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里停车

 

停车难,一直是吐槽率较高的话题。所以,太原在五一路铜锣湾商业区建设首座公共停车楼,也成了被热议的话题。停车...



停车难,一直是吐槽率较高的话题。

所以,太原在五一路铜锣湾商业区建设首座公共停车楼,也成了被热议的话题。

停车楼具体位置在太原市五一路以西,桥头街以北,总建筑面积约为3.4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2.69万平方米,地下建筑0.73万平方米,框架结构,约容纳一千个停车位。

公共停车楼,不是新鲜事物,是公共停车场的一种。根据《太原市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在停车设施供给方式上,主要有建筑物配建停车位、路内停车位、城市公共停车场三种,其中城市公共停车场占比最小。按2017年以前近期规划,公共停车场占比控制在25%以内,按2020年中期规划,公共停车场占比控制在15%以内,按2020年后远景规划,公共停车场占比控制在5%以内,而主流是建筑物配建停车位,占比要达到80%以上。

因此,公共停车楼的规划原则是因地制宜、控制规划。因为项目建设造价高,其运营受到车流量、有效停车率、区域停车设施分布结构、道路承载量、噪音、消防等多因素影响,需要科学论证,不能盲目复制跟进。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机动车的数量飞速增长。2015年太原市机动车数量已经达到113万辆,大约年增15万辆,平均每天有400人拿到驾照,有420辆车注册登记。这个增长速度,是我们城市规划管理者很难提前预料到的,因此完全把停车难归罪于规划设计滞后也值得商榷。

2013年底,太原市停车位约为6.1万个,2015年底,太原市停车位约为7万个。停车位数量是机动车数量的6.2%。而根据住建部《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要求,规划人口规模大于50万的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宜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1.1至1.3倍之间。

2016年太原停车位建设也有一个加速度,预计新建2万个停车位。主要利用公园绿地地下空间、老旧小区停车场改造、单位院内场地改造、城中村改造项目配套、新建高架桥桥下空间等进行建设。

我国城市的特征是人多、车多,因此最适合的停车泊位方式仍然是“小型、多点”布局。

太原市五一路桥头街修建公共停车楼,也是因地制宜的表现,是针对该区域特点而建,作为太原市“第一”和“首座”,有助于缓解该区域长期困扰的商业集中度和停车位供给量不匹配的问题。

因此,对其理解应为,是对其他停车方式的有益补充,而不是新的可轻易复制的行业发展趋式。

应注意的是,公共停车楼建成后,会给五一路及周边道路带来较大的“慢速车流量”。有美国学者做过研究,路上前后车刹车速度差累积,极端情况下100辆车就能累积出50公里的速度差异来,也就是说第一辆时速 50,第100辆车时速接近0。显然,千辆级别停车场出入口慢车流的前后车刹车现象是必然常态化存在的。

所以,停车楼进出的“慢速车辆”如何疏导管理,才是重点要考量的问题。

1、太原首座公共停车楼



2、杭州公共停车楼



3、重庆公共停车楼



4、厦门公共停车楼



5、美国公共停车楼


    关注 城镇观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