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碟 尼尔森斯的”肖五”回响

 

通过DG最新发行的安德里斯·尼尔森斯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的版本,对肖斯塔科维奇“音乐宣传画”的批评彻底失去了依据,这部作品的音乐容量也被挖掘到了历史新高。...





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欣赏完整专辑

伟大的作品离不开具体的时代,但总是跨越时代。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却因为时代久久地陷于一种观点:人们总是喜欢以作品诞生的背景作为解读的依据,就像作曲家对《第五交响曲》的说明那样,是“一个苏联艺术家对公正批评的实际的创造性的回答”。

然而,这部《第五交响曲》若没有强烈的戏剧性、诚恳的态度和高超的表现力支撑,任谁吹捧、经历多少曲折也不会成为经典。咄咄逼人的第一乐章、戏谑夸张的第二乐章、百转纠结的第三乐章和突出重围的第四乐章构成《第五交响曲》的不断反转的戏剧性,可谓松弛有度,情节紧张;它的态度(由结尾决定)是充满信念的;其高超的表现力,比如各乐章抓人的音乐动机、鲜明的配器效果、动人的旋律与节奏,皆令人过目不忘。

即使如此,《第五交响曲》也没有明确回答什么,只可意会。而意会必然充满主观,甚至是各种误会。比如很多考证都说它的末乐章不能演奏得太快,因为这不是一首歌颂或者欢欣鼓舞的交响曲,但演奏快了也并不出格:一首好作品绝对能身经百战。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对比迅速冷藏的《第四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从《第五交响曲》开始,放弃了大部分实验性质的创作尝试,做到了尽可能的通俗易懂。因此,他也在生前身后承担了“音乐宣传画”的批评。

不过,通过DG最新发行的安德里斯·尼尔森斯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的版本,这种批评彻底失去了依据,这部作品的音乐容量也被挖掘到了历史新高。



尼尔森斯将第一乐章的两个对比动机做了有违常规的处理,即相对弱化铜管代表的压迫式的第一动机,突出弦乐主奏的忧郁的第二动机,宛如从击打水面转为深处搅动,使得音乐走向变得前所未有地宽阔、波澜起伏。

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试听第6段第一乐章

在第二乐章,尼尔森斯非常注意细节,小到竖琴的拨奏,一律服从集体舞式的节奏变化,没有特别强调滑稽感,既调节了第一乐章的音乐气氛,又为著名的第三乐章做好了转折。

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试听第7段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是尼尔森斯最精彩之处,我第一次在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里听到了近似马勒或者巴伯柔板的回响,好像一句古诗所表达的境界:“我纵使走过死亡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弦乐呈现出极强的幅度与韧性,震撼人心。

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试听第8段第三乐章

末乐章的结构与演绎与第一乐章相仿,尼尔森斯还是放慢了弦乐主奏的第三乐章主题和铜管引导的第一主题,构成一个越来越激昂宏伟的缓缓行进的尾声,如同电影最后意犹未尽的补充性字幕,引人无限遐想。

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试听第9段第四乐章



这套双张唱片同时收录了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和《管弦乐组曲“哈姆雷特”》。《第八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是作曲家战争交响曲系列的后两部,前者与《第六交响曲》类似,具有强烈的冷酷、黑暗的气氛,其第三乐章尤为出色,写得和哈恰图良的芭蕾《加雅涅》中的“马刀舞曲”同样漂亮,只是末乐章缺乏抒情、明亮的色彩而相对第五较少演出。尼尔森斯对第八的处理仍然细腻,不过人们听起来可能会备感折磨。

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试听第19段第三乐章

《第九交响曲》与《第一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作品中纯粹的才华展示,幽默调侃。这也许是作曲家最与众不同之处,如此擅长“短篇小说”式的写作,乐句也很短小。对此,捷杰耶夫这样的指挥家会更容易出彩,尼尔森斯似乎还不够“野”。

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试听第1段第一乐章

尼尔森斯录制《管弦乐组曲“哈姆雷特”》应了今年莎士比亚400周年的景,不过肖塔科维奇写得可是一个挺搞笑的感觉,比如“奥菲莉亚的歌”,跟儿歌似的。尼尔森斯这回找对了感觉,轻松灵活,不拘一格,堪称本专辑与《第五交响曲》同样脍炙人口的演绎。

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试听第14段奥菲莉亚的歌


    关注 环球音乐古典及爵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