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品牌?质量就是品牌!

 

什么是品牌?质量就是品牌!...

导读
中国的很多人做企业并不是真正的做企业,做企业需要脚踏实地,需要高瞻远瞩!而很多人其实是来凑热闹的,他们看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哪里火就去哪里。

但是随着传统互联网浪潮的销声匿迹,很多“凑热闹”的公司倒下了,凡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前来凑热闹的人仍然一波接一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虽然凡客诚品不是一家制造业公司,但是它的发展模式和过程很值得进行参考。

一说到凡客,很多朋友也许有印象,这家公司只创立了一年就创造了过亿销量的奇迹,发展了两年后,凡客突然破产了。

2011年,凡客最热闹时,公司里有一万三千多人,光总裁级的领导就有三四十位,凡客却步步陷入危机。

现在,凡客只剩下不到300人,做衬衫的核心团队只有7个人,但业务运转得很顺畅。不免想,以前那么多人平时都在干吗?

公司越热闹,烧钱混日子的人越多。凡客曾经为了达到年销售额100亿的目标,倒推需要扩张多少品类、多少SKU(库存量单位),需要有多少人去承担这样的业务量。按照一个人管七个人的原则,公司就要有几十位副总、两三百位总监。

那时,凡客老总陈年也陶醉在这种热闹中,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怎么管理这一万多人,却不知道公司真正要管理的应该是价值。原本以为是在滚雪球最后发现是在吹气球,由于服装质量变差,气球被吹爆了。

后来,凡客老总陈年去了一次日本,日本有个制衣工厂的老总和他谈生意,完全没有谈论什么高远的理想,陈年很好奇,就跟着他去工厂看,发现这家制衣厂是个小作坊,但是里面所有的员工都是老法师,都工作了几十年以上。

什么是品牌?质量就是品牌!


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所谓工匠精神,就是指在某项具体的工作上几十年如一日精益求精,打造顶级的质量,也类似于我们中国人的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在日本被称为“匠人精神”,在韩国被称为“达人精神”,在德国被称为“劳动精神”,在美国被称为“职业精神”。

工匠精神可以适用于任何领域,农,工,商,都可以贯彻。

这也是为什么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却存在无数私人的小作坊,甚至英国女王穿衣服,也要去找一家小作坊订做,这都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换言之,工匠精神本身就是质量的保证:你的衣服不会开线,你的面包不会认你拉肚子,你的自行车可以骑几十年,等等等等。


为什么对工匠精神说NO


由于工匠精神的存在,在德国、日本、美国,除了有顶级的科学家,还有顶级的工人。

在更多情况下,他们的百姓认为科学家才是骗吃骗喝的废物,反而却极其尊重战斗在一线几十年的工人们。

因此,他们有世界顶级的大学,也有世界顶级的中专。

然而,在中国,却对工匠精神说NO!

体力劳动不如脑力劳动

现代中国人都普遍认识到,文凭是带来财富的敲门砖,文凭时代和应试教育把中国人划成了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于是,大家普遍认为,脑力劳动高于体力劳动,动脑子强于四肢发达,而且,脑力劳动收入远高于体力劳动。

你在工厂做零件和你扫马路完全是两回事,比如电工、钳工、机修工都是技术工种,但在大部分中国人眼里,却是被当成和扫地阿姨,快递员是同类型的角色,由于这种误区,中国人把“技术劳动”划到“体力劳动”里去了。

而工匠精神恰恰就是集中在“技术劳动”的领域,既然整个“技术劳动”都被认为是“没大出息”。

一线人员不如管理人员

除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以外,大多数人认为被人管的不如管人的。

认为管理者才是成功的,而一线人员,包括体力劳动的工人也好,脑力劳动的各种专员也好,都不能算成功。

这种心态称之为“领导情结”。而这种想法其实因为在中国,管理者的收入毫无疑问是超过一线员工的。

一家工厂的技术总监的钱如果没有老师傅多,那么谁还愿意去管理呢?

职业工人只想升职

那么那些交了金,上了保的职业工人又怎么样呢?他们对工匠精神,对精益求精,更是不削一顾。

在目前的中国,职业工人们最希望的就是升职,脱离一线,脱离震耳欲聋的机床。

如上所述,大家都觉得管理者高于被管理者,那么都想往上爬。别说是工人了,哪个一线员工不想做个经理,做个总监什么的?

于是,拼命工作不是为了精益求精,而是为了升官发财,一旦升上去了,做了管理者了,就算功力尽废也没关系。

正是“好不容易从潘凤练成了关羽,没想到却被调到诸葛亮身边做秘书去了,白练了一身武功。”

农民工不适合工匠精神

中国的工人组成结构里,农民工的数量超过一半,如纺织,制衣,其实是最标准的技术工种,但是在里面干活的大多是农民工。

所谓工匠精神,要求在某一个岗位,某一个点坚持很久,但是,农民工是干不了那么久的,大多是捞一票就走人。

对农民工来说,他们工作为的是“生存”,为的是养家糊口,生活压力巨大,根本不可能考虑工匠精神。

农民工的流动性大得惊人,根据统计,中国的农民工平均每年都要换2份工作,更有甚者要换5份以上的工作。

毫无疑问,农民工是中国最勤劳的人,然而却距离工匠精神很遥远。
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


现代中国社会非常浮躁,一夜暴富的情绪满天飞,“劳动主义”越来越淡薄。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工厂有一群老师傅,那何止是宝,就是一堆“金山银山。”

日本怀石,就是靠这种金山银山,让人倾财品尝;

德国机器,就是靠这种金山银山,让世界刮目相看;

法国爱马仕,就是靠这种金山银山,让人趋之若鹜;

意大利跑车,就是靠这种金山银山,在二里沟撞得粉身碎骨。

老干妈,就是因为有这样一批老师傅,所以10多年都不变味,卖辣酱能卖到30个亿身价。

可是,中国像老干妈这样的企业,又有多少家呢?

企业都想着要融资,拼了老命要钱,要面子,可产品呢?

于是我们看到:

衣服,优衣库碾压了美特斯邦威;

运动鞋,新百伦碾压了李宁。

明明是中国造,为什么?

因为这些在设计的时候灌注了工匠精神,在定型的时候灌注了工匠精神,在制作材料的时候灌注了工匠精神,最后在成品时,也选择有经验的中国工厂,而不是普通的厂。

于是,质量出现了差距,虽然只是微弱的差距,虽然设计上也许只差一个图案,但是就这一个图案,也许就是几十年经验的差距,就是“俗”和“不俗”的分野。

中国人要消防,要救火,却要买德国的MAN牌消防车,奔驰消防车,而不用自己生产的。
真正的价值在质量里,质量塑造口碑而不是数量!
中国的经济奇迹,说到底是“中国速度”和“中国数量”,总结起来是“中国效率”。

中国的工人不是最便宜的,比起菲律宾,泰国,要贵不少,但是中国的工人性价比是最高的,他们一教就会,一学就懂。

速度和数量终究是有极限的,不可能永远这样无限制地扩张生产力。


    关注 阿修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