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不相逢—魏晋名士嵇康

 

千古风流数魏晋,魏晋风流数嵇康。嵇康成全了魏晋,魏晋也成全了嵇康。嵇康用不朽...



千古风流数魏晋,魏晋风流数嵇康。

    嵇康成全了魏晋,魏晋也成全了嵇康。

    嵇康用不朽的灵魂与飘渺超脱的非社会型人格为魏晋留下了天下最后一曲《广陵散》,自此广陵之音独属魏晋,绕梁不绝,荡清了常笼此间天空的靡靡之音,洗涤了文人持续百年的昏昏之态。

     那一声,终于冲破了堵塞魏晋名士之耳的高墙,在他们脑中横冲直撞,直使人膛目结舌,只得愣愣地看着,傻傻的想着。高门,布衣,中原,蛮夷,都于此刻化为乌有,仿佛回到了初生之态,彼此之间无高低贵贱,无虚伪狡诈,无口蜜腹剑,无冠冕堂皇,只余一片因惊而生的空白,因空白而生的柔软与善良。

    如此,便不得不提嵇康的朋友们。

    如此,便不得不提高门望族与寒门布衣。

      千古风流当数魏晋,风流到什么程度呢?大概所有的人想到魏晋,脑中便只余春日马侧观花,夏日亭中对诗,秋日扫叶饮酒,冬日雪里握炉。魏晋高门总是长发虚揽,一袭薄衣,面白纤瘦,脚踏木屐。这是由于常年服用五石散《即一种致幻剂》的缘故。魏晋人总很凉薄,因为五石散带给了他们汲取不完的热,刻意地带着一个模样的笑,再保持一段遥远的距离。耕作的是寒门,带有人情味的是寒门,而钟鸣鼎食之家,只属于无病呻吟与把酒游会。

     这其中,出现了几个社会的"败类","辱没了名门的风雅",不堪为贵族的人,即嵇康与他的朋友们,据传,嵇康幽居小村之时,曾有名士前访,原以为他所居之地必是竹绕树环,水溅如玉,鸟鸣如琴,却在一个打铁铺中找到了挥汗如雨地劳作,不停地高举重锤的嵇康。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嵇康的  "原罪",则是至情至义,他因为友辩解而获罪,早早便失去了性命,但那刀斧下流淌的鲜血,慢慢地渗入泥土,流入这个朝代的灵魂,终于为这浪漫风流文雅浅淡的朝代添了一分赤诚,一股热血,把这种浅色的风流染为了炫目的色彩,刻骨铭心,永世不忘。

     而这样的嵇康,也只能存于这样的世界里,或者说,只有这样的社会,才有这样的嵇康。

     嵇康的风流,源于叛逆,终于抵抗,是一种洒脱,不容于世,随遇而安的笃信与虔诚,是对反抗的终身效忠。魏晋太软,像一缕风,虚无,捉也捉不住,一吹便散,于是嵇康就成为一朵云,笼住这风,编织为绳。

      嵇康的风流是浓烈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于是在浅色为主调的魏晋,显得愈加浓郁芬芳。魏晋的柔和养育了嵇康的激烈,又将其扼杀在一个突生的终止符上。正是这突然的终止,为嵇康的生命添了一丝浪漫和仓皇,把嵇康的友谊推到了圣坛上。

      嵇康与魏晋背道而驰,却恰好相逢。

      相逢在彼此最好的年华,于是两相风流,两相成全,而后又两相遗忘。

     作者简介: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一班学子,爱阅读,爱写作,才女一枚。


    关注 十二读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