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24被击落之后,为苏联制造正名

 

在和美国飞机的较量中,苏联制造的飞机又一次落于下风。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madein苏联败给madeinUSA,但苏联制造真的这么差吗?我们来看一个大家伙。...



在和美国飞机的较量中,苏联制造的飞机又一次落于下风。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made in苏联败给made in USA,但苏联制造真的这么差吗?我们来看一个大家伙。



一般意义上来说,我们一提到太空探索,就想到NASA,一提到宇航员,就想到航天飞机。这些仿佛都是美国的专属名词,但实际上,和NASA齐名的,还有个前苏联航天局,和“发现号”、“奋进号”等美国航天飞机一样,苏联也有自己的航天飞机,和一个战力十足的名字:“暴风雪”号——它可是前苏联科研水平的巅峰之作,纵横君的分析会让你彻底改变苏联制造弱不禁风的假象。

1988年11月15日,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首次发射升空,47分钟后进入距地面 250公里的圆形轨道。它绕地球飞行两圈,在太空遨游三小时后,按预定计划于9时25分安全返航,准确降落在离发射点12公里外的混凝土跑道上,完成了一次无人驾驶的试验飞行。这次完全靠地面控制中心遥控的无人驾驶条件下自动返航并准确降落在狭长跑道上,其难度要比1981年美国航天飞机有人驾驶试飞大得多。而这架飞机,本身技术也远超过美国。

从尺寸上和外型上,两家的航天飞机看上去都差不多,但且听纵横君慢慢道来。



左边是美国的挑战者号,右边是前苏联的暴风雪号



远胜过美国的航天飞机

首先,暴风雪号的主发动机不是装在航天飞机尾部(喷火的那种),而是装在火箭上。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航天飞机的入轨重量(太重需要更多推力和更少载荷),同时可以腾出位置安装小型机动飞行发动机和减速制动伞。

其次,暴风雪号着陆时,可用尾部的小型发动机(和喷气式飞机一样)做有动力的机动飞行,安全准确地降落在狭长跑道上,万一着陆姿态不佳,还可以将航天飞机升起来进行第二次着陆,从而提高了可靠性(这比美国的要高级很多)。而美国航天飞机靠无动力滑翔着陆只能一次成功。

第三,暴风雪号能像普通飞机那样借助副翼、操纵舵和空气制动器来控制在大气层内滑行(像真正飞机一样飞行,而不是美国那样利用速度滑翔),还准备有减速制动伞,在降落滑跑过程中当速度减慢到50公里/小时时自动弹出,使航天飞机在较短距离内停下来。

不同于美国将航天飞机和推进器垂直捆绑的运载方式,前苏联采用了平行运输的方式,这需要位于飞机下放的推进器有很高的纵向强度。



到了发射架,整套系统再由液压杆顶到垂直的位置,整个过程非常震撼,也很有想象力。









当然,不同于美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庞大的运输工具,前苏联采用了四个火车头在发射场拖动这个庞然大物。



【想知道和肯尼迪航天中心有关的文章?戳这里『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移动烛台』

出于核战争的研发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制定了研制航天飞机的计划,并将其列为载人航天的首要项目。美国人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一种更经济的轨道运输工具以取代宇宙飞船和运载火箭,但苏联当局则将这一新型航天器视为未来美国搭载核武器的工具,并于1976年决定发展类似的航天器作为对这种“威胁”的回应,并取名“暴风雪(Buran)”号。

米高扬、莫尔尼亚米亚西舍夫等设计局的一些工程师被调去从事暴风雪计划。它的主体由新成立的莫尔尼亚联合体全权负责研发。与暴风雪一起研制的是重型运载火箭能源号(Energia)。它可以用来发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也可以单独作为运载火箭使用,这与美国航天飞机设计不同,主要是出自苏联没有开发大型固体火箭经验的考虑。很多人认为,这一设计实际上要优于美国的航天飞机,因为如此做法将降低航天飞机的事故率,并可提高其搭载的有效载荷。最初的设计分别由米高扬、米亚西舍夫、切诺梅等设计局提出,各方案差别非常大,其中包括改良螺旋号飞船,使其可以用质子火箭发射的方案。其中一种设计甚至没有机翼结构,这是为了使其更适合高速大迎角飞行;最后的着陆则通过降落伞调整。





使用与结局

最终,苏联人还是采用了三角翼的设计。暴风雪号的设计要求是可使用100次以上,能够将30吨有效载荷送入200千米高、倾角50.7度的地球轨道;标准机组成员4人,包括正副驾驶员各一,另有2名从事舱外活动和其他领域研究的宇航员。其设计初衷是承担航天武器和空间站(尤其是日后的和平号空)运输工具。航天飞机的建造工作在1980年开始,第一架全尺寸航天飞机模型完成于1984年。飞行测试始于1983年,首架全尺寸模型在试飞24次后报废了。在暴风雪号真正上天之前,苏联共进行了140余次飞行试验,其中包括近70次自动着陆试验。

1988年首飞后,用于暴风雪计划的资金濒临耗尽,整个项目的开销超过了200亿卢布。暴风雪计划在某种意义上加速了苏联的瓦解;而苏联解体后,昔日的计划更是彻底失去了经济支持。按原计划,首次载人飞行将在1994-1995年间进行。自1988年至今,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没有再进行过太空飞行。所有航天飞机只能存放在库房中,任灰尘飞扬,仪器老化。2002年,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中可以飞行的一架连同能源号火箭一道,因拜科努尔的厂房坍塌而被摧毁。至此暴风雪计划在凄凉惨淡中彻底终结。

这一架是作为外形验证的原型机,曾经无限风光,但如今连一片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









暴风雪号的生产线,看上去非常魔幻,但如今都早已报废。一个豁出去的超级大国能有多大能量,看看这些航天飞机就知道了





比主角出名的配角

另外,安东诺夫设计局还为解决暴风雪号的运输问题专门设计了安-225“梦幻(Mryia)”大型运输机。安-225于1985年开始设计,1989年首次背负暴风雪号飞行,是目前已有的体积最大、载重能力最强的飞机,迄今只生产了1架。它的原形是安-124,但采用的是双垂直尾翼设计,运载能力比安-124提高了50%。如果你没概念,或许你看过《2012》这部灾难电影,运送俄罗斯土豪的那家飞机就是安-225,不过唯一不同的是,真正的安-225尾门是不能打开的,电影中的这个功能是为了喜剧效果而增加上去的。目前安-225由安东诺夫设计局自己的运输公司运营,主要负责在地球上飞行运输来不及搭轮船的超大件货物,比如地铁和火车,更可能是飞机机身。

不同于波音747的客串角色,安-225可是专门为暴风雪号设计的,由此可见整个航天飞机计划工程量之大,简直不可想象。



没有中央垂直尾翼,而是放在左右水平位移的外侧,这是因为中央的垂直尾翼位于航天飞机身后,在空气动力学上起不到太多的作用。我们可以从波音747的改装上找到类似的设计。



后记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曾经是苏联航空工业的一大骄傲,然而,令无数俄罗斯人感到万分沮丧的是,其中一架最后的归宿地却是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德国施派尔(Speyer)城。2008年3月,当地的技术博物馆已经以1000万欧元的价格购得了一架“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其实美国人也有玩儿砸了的产品,现在躺在NASA里面,想知道?戳这里『为了探索“新地球”,NASA把车都准备好了!』】

『End』
更多类型原创文章:
雷蒙德·罗维——让我们的纵横更优美
从前有一只行李箱,它教会了我们飞翔
心和车顶,总有一个是自由的
长按储存并扫描二维码或者在文章开头处点击“纵横之美”关注我们
我们关注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交通工具,
展现它们的艺术与美,
并让你静静地阅读那些移动中的故事。


    关注 纵横之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