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时从郑州咋来开封?坐船啊!

 

如今,我们可以乘坐城际公交、开着私家车奔波于郑汴之间,快速而又便捷;很快,我们可以搭乘轻轨,更快捷往来于双城...







如今,我们可以乘坐城际公交、开着私家车奔波于郑汴之间,快速而又便捷;很快,我们可以搭乘轻轨,更快捷往来于双城。而谁能想到,在靠着双脚和板车行走的年代,从开封到郑州,人们要走上整整一天的时间啊。

一百多年间,郑汴交通天翻地覆发生了变化,郑汴双城的交通史,就是一部提速史。让我们走进历史的烟云,去感受郑汴线一百多年的变革,感受双城距离是如何一步步拉近的……

大路驿连接郑州与开封

2006年,随着郑开大道的开通,很多私家车主不愿跑商都大道了,一是郑开大道路程短,二是商都大道上卡车多,不好走。但是,要知道,郑汴之间通行了一千多年的“官道”,基本就是沿着商都大道这条线形成的。这条官道,史书上有个专门的名字:大路驿。

所谓大路驿,指的是西安—洛阳—开封这条官道。严耕望先生在《唐代交通图考》中说:“洛阳为唐代之陪都,称为东都,一称东京。汴州自北朝末期以来,已称殷盛,多豪侠。至唐代尤为黄河下游大平原之第一大都市,且为东方交通之总枢纽,中叶以后,藩镇跋扈,汴州地当漕道咽喉,于政局安危尤所急切。而其位置又与长安、洛阳同在一条东西轴线上,故西东两都之驿道东延至汴州,称为大路驿。”

郑州至开封的这条官道,属于“大路驿”东段,这条官道路线,大致就是今天的商都大道,不过在部分路段,一度向南偏离了三四公里。一千多年来,连接开封与郑州的最主要陆路交通就是这条道路,那么郑汴之间有没有近一点的路呢?答案是肯定的。

宋人笔记《太平广记》中记载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有张生者,家在汴州中牟县东北赤城坂……自河朔还汴州,晚出郑州门,到板桥,已昏黑矣。乃下道,取陂中径路而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郑州和开封之间,有很多小道可以“抄近路”,这些小道,直线距离要短得多。

官道为什么要往南绕那么远呢?路既然是人走出来的,那一千多年来,为什么人们不把这些小道开辟成距离更近一些的大路呢?

很简单,因为在明代之前,郑汴之间的交通,水路唱主角。











一叶扁舟直达开封

“老张,我明天去趟开封?”

“咋去啊?”“坐船去。”

这话要是搁现在,老张脑子可能进水了,不过在金元之前,这就是明智的选择,因为那个时候,郑汴之间最快的交通方式就是走水路。

郑汴之间最有名的湖泊是哪个?就是已经消失了的圃田泽。根据《水经注》的记载:“(圃田)泽在中牟县西,西限长城,东极官渡,北佩渠水,东西四十里许,南北二十里许,中有沙岗,上下二十四浦,津流径通,渊潭相接。”除了圃田泽,郑汴之间的大型湖泊还有仆射陂、萑苻泽等。

除了湖泊纵横,郑汴之间水路自古就非常通畅。早在战国魏惠王迁都大梁(今开封)以后,就从今河南原阳县北引河水南行,横过济水,借助郑州与开封间的圃田泽,开凿了鸿沟水系。直到北宋时期,河南境内的郑汴之间,就以河渠众多、水路交通便捷而著称。尤其是著名的人工运河汴渠的开通,更使得郑汴之间的水路交通达到了鼎盛时期。

明代之前,郑汴之间最为快捷的出行方式当数坐船。一叶扁舟,直达开封。正由于郑汴之间湖泊众多,河渠纵横,使得郑汴之间的官道不得不“南摆”,在湖泊之间会出现泥泞的小道,虽然不好走,但算是近道,这也是“张生”为什么能在晚上赶到家的原因所在。

金元之后,由于黄河改道等多种原因,圃田泽、汴渠等湖泊河渠逐渐废弃,后被垦为农田。

今天当我们开着汽车,在柏油公路上往来于郑汴之间时,谁能想到,曾有一个时代,一叶扁舟同样可以潇洒便捷地穿行于郑汴之间呢?

▍文字来源:大河网

▍图片由本报摄影记者赵文建友情提供!






    关注 郑汴吃喝游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