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河蟹养殖注意事项和技术要点

 

进入六月,随着温度的上升,蟹塘问题愈演愈烈:蓝藻爆发、底质败坏、水质浑浊、河蟹伤亡、水草腐烂乃至无水草等等,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就会导致养殖出现不可逆的亏损,甚至血本无归。为了规避风险,提高养殖效益,广大养殖户需要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意识。...



河蟹在我国养殖历史悠久,且有“水中上品,汤筵佳肴”之称。相比于其它淡水养殖品种,行情较好,利润空间大,所以养殖面积也是逐年增加。每年的五月底六月初大部分河蟹完成第三次蜕壳,此后摄食大增,进行营养物质的积累,并将在六月底完成第四次蜕壳。进入六月,意味着河蟹苗期结束,随之而来的是成蟹养殖的关键时期。随着温度的上升,蟹塘问题愈演愈烈:蓝藻爆发、底质败坏、水质浑浊、河蟹伤亡、水草腐烂乃至无水草等等。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就会导致养殖出现不可逆的亏损,甚至血本无归。为了规避风险,提高养殖效益,一旦进入六月,无论池塘环境如何,一定要有防微杜渐的意识。

1.蓝藻爆发

蓝藻繁殖条件多为水体富营养化、pH高、菌相和藻相失衡。

防控措施:建议多用芽孢杆菌(如灵活100或新生态,每包2亩)调养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从源头消灭蓝藻的生长所需营养,同时多用乳酸宝、净水王长效稳定pH值,定期用黑金神+六抗培藻膏(1+1用6~8亩)确保水体肥活嫩爽。做到以上几点,即使加水带入蓝藻,也很难繁殖。



2.底质败坏

河蟹基本生活在底部,底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河蟹身体机能的好坏。我们不仅要勤改底,而且要会改底。很多养殖户认为,产品用下去水清了,就说明底改有用。所以廉价的大包装吸附型底改,深受广大养殖户的喜爱。殊不知,这种底改用下去之后,不但起不到底改作用,反而把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吸附于底部,加重底质的恶化,一场雨或者一阵风都有可能导致泛底,使水质变浑变浓,进而河蟹上岸现象严重。



防控措施:养殖户应根据塘口情况进行底改,若是水草腐烂、底部有青苔皮或腐败的青苔,或用于稳定底质,在晴天上午用生物分解底改(如黑靓,每包4~5亩);如喂料过量,残饵粪便过多,用生物活性剂(如六控底健康,每包2~3亩),有养殖户会觉得这类底改量少不好撒,但其作用主要是针对残饵粪便,我们可以主撒喂料区,下风口即可。此外,随着温度的升高,一些使用菊酯清塘的塘口,底部药残随之挥发,会出现软壳蟹,残爪蟹,建议使用解毒底改,最好的就是前期多一些生石灰。如果天气闷热,底部缺氧,河蟹上岸,吃料下降,建议使用增氧底改(如粒粒神,每包2~3亩)。

3.水质浑浊

这是最直接、最明显的养殖问题。六月水浑的主要原因是:水草少或水草过多,藻类过量繁殖,螺蛳少、杂鱼多,蟹塘加入恶质外源水,河蟹密度过高,喂料少,泛底等引起。



防控措施:

①水草过少,净化水能力低,阴雨天常出现泥浊现象,适当补种水花生;水草过多,水体流动差导致水体缺氧,形成白浊水,拉掉部分水草,通透水体,这样水很快就会变清。

②藻类过量繁殖,水色呈浓绿、黄、红、黑等,用绿康露(每瓶2亩)清除部分藻类,解毒后培菌,使水体菌藻平衡。

③螺蛳少,有条件的塘口,尽量在前期的基础上每亩投放螺蛳300斤以上;杂鱼多,建议喂食三天冰鲜鱼后,于晴天上午9~10点用清塘药拌破碎料(正常每瓶拌5~8斤),少量多次清除杂鱼。

④外源水差,建议加水的同时,在水泵入水口悬挂净水王或解毒超爽,省时省力成本小。

⑤河蟹密度过高,建议河蟹不蜕壳期间,用地笼捕捉清除劣质或小苗(好的蟹苗在这期间基本不进地笼)。

⑥喂料少,一是勤看食台,发现食台被吃掉五分之四的料,说明料不够吃,可根据情况适当加料;二是勤观察,发现河蟹大量吃水草,要适量加料。

⑦泛底,经常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消除残饵粪便,减少底部耗氧。

4.河蟹伤亡

进入六月,河蟹的伤亡主要有病毒感染、空肠空胃和水肿三种。



防控措施:在河蟹蜕壳期,补钙的同时用蛭弧菌预防河蟹损伤感染,减少病毒入侵。常规消毒,如碘制剂或醛制剂等,只是水体表面消毒,河蟹属于甲壳动物,鳃部在体内,用百安威+纳米氧(增加穿透性,作用到鳃部)消毒,清除病害。此外,水肿的主要特征是腹部肿大,甲壳内有积水,用本草大康(每瓶2亩)泼水并内服,用乳酸宝调节pH值。

①通过水质调控(勤换水、定期泼洒生石灰、泼洒有益生态菌、泼洒消毒剂)、底质改良等措施来营造一个适宜河蟹生长的水体生态环境,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发生。

②对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应用高锰酸钾(漂白粉)溶液消毒后投喂,同时对渔用工具、食场等定期消毒,切断疾病传播途径。

③针对5、6月份易发的细菌性疾病如烂鳃病、甲壳附肢溃烂病、肠炎病,真菌性水霉病,寄生虫病如纤毛虫病等疾病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防治相结合”的指导原则,定期杀虫、杀菌,搞好疾病预防。

5.水草管理

若水草多的塘口,要定期打头、拉通,上大水要一次性增加20公分以上,同时养护水质,保持水体清澈,防止悬浮物固着水草;若水草少的塘口,要及时使用草肥(如根草壮),保证水草快速生根、繁殖,如果水草过少,要及时补种水花生。喂食加适量玉米,防止河蟹大量夹草。



①6月份水草生长进入生长旺盛期,如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沉性水草,草头长出水面,水草易上浮,造成腐烂,使水体变黑、变质。应及时割除草头(间隔割除,使先割的草正常生长后再割除池塘中剩余部分),让草头淹没在水下10-20cm,割除的水草及时捞出。

②如水草生长不旺,应泼洒促进水草生根、长草的肥料,同时,应投喂一些新鲜水草,来保护池塘的水草。

③出现河蟹夹草的现象,应及时捞出断草,以免败坏水质。同时,投喂小麦、玉米、豆饼及含微量元素、维生素的饵料,投放螺蛳,提供适口饵料,减少夹草现象。

④应通过换水来提高透明度,增加水草的光合作用,减少水草上的泥浆、悬浮物等,保证水草正常生长。如有吃草虫应及时处理。

6.科学投饵

每天具体投喂数量和次数要根据虾蟹摄食快慢、天气、水温、水质等状况灵活掌握,从摄食情况来看,一般虾蟹在1-2小时以内吃完比较合适,每天投喂次数以2 次为宜,上、下午各1次,建议高温期间小鱼投喂量控制在1.5-2斤/亩;投喂饲料鱼要保证新鲜,防止出现内脏病害和污染水质;天气晴朗,水中溶氧高时,可多喂,天气闷热或下雨及水质恶化,水中溶氧下降,虾蟹食欲下降,摄食速度放慢,可少喂或停食;水体混浊或水草被大量夹食,可能饲料投喂不足,应增加投喂量。

①要做到确定投饵量,精准投饵。第一看下午投饵后是否无残饵,如有则说明投饵量多,应减少投饵量。第二看下风处是否有断根的水草,如有说明投饵量不足。第三看水体是否浑浊,如浑浊说明河蟹摄食量不足,争食活动频繁。通过以上三点可确定投饵量,精准投饵。

②坚持“四定、四看”原则,保证河蟹吃好、吃匀、吃饱、吃完、吃鲜,不留残饵,保持水质清新,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河蟹蜕壳生长。

③配合饲料做到“荤素搭配,青精结合”。在5、6月份配合饲料动物性饲料(小杂鱼、蚕蛹、螺蛳、河蚌)占60%,植物性饲料(小麦、玉米、豆箔、南瓜)占40%,根据生长情况适当投喂颗粒饲料。

④根据河蟹的生活习性饵料分两次投喂,上午9点左右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40%,下午四点左右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60%。

7. 池塘管理

为提高育苗成功率和成活率,在日常育苗过程中,应提前做好池塘相应管理工作:

①放苗前20天左右用生石灰每亩100-150公斤清塘(视水位深浅而定),放苗前7天左右开始解毒(解毒保水素6亩水体);

②放苗前5天使用阿维菌素全池普杀一遍,杀灭水中的大型虫体;

③放苗前3天左右肥水培藻(生肽肥水膏+生物肥水素+赛伏活菌)每组使用10亩水体,确保肥水下塘,培育可口浮游动物和藻类,为大眼幼体提供可口天然饵料,同时保持水体适当透明度,控制青苔生长;

④放苗前一天,使用碧水解毒安4亩水体,解毒并稳定水质;

⑤放苗当天,使用抗应激产品(水产专用VC+体康素);

⑥放苗第二、三天,全池使用水产专用VC+应激钙宝+体康素,同时消毒建议使用微生态制剂如四联噬菌净等,其成份为高浓度多种噬弧菌,安全无刺激,对常见致病弧菌有极强的杀灭效果;

⑦放苗后根据池塘水质情况及时补充肥料(生物肥水素8亩/袋),持续为藻类提供营养,培育藻类同时保持适度透明度,发现池塘有青苔生长及时捞出,泼洒(纳米黑晶颗粒)抑制青苔。

⑧往年出现青苔池塘可以在清塘前泼洒青苔药物,杀灭青苔孢子。

6月底开始一般要进入梅雨季节,梅雨季节的防病工作对河蟹来说至关重要,应对池塘水体连续1次~2次消毒,梅雨季节湿度大,温度适宜,光照不足,非常有利于有害病菌大量繁殖滋生,因此,这一阶段的杀菌消毒必须措施到位,确保养殖水体病菌量少,河蟹健康无病害做到高温来临之际河蟹安全度夏。5月~6月份在饵料中拌服2个~3个疗程的防病内服药,如预防肠炎、抖抖病之类的有效药物,一般内服药疗程为5天~7天,做到内服外消。进入高温季节,防病工作重点在维护好池塘良好的生态环境。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使水体内有益菌形成优势种群,从而抑制病菌的大量繁殖。天气突变时期,使用抗应激之类的产品,降低河蟹的应激反应,增强其免疫能力,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关注 海健疫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