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九乡:溶洞与峡谷融为一体的自然奇观

 

九乡风景名胜区位于宜良县九乡彝族回族乡境内,距昆明90公里,以溶洞景观为主体,并与山水峡谷和地下河融为一体,地表海拔在1750-1900米之间。...



这是我第一次游九乡。我问当地的彝族同胞:这么好的地方,九十年代末我来昆明时还没听说过,是后来才开发的吗?她说:九乡旅游在1989年就开发出来了,只是当时到昆明的路还没修通,来的人少,知名度不高。后来开通了公路,来旅游的人才逐渐多起来。

云南九乡——

溶洞与峡谷融为一体的自然奇观

九乡风景名胜区位于宜良县九乡彝族回族乡境内,距昆明90公里,以溶洞景观为主体,并与山水峡谷和地下河融为一体,地表海拔在1750-1900米之间。

荫翠峡

进入九乡风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荫翠峡”——因两岸植被繁盛荫蔽河道而得名“荫翠”。
“荫翠峡”还有一个俗称叫“情人谷”。据说,这是过去九乡彝族男女青年对唱情歌的地方,男的在左岸,女的在右岸,对歌对到一起的,就从横在峡谷的树上跨过对岸走到一起。
蜿蜒在“荫翠峡”中的是一条珠江水系的上游小河,名叫“麦田河”。“麦田河”的河床比降大,河谷深切,形成了很多V形崖壁和峡谷。
峡谷沿河浸蚀、溶蚀现象十分强烈,现在还保留有很多残余的痕迹。
“荫翠峡”原来也是溶洞,后来由于洞顶坍塌,就成了现在的样子,峡谷两旁还有钟乳石,只是不再生长了。
由于近期雨量较为充沛,经过上游溪流的冲刷,把山间的泥土带进河中,使河水呈现出混黄色。

惊魂峡

“惊魂峡”恐怕是目前发现的全国最大的一个洞内峡谷,峡谷最大的落差有上百米,它是由于河床不断下切、劈出而形成。
当年为了开辟游路,人攀洞壁而入,稍有不慎,便会掉进深渊,酿成悲剧,施工的工人们要用绳索吊在腰间才能工作。
那情境惊险异常,令人魂飞魄散。
为了纪念这段开辟的艰险经历,便取名“惊魂峡”。

白象洞

过了“惊魂峡”,便是“白象洞”。顾名思义,是因洞顶上犹如一根白象的鼻子伸进洞内而得名。
真佩服人们的想象力,太形象了。

层叠石

“白象洞”内的“层叠石”,是一种古老的生命形态。
“层叠石”是由单细胞蓝藻捕获水中的沉积物,再胶结、聚集而成的一种碳酸盐沉积结构。



盲鱼


白象洞的水中生活着视力已经退化的“盲鱼”。

这些鱼类常年生活在地下暗河或地下溶洞中,靠昆虫、浮游生物、及蝙蝠的粪便等为食。由于生活在黑暗中,终年不见阳光,视力对于它们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
这些洞穴中的鱼类随着千百万年的进化,“眼睛”的部位只剩下一个圆点,而没有了“眼睛”的功能。

盲鱼的种类有很多,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洞穴中,生活的盲鱼的种类会有很大不同。

雄狮大厅

这个洞穴厅堂因洞口有一钟乳石石狮昂首雄视而得名“雄师大厅”。
整个穹顶倾斜的椭圆形厅堂,宽阔宏大,长宽跨径都在200米以上,面积达15000平方米。
“雄师大厅”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大的一个地下洞穴大厅,据说可容上万人聚会。
更为神奇的是,其顶部由一块天衣无缝的巨石构成。因气泡和水流常年冲击形成的顶部大大小小的空洞,刚好有效地避免了声波的回音,是浑然天成的音乐厅。“雄狮大厅”已成功举办过洞穴交响乐音乐会,听说效果还不错呢。

仙人洞

洞内有很多石笋和钟乳石,皆为碳酸钙石灰岩,是喀斯特地形的一种自然现象。
从地上长出来的叫“石笋”,洞顶挂下来的叫“石钟乳”,贯穿于洞底和洞顶的叫“石柱”。
洞内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和石笋,使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这石笋群像不像“群仙聚会”呢?
石笋与钟乳石生长缓慢,1万年才长高大约1米。这几根石笋该长多长时间才能长到这么高啊?!
密密麻麻的钟乳石
这个巨型的钟乳石被命名为“玉树琼花”
生长中的“石笋”

天坑

“天坑”一般都出现在峰丛喀斯特地貌,且地面河流切割很深的地区。

天坑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先是有地下河流;如果地质条件有利,由于水的长期冲蚀,就会形成地下大厅;地下大厅垮塌后就形成了“天坑”。
溶洞内的“天坑”

如此说来,“雄狮大厅”与这“天坑”其实是同一类地质结构,只是处于不同的地质时期而已。

从仙人洞出来,又是一道幽深的峡谷。
地下河的水流从洞穴里前呼后拥,倾泻而出。



踹急的水流到了这个拐弯处,形成了“窝旋壶穴”,这是谷床、谷壁经流水冲刷侵蚀和溶蚀作用产生的光滑旋蚀坑。



“窝旋壶穴”的旋蚀坑规模不一,顺流水方向有缺口,是岩质谷底古河床的一种遗留标志。

雌雄瀑

一路狂奔的河水又从峡谷的一头扎进了另一个溶洞,形成了另一段地下河。
水流经河中石头阻挡,兵分两路,形成两条瀑布,从三十多米高的悬崖上奔流而下,惊天动地,成为“雌雄瀑”。

神田

这种梯田状的地质结构,其学名叫“边石坝”。这是一种由饱含碳酸钙的薄层地下水在洞穴底部漫流,并在水洼边缘处形成的田埂状沉积。
边石坝主要有平原型和山地型两种。九乡的“边石坝”属于后者,是世界上已开发的2000多个溶洞景观中最大的边石坝群。这深藏于溶洞内的“边石坝”,不正是神仙造的“梯田”吗?

蝙蝠洞

“蝙蝠洞”是另一个溶洞,同样的有很多石笋、石柱、钟乳石,也有一个大厅。
据说以前这里居住着数以万计的蝙蝠,由于人类对溶洞进行开发而骚扰了这些原住民,它们被迫飞到其他的洞穴栖身。
为了纪念这些蝙蝠,便把这个洞穴命名为“蝙蝠洞”。
“蝙蝠洞”的奇特之处在于,边石坝、石笋、钟乳石、石柱同时出现在水中,加上这水中的倒影,使人仿佛置身于虚幻飘渺的世界中。

泥质洞穴

“泥质洞穴”是由于地下溶洞的化学沉积在形成的过程中,洞外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富含泥质的水渗入地下,在钟乳石、石笋、石柱的形成过程中,水中的泥质或融入、或附着其上,如此反复,便形成了泥质特征显著的沉积景观。
“泥质洞穴”的景观与地表植被变化有关。
密集的泥质钟乳石群如同倒悬着的“石林”一般,有一种让人透不过气的感觉。
形态各异的泥质钟乳石
这群泥质钟乳石像是在头顶上盛放的硕大花丛

风吹石弯

“风吹石弯”是石笋和钟乳石形成过程中,遇到了洞口吹来的风,由于水滴得很慢,风又不停地吹,当其凝固时,就变成了弯曲的形状。
泥质洞穴中的“风吹石弯”

裂缝洞穴

顾名思义,就是裂缝中的洞穴,或洞穴中的裂缝。
溶洞中的裂缝不少见,但像九乡的溶洞群中这么大的裂缝还真不多见。

中国是一个多溶洞的国家,溶洞遍布于云南、广西、贵州等省份,湖北、湖南、广东等地亦有分布。 由于岩石性质、地质构造、水动力条件以及发育时间不同,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洞穴景观。云南九乡是一个溶洞密集的地区,有大小溶洞近百个,多种溶洞景观同时出现,并与峡谷、地下河融于一体,实属罕见。

旅行的重点在于“行”,而不仅仅是去一个没去过的地方“到此一游”。旅行更是一个学习和品味的过程,出发前好好学习一下天文、地理、历史和人文知识,会有更多的收获。这次九乡之旅,收获良多,不虚此行。

编者注:国庆假期有好几天呢,首先想到的是儿子和妈妈,问问他们想到哪里玩。儿子说:“我已经约了几个同学在北京聚会”,语气坚定,毋容置疑。妈妈说:“我腿痛,还能去哪儿呢,想在家休息几天,以后再说吧”,语气中透着无奈。好吧,我自己玩,于是选择了昆明,这个因工作到访过无数次,却只在十几年前游玩过的城市。在国庆黄金周,昆明可能是游人相对没那么拥挤的地方,我正好趁机好好地游览欣赏一下,那些没去过的或者即使去过却没留下太深印象的景点。)


    关注 渲淼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