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印刷工人钻研查字法20余载 “字典愚公”黎从新 草根发明盼推广

 

文化之城绵阳,不乏名扬国内外的文化学者,也有不少活跃在民间的“草根学者”。年近七旬的退休印刷工人黎从新,潜心...



文化之城绵阳,不乏名扬国内外的文化学者,也有不少活跃在民间的“草根学者”。年近七旬的退休印刷工人黎从新,潜心研究字典查字法20余载,其独创的“墨签查字法”获国家专利认证,并在此基础上创编“黎氏字典”,被誉为绵阳“字典愚公”。

愚公新说     

退休老工人细解字典缘

字典是中国特有的工具书,萌芽于先秦,奠基于两汉,从《说文解字》《尔雅》《康熙字典》到《新华字典》,历时2000余年文脉传承,凝聚了无数专家学者和热心人的心血。黎从新以一己之力创编“黎氏字典”,要经历多少跌宕坎坷?是什么力量支撑他踯躅前行?

对此,黎从新有自己的见解。他说,汉字太多,结构复杂,不易认;字音有四声,且有多音字,不易记;字义丰富,又多近义字词,不易用。但是,汉字难,那是相对的。你怕难,它就难,不难也难;你不怕难,就不难,难也不难。

黎从新的字典里没有“难”字,他仅有小学文化,但对字典的熟悉程度,连专家学者都称赞不已。他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钻一行,与字典为伴几十年,他对汉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一个个汉字,就像一个个知心朋友,不仅好认,好记,还好用,好玩。他希望用自己独创的查字法,帮助更多人认识汉字、爱上汉字。

 化难为易   

发明墨签查字法获国家专利

鲁迅先生曾赞汉字具有意、音、形“三美”。黎从新认为,《新华字典》就是集汉字“三美”之大成者。几十年来,他以《新华字典》为师,从70年代第5版到2011年第11版,每个版本都知根知底。但他觉得,“会用”字典还不够,“善用”字典才事半功倍。

比如,常用的部首、音序、笔画三种查字典方法,都要一步步走,像摆一字长蛇阵,进行地毯式搜索,浪费了不少时间。于是,他将印刷实践中的粗、细线条排列法,运用在字典查询中,经过多年摸索,发明了“墨签式多级速查法”。其方法就是,先查部首笔画,有了部首笔画,即根据字典侧面的大墨签翻到需要查询的部首,再根据部首定位,通过字典侧面的小墨签,即可迅速查到对应的汉字。

为此,他编写了《大小墨签速查秀》,运用于印刷工作实践,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例如,查“宋”字,部首是3画,在封面找到3,看侧面对应3的大墨签,翻到41页找到“宀”,再根据小墨签定位在106页即可找到“宋”,这种方法就像导弹精确制导,一查一个准,省时又省力。1994年,黎从新发明的“墨签多级速查外观设计”获国家专利认证。

老骥伏枥    

字典愚公力推通用规范汉字

黎从新说,全世界曾有6000余种语言,上千种文字,唯有汉字是至今沿用的四大古老自源文字,是老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但汉字多达91251个,一个人穷其一生,恐怕也难以完全掌握。黎从新在印刷实践中发现,3500个常用汉字就能覆盖99%的书面材料,新版《新华字典》收录汉字11200多个,不仅完全够用,还富有余力。

黎从新对《新华字典》如数家珍,一提到某字,马上能说出该字在字典中的位置,是地地道道的“字典达人”。但他知道,一般人更需掌握的只是常用规范汉字。于是,他采用墨签查询法,数易其稿,编写了《3500常用规范汉字欣赏》,力求以玩具游戏方式,通过宋体、正楷、行楷、隶书、魏碑等多种字体呈现汉字之美,帮助人们欣赏、学习、书写汉字。谁知,样本出来以后,语委的老师却指出,这种编排方式不符合语言文字规范要求,比如“琴”字,部首并不是“王”,下面不是一横,而是一提,使用宋体会使字形改变,将“提”成“横”,从而误导读者。这次小小挫折,让黎从新对国家通用规范汉字有了新认识。从那以后,他认真研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为依据,走上了推广通用规范汉字的漫漫长路。

学习研究《通用规范汉字表》,对于年过花甲且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退休工人来说,并非易事。国家出台这个字表,历时8年有余,先后召开学术会、审议会、征求意见会等80余次,参与讨论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多达3000余人次,前后修改90余稿,学术交锋空前激烈。但黎从新不怕啃这块“硬骨头”,几十年来,创新查字法已成为他生活的重头戏,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哪怕家人、身边人都觉得他“不可理喻”,仍痴心不悔。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8105个通用规范汉字,他还让从事媒体工作的儿子当帮手,精心研究3500个常用字、3000个通用字、1605个备用字的排列规律,成功研制了《速查鸟瞰图》,该图以整版字表方式呈现8105个通用规范汉字,为读者学习和掌握通用规范汉字提供了方便实用的速查工具。同时,还针对多音字问题,摘录编制了《常见多音字歌诀》,配合《速查鸟瞰图》使用,更加丰富有趣、方便实用。

时不我待   

盼有生之年成果得以转化

在电脑、手机快速普及、很多人已“提笔忘字”的今天,一个年近七旬的退休工人,仍执着走在宣传推广通用规范汉字的路上,期待用自己的发明创造,帮助更多人“善用”字典,传承全世界最美的文字。然而,这条路并不好走。许多年来,黎从新已记不清拜访了多少专家学者,寄出过多少研究材料,吃过多少上门推广“闭门羹”,甚至免费转让自己的专利,也少有人问津。那些深锁书斋的研究成果,渐渐成为压在他心头的一块石头,年事越高,石头愈沉。

最近,黎从新再次给商务印书馆、兰州教育出版社等机构去信,希望能将自己的发明专利免费用于字典设计中。“也许又石沉大海了。”黎从新坦言:“能做到这个程度,我已问心无愧,要是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广使用,那就一生无憾了。”


    关注 绵阳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