2000-3000个小时阅读,10000多个小时玩电脑和各种视频游戏。这是一个事实。那么,为什么年轻人会痴迷于游戏呢。原因非常复杂,比如,因为游戏是人本质属性之一。麦格尼格尔在书里举了一个例子,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写道:大约3000年前,阿提斯(Atys)在小亚细亚的吕底亚为王,有一年,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饥荒。起初,人们毫无怨言地接受命运,希望丰年很快回来。然而局面并未好转,于是吕底亚人发明了一种奇怪的补救办法来解决饥馑问题。计划是这样的:他们先用一整天来玩游戏,只是为了感觉不到对食物的渴求……接下来的一天,他们吃东西,克制玩游戏。依靠这一做法,他们一熬就是18年,其间发明了骰子、抓子儿球以及其他所有常见游戏。
那么游戏的意义何在?
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们建构对世界的认知的过程,并且,游戏是孩子们创造力勃发的时刻,因为人归根到底是一种有创造力的生灵,只有创造的时刻,才是最为享受的时刻。吃三块红烧肉的快感,为什么仍及不上写出一首好诗的快感,原因即在于此。孩子们为什么沉迷于游戏,因为,游戏就是孩子们天才的诗歌创作。

即是说,游戏,才是孩子们最重要的生活,游戏不是游戏,而是生活本身,是劳作本身,是享受本身,是意义本身,更是潜藏着无数创造的可能性的时刻。一旦拥有这种创造的快乐,这孩子终生不忘。

再有,游戏,即便从功利角度讲,也是不可替代的过程。游戏才是真正的学习,童年的游戏,正是为成年后你所擅长的事业的准备。再有,游戏,还培养了这个孩子的专注力。等等。

“这里我想引用我非常喜欢的一部游戏结尾的一段话,这部游戏就是《潜龙谍影2:自由之子》的一段话:生命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将我们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除了DNA之外,我们可以流传给后世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通过文学、语言、音乐、电影,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感受到的一切,愤怒、喜悦、悲伤,都是我们可以传达给后世的东西,这就是我生存的目的,我们必须将这把火炬传递下去,让我们的后世可以照着它的光,阅读这一页凌乱而令人伤感的历史。

在这个时代,数字化的时代,我们有着无数魔法般不可思议的工具能够做到这一点,也许人类的历史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走到终点,新的物种会取代我们在地球上的位置,甚至这颗星球也不可能永远地存在下去,但我们仍然有责任为未来留下自己生命的印记,建设美好的未来与保存鲜活的过去是密不可分的,我想游戏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魔法,而这就是为什么游戏重要。”

——洪韵《游戏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魔法》

这才是我将我的教育理念和现实考量结合起来的一点核心点。

如果拥有这样的观念,那么焦虑就会减少很多。真的,学校教育没有用,只有副作用,刷题没用,只有副作用。跟孩子玩,带孩子玩,让孩子们一起玩,才是最好的教育。

还有,对现行的12年一贯的,全日制的学校体系,其实已经有很多批判和反思了。但不在我今天要讲的范畴之内。

最重要的是:观念可以激进,而行动需要慎重;批判可以疾风暴雨,而建设则需要和风细雨。

因为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需要给予最为稳妥的教育,而不是因为家长的知识的倨傲,或者无知的懒惰,而给孩子带去不可挽回的伤害。


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时候打伞
你说你喜欢太阳,但你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躲在阴凉的地方
你说你喜欢风,但是在刮风的时候你却关上了窗户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害怕你说你也喜欢孩子
因为你连“家长无忧”都没有关注...
快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亲


作者:阿啃1919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 家长无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