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风物志 04 丨汕头骑楼

 

关注「华舆」,最新锐的华文资讯平台来源:华舆编辑:文远骑楼是中国广东、福建、海口等地区的一种建筑形式,其中汕...

关注「华舆」,最新锐的华文资讯平台
来源:华舆

编辑:文远

骑楼是中国广东、福建、海口等地区的一种建筑形式,其中汕头的骑楼建筑更有特色,它是汕头百年商埠的见证之一。汕头骑楼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多是潮汕先民漂洋“过番”赚了大钱之后回乡兴建的。它融合了欧亚建筑特别是南洋建筑风格,是华侨文化的载体和缩影。



▲ 廊道上为骑楼,骑楼下一面向街敞开,另一面为店面橱窗,顾客可沿骑楼选购商品。(资料图片)

丨厝边头尾的人情味

在过去,汕头的骑楼老街区里随处可见传统“老行当”,诸如“补鞋”、“竹篮”、“磨刀”等。时至今日,还有不少“老街坊”会专程到这里购买日用品,他们称此为“习惯”。留居在老市区旧骑楼的人们喜欢三五人聚在一起聊天、喝茶、打牌,当中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以前骑楼内七十二家房客那样的生活,虽然很苦,但回想起来还是很有意思。”曾在骑楼居住的老人说,当年一座骑楼内少则居住四五家,多则挤了七八户,老老少少一大堆人出出入入,非常热闹。

曾经在骑楼居住过的汕头人大都还记得当年的情景,有的甚至还记得厝边(即邻居)头尾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但过后又和好如初的有趣细节。



▲ 老市区中西合璧的百年骑楼。(资料图片)

丨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

楼上看风景,楼下做买卖。这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汕头老骑楼最常见的场景。骑楼是上楼下廊,居商合一的别样建筑,楼下的商铺多种多样,鞋行、鱼胶店、百货商铺、传统藤蔓工艺等,生意红火。

骑楼的长廊既是居室或店面的外廊,又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走在架空的长廊里,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雨水如注,人们出行都能自如,闲适自在,脚下无尘。

潮汕人称这种独特建筑为“五脚砌”,“五脚砌”是马来西亚语。“五脚”五英尺,骑楼下的廊宽约五英尺,临街架空,星罗棋布的商品网点,再加上环形放射状的路网格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骑楼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

据《汕头金平志》记载,小公园片区的骑楼建筑群从总体上看有九成以上属于西洋式的,其中70%为仿巴洛克式的骑楼;另外的30%则为仿文艺复兴式的。

在那些历经近百年风吹雨打的骑楼,现在看上去依然美轮美奂。尽管有些墙体已经剥落,有些门窗已经损坏,但那些楼房整体的格调及充满西洋情调的外墙装饰,依然散发出无可抵挡的独特魅力。



▲锈迹斑斑的牌匾上依然明晰可辨的字——百货大楼。(资料图片)

丨汕头华侨心中的根

让汕头人印象最深的应该是1932年由华侨集资创办的百货大楼。百货大楼是当时最诱惑人心的地方,大幅的招牌,精美雕花,炫目的琉璃,新奇的电梯,铁艺的楼梯扶手,楼梯拐角的哈哈镜,各个楼层玲琅满目的商品——-这些至今在汕头人的脑中鲜活着,在许多年轻人甜蜜的童年播放。很遗憾,2003年,这个大家伙被时代淘汰了。

“骑楼是汕头人心中的一个心结,也是一个美丽的伤疤。”《梦回潮汕》作者丁烁对捕舆者表示,现在的骑楼破旧不堪,祖籍为汕头的很多华侨认为,这个地方应该保护起来,因为骑楼是他们的根。

如今很多骑楼建筑成了危房,甚至爬满了蔓藤植物,不少专家学者和社会团体希望骑楼的现状能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早日出台方案保护、修复,让这些见证了百年商埠历史的“活化石”得以更好保留。

在不少汕头人看来,保护骑楼的意义并不仅仅是留下海外游子带给这所城市的历史印记,而且有助于那些依附于骑楼而存在的传统手艺和风俗的传承。丁烁担心,当这些带有地域色彩的风物和文化消失后,城市的趋同化让很多海外华侨找不到“回乡的路”,毕竟像骑楼这样的汕头历史地标在减少。
WELCOME TO FOLLOW US
HOPE YOU LIKE IT
长按二维码,下载“华舆”APP


    关注 华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