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洞穴潜水系列长篇连载】2 - 南澳大利亚州独特潜点一览

 

南澳大利亚州位于澳大利亚南部,独特的地理构造以及海况,铸造了这里一些特别的潜点,大白鲨,叶海龙以及地下洞穴各个都让潜水员叹为观止,点击进入让我一一介绍吧......

点击上面 "郑桐是个梦想家" 关注我的公众平台!
作者私人微信号:tongzheng316
长按此二维码可以扫描关注
转至文章 最后 看作者简介
本人将于2015年圣诞节后至2016年1月中旬驱车前往位于South Australia的Mount Gambier开始为期2周的洞穴潜水学习。选择CDAA完全是因为这是一个澳大利亚本地的洞穴潜水组织,更加能学以致用。最近一直在和各CDAA教练员通Email联系,也开始准备12月的课程安排。于是打算写一个长篇连载,带着大家一起进入洞穴潜水这个神秘的运动。连载将于公众号“郑桐是个梦想家”发布,敬请大家密切关注动态。----- Tong 18/11/2015 in Sydney

南澳大利亚州位于澳大利亚南部,独特的地理构造以及海况,铸造了这里一些特别的潜点,大白鲨,叶海龙以及地下洞穴各个都让潜水员叹为观止。废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吧。

【其一】仙境般的南澳水下洞穴“the Cathedral”

今年7月,南澳大利亚皮卡尼尼潭保护公园,一位潜水员潜入水下的裂谷系统,碧涛下深邃的峡谷,宛若仙境。



Liz Rogers 进入了35米高的石灰岩洞穴,该水域位于南澳的石灰岩海岸(Limestone Coast),皮卡尼尼潭保护公园(Piccaninnie Ponds Conservation Park)。



Ken Smith从水下100米深的裂谷进入了洞穴,水草在旁边轻柔地摇摆。

Liz,一个来自墨尔本的25岁的潜水者兼摄影师和她的同事Ken Smith被这个水下的系统迷住了。“在晶莹剔透的水中,我像是在飞行!”Liz说。
Cathedral是一个大型的水下洞穴,历经几千年的演化,由于水不停地穿过石灰岩,使得一部分石头被腐蚀,形成了一个洞穴。潜水员们潜入水下90米深处,发现了洞穴下面的一个“秘密房间”,至今仍没有被充分探究过。



在洞穴中,潜水员需要电力强大的手电筒来指引深处的前路。“水下洞穴潜水是大多数人永远无法经历的。”Liz说道。



Liz和Ken接近了洞穴中的鱼。Liz:“我很享受在自由的水下失重的感觉。”

这个洞穴系统很自然地成为了水下探索者的圣地,然而在一系列的不合格的潜水者死于此地的事件后,在这里潜水被严格控制了。

【其二】艾尔半岛的林肯港的大白鲨潜水



位於澳洲南部的阿德萊德(Adelaide)和林肯港(Port Lincoln)都因時常有大白鯊出沒於岸邊而聞名於世,許多旅行社也順勢開發了各種鯊籠潛水行程,遊客可以用最近最真實的距離體驗和海中最華麗的巨型哺乳類動物之一同游,潛水者和大白鯊將僅僅只有一籠之隔。





大白鯊(學名:Carcharodon carcharias)是世界聞名的肉食性動物,處於食物鏈的頂端,長久以來都是書籍、電影和紀錄片所熱愛的取材對象。牠碩大的體型(平均身長約5米,體重約800公斤)和能吃下任何游過牠面前的生物之習性,確實是必須要有過人的勇氣才敢跳進水裡和大白鯊一同悠游。不過,現今潛水的安全技術已相當進步,讓所有人能夠親身體驗這個刺激無比的潛水樂趣,而阿德萊德和林肯港這兩個地方,就是在澳洲體驗與鯊同游的最佳聖地。





在阿德萊德和林肯港很容易可以找到提供鯊籠潛水行程的旅行社,並且多數都能提供客人兩種體驗選擇,可以在船上觀看或是親自下海體驗。堅固的金屬大籠子可以保護在籠內的潛水客免於受到各種鯊魚因過度好奇而超過界的舉動,但事實上鯊魚們都只是游過來看看便游開,畢竟被金屬籠子包著的食物讓牠們感到興趣缺缺。遊客有絕佳的機會能在一片湛藍的海洋世界裡,以觸手可及的距離捕捉大白鯊在大海中最具威力又最優雅的美麗身影。





過去,這類的鯊籠潛水曾被質疑過它的道德性,例如:把人關在籠子裡放入海中是否等同於訓練大白鯊反射性地把人類當作食物?針對這點海洋生物學權威專家及「大白鯊研究與保護信託公司(White Shark Trust for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創辦人邁克爾•朔爾(Michael Scholl)為這個疑慮提出了辯護。他指出,大白鯊是海中居無定所的游牧者,在極少接觸籠子的情況下,牠們不太可能將誘餌與人類聯想在一起。邁克爾也另外提到,對於鯊魚來說,船、籠子和人類都是體型龐大的物體,看起來並不像食物,驅使牠們靠近籠子的只是好奇心而非想要飽餐一頓。其他專家學者也支持這個論點,認為鯊籠潛水的觀光行程不止能提高世人對大白鯊的關注,也提供了近距離研究牠們的寶貴的機會。





雖然鯊籠潛水的行程沒有季節的限制,但是每年5月到10月當地有大量的海獅和海豹群聚,鯊魚們也就聞香而來伺機而行,因此是最佳的賞鯊時機。無論你想在船上純欣賞或是下海與鯊同游,當地的旅行社都能滿足你的需求。心動了嗎?

除此之外还有机会和海豹同游,南澳的海豹和我之前在新南威尔士州的Narooma拍摄的皮毛海狗又有一些不一样,大家可以看图片欣赏:










以上照片原作者为水下摄影师:安迪·瑟尔威尔 (澳州悉尼) & 张帆 (中国北京)



【其三】Rapid Bay Jetty 观赏澳洲独一无二的珍奇物种 —— 叶海龙



叶海龙(Phycodurus eques)属于海龙科,分布于南澳大利亚南部以及西部海域,通常生活在温暖的浅海,栖息深度在4-30米之间,主要栖息于隐蔽性较好的礁石海区和海藻生长密集的浅海水域。叶海龙体长可达35厘米,是一种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型甲壳类、浮游生物、海藻和其他漂浮残骸为食。

海底残垣断壁的掩护下,叶海龙在这片乐园安闲地自由漫步。
之所以得名叶海龙,是因为它们全身覆盖着叶状的凸起物。这些凸起物并不能作为它们前进的推进力,而只是为了完美地拟态。叶海龙游动的推进力主要来自脖子两侧的胸鳍和尾部位于尾部的背鳍,这些细小的鳍几乎完全透明,因此很难分辨。叶海龙在海底通常保持飘荡的状态,这样的行动方式使它们看起来活像是飘动的海藻一样。在海藻森林中穿梭觅食的它们几乎完全隐没在环境中,很难被掠食者发现。它们也因为这一身华丽的叶片长裙和摇曳生姿的泳态,被称为“世界上最优雅的泳客”。

昔日码头的柱子上也长满了海藻,这里也是叶海龙理想的觅食场所。
一般潜水欣赏叶海龙,需要来到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或是阿德莱德,这一次我选择了后者。看叶海龙的潜点离潜店距离很远,需要携带所有潜水装备驱车近3小时,沿途上常常看到广阔的荒野上跳跃的袋鼠,它们甚至会偶尔横穿马路,因此开车时需要格外小心。我们的目的地是一处码头,在这里我们要在烈日下穿上厚厚的7mm潜水衣,并且身着潜水重装手持摄影装备,在浑身丝毫不透气的情况下忍受着日光的灼烧沿着码头行走近500米才能从码头的尽头下水,温带的海水是冰凉的,但是在刚刚接受完阳光BBQ后,潜入17度的冷水,感觉倒也不错。

叶海龙是潜水摄影师梦寐以求的拍摄对象,我的潜伴Nick正在静静观察着一条叶海龙。

在这样一张仰拍的照片中,叶海龙身上所有的细节分毫毕现。值得注意的是这条叶海龙爸爸已经抱卵多时了,整个下腹部布满了晶莹剔透的卵。仔细观察,你甚至还会发现它腹部附着的一只鱼虱。


码头上经常有当地人钓鱼,连水底也常能发现挂住的路亚钩,因此在潜水时要格外小心别被鱼钩挂到。我的司机兼潜导一路上收集了许多,并在上岸后放回到码头边。在我们下水的码头附近有一个废弃的旧码头,多年前被台风所摧毁,5-8米深的水底横七竖八地倒着很多根码头的木桩,还有一些残桩仍在海底树立着。水下的残垣断壁被各种海藻所覆盖,成为了各种温带鱼类的乐园,当然这里也是寻找叶海龙最理想的地方。

在海藻森林的庇护下,叶海龙可以完美地达到隐身的效果,彻底隐没在一片黄绿色中。
我的潜导一直仔细搜寻着,我十分兴奋地跟着他,等候着我期待已久的明星物种出现在我眼前,十多分钟后,在一片黄绿色的海藻中,我的潜导找到了它,这是一个有我小臂长的雄性个体,尽管我多次在杂志和摄影集中见过它们的身影,但此时此刻仍觉得震撼极了。

这种优雅的生物看起来华丽得甚至有些不真实。这片茁壮生长的海藻就像是海底的大草原,而叶海龙正优雅地漫步在草原上。
叶海龙虽然行动不算快,但是也十分警觉,在拍摄时往往需要迂回前进,才有机会拍到它们正面的照片,当然这得是在你能够清楚分辨它们头尾的情况下。
潜水者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叶海龙的一举一动。


在拍摄时,最好能压低机位避开杂乱的背景,这样能够更好地展现被摄物特殊的形态,码头废墟残片的木板和柱子为叶海龙提供了完美的藏身之处,也为拍摄增加了几分难度。
它慢慢地穿梭在海藻丛中,寻找着心仪的食物。


值得一提的是,叶海龙是一种卵生鱼类,雌性叶形海龙将卵附着在雄性海龙的尾上直到卵孵化,而每年11、12月份,有很大机会看到抱卵的雄性叶海龙。拍摄这样特别的生态行为也是每个水下摄影师所追求的,而这一次很幸运我的模特正是这样一位叶海龙爸爸。

从下向上仰拍,可以得到不一样的视角,尤其是这样正面的照片,更具视觉冲击力,瞧它浑身上下叶状的鳍条挓挲着,令人眼花缭乱。
一张以蓝天为背景的叶海龙照片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这样的拍摄角度可以避开杂乱的背景,凸显出被摄物华丽的叶片,拍摄时需要特别注意尽量仰拍,为了保证背景的蓝天不过爆,我把相机快门设置到了闪光灯最高同步速度1/250,同时缩小光圈提高感光度,以确保画面的细节和充足的景深。



除了叶海龙,这片海域还生活着许多神秘的温带鱼类。截尾镊蝶鱼 Chelmonops truncatus)是一种澳洲特有的鱼种,主要生活在浅海的珊瑚礁区。

温带的海底世界十分特别,在这里你会发现许多与热带海域截然不同的鱼类,这条底栖性的大颌新鲉(Maxillicosta scabriceps)拥有巨大的瞳孔和高耸的背鳍,看起来十分怪异。
这种特别的温带鱼类叫做盔姥鲈(Enoplosus armatus),属于姥鲈科,保存完好的化石证明这种鱼类的体态在近5000万年内几乎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
在这个废旧码头的庇护下,大群的盔姥鲈(Enoplosus armatus)聚居于此繁衍生息,日光从林立的柱子间散射下来,犹如天堂一般。
以上叶海龙部分转载自好友张帆的公众号,请猛戳以下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k5MzQwOQ==&mid=205927913&idx=1&sn=7881526ab2ea7e78e2237e854b469d65&scene=24&srcid=1122D0BLVM32SCJEHxPOpAL2#wechat_redirect



如果读到此处,喜欢我的帖子,希望大家不要吝啬在自己朋友圈分享我的作品。还是那句话,你的分享和鼓励是我今后继续保持原创题材的动力,争取把这个公众号做成一个展现澳洲海底世界奇观的平台。

感谢大家的支持!

作者介绍:郑桐,深圳人。高中时移居澳大利亚悉尼读书生活,来澳10年现定居悉尼。2009开始潜水,潜遍近20多个国家以及地区,约为450瓶的潜水记录。目前在华信地产 H&T Realty Pty Ltd 悉尼总部任投资顾问经理,从事澳洲本地房地产开发以及市场宣传,销售类工作。与当地大型地产基建开发商保持长期合作,也时常给予国内有意投资澳大利亚物业的投资者专业客观的意见和帮助。

欢迎咨询,扫码或者加微信号: tongzheng316





公众号二维码,可以长按直接扫描二维码进入公众号页面。或者也可以直接搜索公众号:Tong_Dreamer


    关注 郑桐是个梦想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