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器的发展

 

公元六世纪,元代忽必烈率领蒙古大军西征,在西亚地区俘虏了大量制作各种工艺品的能工巧匠,为蒙古的达官贵族生产豪...





公元六世纪,元代忽必烈率领蒙古大军西征,在西亚地区俘虏了大量制作各种工艺品的能工巧匠,为蒙古的达官贵族生产豪华的生活用品,其中就包括珐琅器制作的高手,珐琅器从此在我国生根发芽。珐琅器又称金属胎珐琅器,是用铜制胎,也有以金或银做胎的,施以珐琅彩料,制成的珐琅器古朴典雅、金碧辉煌、精美华贵。因为珐琅器的过于华丽,其港传 入中国的时候,人们一度认为其只适合妇人

公元六世纪,元代忽必烈率领蒙古大军西征,在西亚地区俘虏了大量制作各种工艺品的能工巧匠,为蒙古的达官贵族生产豪华的生活用品,其中就包括珐琅器制作的高手,珐琅器从此在我国生根发芽。

珐琅器又称“金属胎珐琅器”,是用铜制胎,也有以金或银做胎的,施以珐琅彩料,制成的珐琅器古朴典雅、金碧辉煌、精美华贵。因为珐琅器的过于华丽,其港传 入中国的时候,人们一度认为其只适合妇人在闺阁中的使用之物,而没有将其列入文房清玩行列内。但之后珐琅器制作发展过程中,其造型和纹饰越来越艺术化和吉 祥话,不仅赢得了文人和士大夫的喜爱,甚至还俘获了明清两代中的不少皇帝的心。




据了解,珐琅器制作在明代宣德年间发展至一个高峰,当时的宣德皇帝非常喜欢掐丝珐琅。在他的命令下,珐琅器被大量制作,并且还使用了如金、银、锡、宝石等 几十种的贵重原材,这些珐琅器被后世的人们称为“宣德炉”。

掐丝珐琅就是在铜胎上,用柔软的金属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在花纹内填涂珐琅彩料后烧成。传世至今的宣德掐丝珐琅,胎体除了使用铜,还有金的。这个时期 ,出产的珐琅器形也很多,如瓶、盘、碗、炉、鼎、圆盒、香熏等,珐琅彩则多见天蓝、宝石蓝、浅绿、深绿、鸡血红、砗磲白及黄色等。纹饰多寓意吉祥,如蕉叶 、饕餮、狮子戏球、西番莲、大明莲等。

到了景泰年间,掐丝珐琅制作发展更快,景泰皇帝同样对掐丝珐琅喜爱有加。除了在宫廷内设置专门的制作防狼器的作坊,选用上好的紫铜作铜胎,还将纯天然的名 贵矿石研磨成粉,与进口调和剂混合制成珐琅彩料。出产珐琅器胎体厚实,打制均匀,掐丝整齐,磨光细润,镀金匀实,釉面肥厚,色泽晶莹,其精致和完美程度可 谓空前绝后。在釉色品种上,景泰掐丝珐琅还增加了玫瑰紫、葡萄紫、翠蓝等,因为多以湖蓝为主色调,因此景泰掐丝珐琅又被后世称为“景泰蓝”。

景泰蓝在器形上除了传统的瓶、盘、碗、盒、熏、炉、鼎之外,还烧造了花盆、面盆、炭盆、灯台、樽、壶等,纹饰有蕉叶、番莲、大明莲、龙戏珠、狮戏球、夔龙 、夔凤、饕餮、云鹤、火焰等吉祥图案。

掐丝珐琅发展到清代,达到了又一高峰,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宫廷御用瓷器也是做得越来越精美。康熙年间,宫廷造办处的制瓷工匠人数达到了几百人,出产 的珐琅器除了日常生活用品,连扳指、帐钩、桌椅、屏风、佛塔等也用珐琅器制作。

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为了制作更加精美的珐琅器,又从宫外广州召集珐琅制作艺人,对制作工艺进行改进。该时期珐琅器的制作上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珐琅器使 用的是金胎金丝、中等使用的是银胎银丝、下等使用的是铜胎铜丝,胎体较前朝敲打的更加轻薄,手摇压丝机被运用到金属丝的加工制作中,出产掐丝更加均细精美 。在釉料使用制作上,粉碎技术的提高,使得釉料被研磨的更细,出产成品砂眼明显减少。一些釉料中甚至加入了金粉、银粉,使得釉面更加的更加金碧辉煌。必须 一提的是,乾隆时期镀金技术远胜明代,使用较薄的金水,也能达到十分莹亮的效果。



在纹饰图案上,乾隆掐丝珐琅取材更广泛,花鸟鱼虫图案多姿多彩,龙凤图案刚柔并济,大明莲演变成了更加秀丽精制的勾子莲,并出现了使用历代文人名画掐成的 作品。


    关注 古瓷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