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巧”方法之一——重视课本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不重视化学课本的阅读是一些同学化学学习闲难、成绩不好的重要原因。经过一番观察,...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不重视化学课本的阅读是一些同学化学学习闲难、成绩不好的重要原因。

经过一番观察,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同学常常把课本晾在一边,抱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而只有在这三种情况下,他们才会“光顾”一下课本:一是课堂上,听课总不能没有教材吧,否则那就等于是在听天书了;二是做练习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作业,理所当然要打开课本看题目,对于这些同学来说,课本似乎只是提供作业题目的“习题集”。还有,当遇到解答不出来的题日时,不得已也会翻翻书,完全把课本当成解题的参考书;三是考试前,平时不读书,临时“抱佛脚”,考前着急了,匆忙把课本拿出来,苦苦地死记硬背一遍。

我多次跟同学们说教材很重要,要求他们一定要重视课本,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都“啃”透了,成绩就不是问题了。

那为什么把课本“啃”透就可以拿高分呢?

这是因为无论是平时的练习,还是考试,其中涉及的任何一道题目,不管它的难度有多大,都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有的题目看似很难,实际上万变不离其宗,考的还是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出题者做了一点小小的变化而已。而基础知识从哪里来呢,来源只有一个,就是课本。

所以,学习化学,你若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应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

    那么,我们该如何吃透化学课本呢?

   1.课前预习粗读教材。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要把教材大概阅读一遍,你可以按照“看、找、圈、想、记”这五字诀来完成。

“看”就是通过阅读下一课时将要进行学习的教材内容,感知新课题,产生新疑间,以便带着问题去听新课,为上新课做好准备;

“找”就是找出与新课题有关的旧知识,做必要的复习,为上课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圈”就是阅读新课内容时,注意把重点内容和自己吃不准的问题圈出来,以便在课堂学习中予以突破;

“想”就是阅读新课内容时要运用过去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经验,对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思考;

“记”就是把阅读时的见解和体会记录下来,对某些内容给予眉批和注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课堂学习细读教材。

课堂学习细读教材,就是我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理解新课内容的过程。

  3.复习之时精读教材。

把精读放在复习之时进行,是因为这样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使知识系统化。

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概念或定律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例如电解质的定义是“凡是在水溶液里或溶化状态下能够异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其关键性字词是“化合物”和“或”字。这就是说,我们在理解电解质的基础,还要对“化合物”和“或”字认真思考,并把它标出记号或做眉批,以备以后再次复习时注意。

以上的阅读法体现了阅读“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的阅读特点,即粗读掌握大体轮廓(薄),细读把内容展开(使有限的内容变厚),精读抓事理、抓规律(把厚变薄)。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一定能把课本吃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注 顶呱呱style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