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荣——善与恶的果报

 

在中华民族的数千年历史中,“行善积德”作为做人应遵循的传统美德一直延续至今。道教经典《太上感应篇》曰:“太...



在中华民族的数千年历史中,“行善积德”作为做人应遵循的传统美德一直延续至今。

道教经典《太上感应篇》曰: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

《尚书》有云:“惟德动天”。是说惟有崇高的道德能够感动天。

《汉书》曰:“有阴德者,天报以福。”

《周易》中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清代时的孩童启蒙经典《小学诗》教导说:“积德终昌盛,欺心越困穷。”多做好事多积德,家道终归会昌盛起来;做违背良心的事,只会越来越穷困。

看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种好因,结好果”是学习如何做人的第一步。

所以古代,人们敬天敬神,安分知命,积德行善。儒、释、道都告诫人们:信神敬天,从善惜福,感恩知报,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才能得到上天的庇护。

传统敬天文化体现出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深刻认识,人们都相信善恶有报的真理:人积善,天降吉祥,积不善,天降灾殃。

所以人们不断修正自身,回归正念,积累最诚挚的心意来感动上天的心。

三国时期的易学家姚信曾以《戒子》一文训诫自己的孩子如何行善,以及行善的种种妙处。文中这样写道:(译文)

“古代的人之所以行善,并不是为了谋求好的名声,也不是为了迎合别人,而是发自内心的意愿,认为这是自己做人的本分。因此,无论处境困难或通达,都不会减损自己的德行,自始至终都是一样。向前合乎神意,退后合乎人道。所以神明保佑他,众人尊敬他,他的名声自然显扬,光荣利禄自然来到,这是情势必然会如此的啊!

人若能遵循善道,抛却主观专断,多观察别人的长处,就可以通达,无所蒙蔽;若能够去除专断及私心,多方为他人设想,远离滞碍凶邪,通往安泰吉祥,就可以恢弘广大。 ”

世间的富贵、长寿、平安等等福源皆由德而生。这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经无数人所共同见证的真象。

很多的先贤祖辈不但用现身说法的方式教导子孙“善有善报”这一因果循环的真实不虚,而且更是不厌其烦的敦嘱子孙行善积德的重要。

有的人会问:“为什么有的人心很坏,却得不到报应,还很红火;有的人心肠很好,却总是不顺,甚至有灾,这是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复杂。

人的灾福有前世种下的和今世所作的。前世造的福,就像在银行里存款一样,今生来享受。前世作的恶,就象欠的债一样,今生来偿还。

有的人虽然前世行善积德存下了福份,今生不行善积德,就像银行的存款一样很快就会用完。有的甚至今生做坏事,他的福份就会减少或者抵消。

有的人现在很坏,不但没有受到报应,就是因为他前世积下的福还未用完。当他的福一旦用完,他今生作的恶就会遭到报应,如果今生作的恶不遭到恶报,下世就会遭恶报。

有的人现在心肠好,但总未见其运程顺,或者有灾,这就是他在前世欠下的债,如果他今生心肠好,一可抵消前世的罪孽,二可为老年甚至下世造福。

郑伟荣于惠州象头山馆

2016年6月14日



想了解更多郑氏正骨及郑伟荣书画作品,长按二维码添加郑氏正骨堂公众微信,或百度了解郑伟荣更多信息。                     联系电话:18819661443


    关注 郑氏正骨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