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第三势掌托天门

 

按:此套易筋经是来自于内功图说,结合了流传下来的易筋经、洗髓经和八段锦而编制的一套养生保健功法,其练功方法广...

按:此套易筋经是来自于内功图说,结合了流传下来的易筋经、洗髓经和八段锦而编制的一套养生保健功法,其练功方法广为气功、武术、医疗所采用,身心并练,内外兼修而能够达到锻炼身体、増力壮骨、祛病延年的目的。目前流传的易筋经虽然版本众多,但核心动作大同小异,且其中精神并无二致,所以对此不用太过于纠结与怀疑,所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重要的是循序渐进,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无论做学问还是练功夫皆当如此。
易筋经第三势掌托天门
【原文】

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莫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析义】掌托天门:天门,即天庭是也,印堂与前发际之间。掌托天门是模仿韦驼双手掌向上托天宫之门的姿势,又称为韦驼献杵第三势。

原文析义:翻掌上举,掌托天门,两目仰视,足跟提起,足尖着地,立身端直,丹田之气力贯腿胁,好似大树深植于地;咬紧牙关切莫放松,舌尖轻抵上颚,满口津液由此而生,鼻中呼吸均匀柔和,心身安定。

【步骤】

1. 预备式

身体站立,全身放松。

头如顶物,目视前方,

沉肩垂肘,含胸拔背;

收腹直腰,并步直立;

面容端正,呼吸平和;

精神内守,心境坦然。

(其余各势的预备式与此相同)



2. 提掌平胸

左脚向左跨一步,与肩同宽,凝神静气片刻;

两手掌心向上,手指相对,缓缓上提至胸前 。



3.翻掌上托

旋腕翻掌,掌心向上,两臂上举,托举过头,切勿过仰。

4.掌托天门

四指并拢,拇指外分,两虎口相对,对向天门,两手臂用暗劲上托;

稍仰头目视掌背,内视天门;

足跟上提,脚尖着地,用力贯穿两下肢及腰胁部;

此动作可以坚持3~9个呼吸。





(注意四指并拢,拇指外分,两虎口相对,对向天门,两手臂用暗劲上托,但勿太过贯力。内视天门,内视即内观,排除杂念,意念关注两掌,注意用意要轻,似有似无,似守非守,切忌刻意执着于意念,否则易出现走火入魔内气不止等现象)



(足跟上提,脚尖着地,用力贯穿两下肢及腰胁部)5. 收势

先深吸气,然后慢慢呼出,当呼气的时候两臂缓缓下落,同时足跟着地,收左脚,并步直立。

【动作要领】

1.翻掌上举,两臂上托,手指相对,切忌贯力。

2.稍仰头目视掌背,内视天门。

3.脚跟提起,脚趾抓地,力贯腿胁。

4.单练掌托天门势,可练3~30分钟(数呼吸可练3~9个呼吸甚至更长,根据各人情况,一般初学动作之时可每一个动作练三个呼吸,形体放松,呼吸自然,均匀流畅,不喘不滞,切勿过分追求呼吸的深长和细柔。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动作可逐渐与呼吸配合)。

5.     .锻炼时开始可以平静呼吸,逐渐放松情绪,排除杂念,精神集中,运用一些入静的方法,能够使得呼吸绵绵深长,若有若无,达到一种机体状若虚架,轻松漂浮,头脑清晰愉快,静若止水的高级入静状态。不过要注意的是入静一般是在对功法掌握较好,练功质量较高的情况下出现,并且往往随着功夫的进展而步步深入。详见下面的相关链接中。【习练功用】1.重点锻炼上肢的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腰大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和股四头肌等,增强臂力,腰力和腿力。

2.引气上行,聚诸阳之气,增加头部血流量,适应于椎动脉型颈椎病、低血压、贫血、缺血性心脏病等患者。

3.注意本套易筋经属于一种动功与静功、内功与外功相结合的功法,内外结合,动静相兼,刚柔并济,形神若一,有内外兼练的效果。要求外动内静,“动则练外,外练筋骨皮”,古代练功家常说,强身莫善于习动,一身动则一身强,练习动功可达到强健筋骨的作用;“静则练内,内练一口气”,这也是练功与一般的体育锻炼最大的不同,因此气息精神的调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调息定神有助于精神的宁静和体内气息的调节,久而增气增智。相关链接

易筋经:特点纲略

易筋经:功法锻炼中的效应

易筋经:功法锻炼前中后注意事项

易筋经:第一势韦驼献杵

易筋经:第二势横胆降魔杵

入静(一)

入静(二)

六妙法门之次第相生六妙门

 

(吾人适志于花柳烂漫之时,得趣于笙歌腾沸之处,乃是造花之幻境,人心之 荡念也。须从木落草枯之后,向声希味淡之中,觅得一些消息,才是乾坤的橐龠 ,人物的根宗。别忘了修心修心。心静需向冷处寻,愿诸君得一日清闲 。另送美图一张)


    关注 易筋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