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肝胰脏功能及病变最新详解

 

肝胰脏是南美白对虾除了甲壳以外最大的器官,也是南美白对虾最脆弱的器官。近几年,肝胰脏病变是困扰养殖户最大的问题,笔者通过查阅多方面资料,整理和撰写有关于南美白对虾的肝胰脏的介绍,希望能为养殖带来帮助。...



肝胰脏是南美白对虾除了甲壳以外最大的器官,也是南美白对虾最脆弱的器官。近几年,肝胰脏病变是困扰养殖户最大的问题,笔者通过查阅多方面资料,整理和撰写有关于南美白对虾的肝胰脏的介绍,希望能为养殖带来帮助。


1、形态结构

肝胰脏,又称中肠腺,是主要的消化腺,位于胸部中后区、心脏前方腹面,黄褐色,成对。对虾的肝胰脏已愈合成块,位于头胸部中后区,包围幽门胃和中肠的前部。肝管1对,从幽门胃与中肠交界处的腹面进入消化道。



2、肝胰脏的生理功能

(1)消化吸收功能:分泌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通过肝管进入肠胃,协助和促进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分解消化,并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它分泌的消化酶有蛋白质分解酶,能把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及小肽。脂肪分解酶能把脂肪分解为单酯酰甘油和脂肪酸。糖类分解酶能把纤维和淀粉分解为单糖、二糖;

(2) 贮存功能:肝脏消化吸收脂肪、糖原、微量元素,以及具有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以保证肝脏的正常的生长和蜕壳时的能量供给;

(3)解毒功能:分泌细胞形成溶酶体,溶酶体对毒性物质起到吞噬作用,包裹在溶酶体内的毒性物质就无法产生毒害作用,最后溶酶体残体通过细胞外排作用排入肝管腔内,再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

(4)造血及免疫功能:甲壳动物不具有免疫球蛋白,对机体的保护作用主要是由血细胞来承担的。血细胞(血蓝蛋白)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身体各处,发挥着吞噬、结节、包囊等免疫防御功能。血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它们的更新补充是由肝脏组织的造血功能来完成。

(5)影响对虾的排泄、蜕皮周期、体表色素分泌(虾体上的黑点及颜色深浅),血浆中的离子转运等。


3、肝脏发育过程

肝脏的正常生长发育:从投放虾苗开始,苗期蜕壳频繁,随着虾苗蜕壳成长,肝脏也随着机体的增长而逐渐生长转变和完善。

1—2cm虾苗:虾苗从苗场进入池塘后,饵料营养构成发生变化,因此肝脏颜色发生变化。肉眼观察,苗场的虾苗肝脏颜色偏黑,而池塘里的虾苗肝脏颜色偏棕黄色,肝组织不饱满,轮廓相对清晰,无白膜或很模糊;

2—3cm虾苗:肝脏颜色呈棕色,肝组织饱满,轮廓及肝斑纹清晰,白膜可见;

3—5cm虾苗:肝脏颜色呈棕褐色,肝组织很饱满,轮廓及肝斑纹清晰,白膜明显位于棕褐色下方。



4、肝脏病变

肝脏病变表现:肝脏病变的过程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在颜色上通常表现为:棕褐色(正常)→浅红色或深红色(初期,表现为肿大)→稍微发白(中期、开始萎缩)→完全变白(后期,表现为糜烂)。

①肝脏发红:肝脏负担加重,或细菌入侵,炎症,肝脏免疫力下降;“龙胆泻肝散”+“好肝胆”内服、“肝泰”内服或外泼治疗。



②肝脏发黄:消化功能异常,营养物质代谢不彻底;“好肝胆”内服或外泼处理。



③肝脏发白:肝脏感染细菌或中毒后,能量代谢紊乱,肝糖元、蛋白质耗尽;“好又多”泼水,快速吸收营养,增强体质。



④肝脏发黑:药物残留或理化指标引起解毒肝细胞(分泌细胞)坏死(不可逆);“加乐福”内服处理有机毒素残留,“好C-100”内服或泼水处理重金属和亚硝酸盐残留。



5、转肝

所谓“转肝”,就是对虾在转料的过程中,肝胰脏及消化道菌群对新饲料的适应过程。在养殖前期,由开口料转向饲料的过程,叫转肝期,通常对虾顺利转肝的标志是:肝胰脏黑白分明,并在外部有白色包膜。在此期间,对虾的消化系统负担较重,适应不了新饲料或适应速度过慢,往往会出现问题。

转料时,不能太快,循序渐进,可以在每天喂料时,开始先喂一餐,其他餐喂原饲料,而后每天再加一餐,以此类推。但是,不建议新料与原饲料混合投喂,这样不仅会导致转料失败,还会使对虾缺料,多余饲料会引起水质和底质问题。


6、影响肝脏的因素

(1)重金属:在肝胰腺内,有种重要的小分子蛋白质――金属硫蛋白,是一类小分子的蛋白质,能螯合金属离子,调节微量元素(主要为Cu、Zn)贮存、运输和代谢及具有对重金属中毒进行解毒作用和清除氧自由基的功能。

(2)各种毒素:藻毒素、细菌毒素、霉菌毒素、自由基、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通过肝管或血液等循环系统进入肝脏,加重肝脏解毒或免疫负担,造成对虾肝脏功能性失调甚至衰竭。

(3)温度:温度剧烈变化导致对虾代谢紊乱和虾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下降,温度变化越大对虾越易受到氧化损伤,导致对虾抗病力下降,容易患病死亡。

(4)饥饿:饥饿胁迫下,南美白对虾肝胰腺中葡萄糖和肝糖原大幅度下降,酰基甘油酯接下来也大幅度下降,只有蛋白质水平保持不变。

7、新病变“蓝肝”(“绿肝”)

近两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鳃部、肝脏甚至整个虾的体色发蓝的现象非常常见,养殖业者习惯上称为“蓝鳃”、“蓝肝”或“绿肝”,这是什么病引起的?笔者结合在养殖池塘遇到的情况,把对虾“蓝鳃”、“蓝肝”的现象做一下简单分析。
对虾的体色是由位于真皮层的色素细胞决定的,虾类的色素细胞分单色色素细胞、双色色素细胞、多色色素细胞,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色素细胞里面有一种、两种或多种色素,在平时镜检对虾时稍微留意就能观察到。色素细胞数量变化、色素细胞内的色素颗粒集中和扩散使色素细胞(虾体)呈现颜色变化。比如,色素颗粒扩散,细胞就显示明显的颜色,聚集就不显示明显的颜色。



近两年,常见的南美白对虾“蓝鳃”、“蓝肝”(或“绿肝”)现象,通过大量养殖现场观察,也是因为对虾发生疾病、亚健康状态下或疾病后对虾才出现的异常现象,与对虾的各种“红体”症状相似,都是对虾不健康的表现。对虾的体色变化受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支配,但无脊椎动物的色素细胞调节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从对虾养殖现场观察的情况看,各种疾病和发病后“恢复”的虾都能发生“蓝鳃”、“蓝肝”或“蓝体”现象。



正在发生白斑症病毒病的对虾头胸甲内缘肌肉出现大量蓝色素细胞;发生弧菌病的小虾头胸甲和腹部也出现大量蓝色素细胞;水泥池塘排污故障水质发臭引起大量死亡,改善环境后不再死亡的虾体色70%左右发蓝,不吃不长不死;标粗过程出现问题(具体问题不清)的对虾也是不吃、不长、不死,几乎100%的对虾出现“蓝鳃”、“蓝肝”或“蓝体”现象;转肝期过后正常“转肝”的虾吃食好、肠道粗、体色透明,生长速度非常快,而“转肝”不好的虾,不吃不长,很多虾出现“蓝鳃”、“蓝体”;有些正常养殖池塘中,也有少量对虾体色发蓝,看肠道这样的虾不吃料,肠道中有大量的黑色泥状物,但体质非常“强壮”,就是个体明显比其他正常虾小很多,说明生长速度非常慢。从以上观察的结果看对虾蓝色素细胞增多而使对虾呈现的“蓝鳃”、“蓝肝”、“蓝体”现象,本身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是对虾疾病、亚健康状态、疾病过后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当然也不会有一个完全一致处理方法。


    关注 海健疫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