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小抄

 

就地取材...



了解一座城市只需要去两个地方:博物馆和菜市场。前者让你了解这座城,后者让你了解城里的人。提到菜市场,我会想到猪肉铺红色的灯光,鱼虾铺湿漉漉的地面,蔬菜铺圆滚滚的大白菜,豆腐铺饱满的玉米青豆。提到博物馆,我会想到···室内—夏天—空调···其实我是去学(纳)习(凉)的。

台州依山傍海,北面,西面,南面分别为天台山,括苍山,雁荡山,东面是浩淼的东海。台州文明从山地起步沿着河流走向海洋。10万年前的灵江人是第一批在台州活动的人。先秦时期的瓯越人断发文身,饭稻羹鱼,巢居山处,习水便舟。秦汉六朝时期,瓯越族自治部落联盟转变为帝国郡县,台州地区被纳入中央王朝版图。东汉时期,台州居民开始使用铁器和牛耕,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这一时期的粮食生产一年两熟,以豆最为普遍,以姜最为著名。《临海水土异物志》有记:丹丘谷,夏冬两熟。






隋唐王朝统一中国后,隋政府废裁临海郡,改设临海县,台州从"章安时代"进入"台州—临海时代"。西晋时期的台州文士任旭就是临海人,他是见于正史的第一位台州人。

北宋初年,台州诸县以青竹、桑皮、山麻皮与笋壳为原料造纸。造纸工艺包括取材—蒸煮—抄纸—压纸—坑纸。经过元朝统治时期的民族歧视和阶级压迫,明朝时期的海迁与抗倭,清朝时期的殖民主义侵略,台州的王朝时代走向终结。武昌起义爆发后,海门驻军统领雷延瑞率军进入府城,宣布成立军政分府,自任都督,后来省军政府派临海人姚桐豫取代雷延瑞,台州正式光复。

虽然台州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共同的文化传统,但平原、山地和海洋三种不同的地理环境还是在不同区域的文化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天台、仙居山区,温黄杜桃平原和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的滨海地区,分别属于“山谷”、“泽国”、“海滨”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形成了“樵采”、“稻作”和“海作”三种不同的生业,并导致了生活习性和民情风俗的差异。这一文化地理学理论是明代的一位台州人提出的。巧的是,两百年后,黑格尔在讨论历史的地理基础时,也将人类活动区域分为高地、平原和海岸三类。








说到山地,我们会想到天台山,说到天台,我们会想到国清寺。


济公是天台永宁村人,原名李心远,父母双亡后进国清寺,取名道济,后投奔灵隐寺。


天台山还出过一对名人,寒山和拾得。寒山因科举不第,隐居天台山。拾得是天台山高僧丰干和尚抚养的弃儿,受戒后被派至厨房。拾得常为寒山送饭,丰干和尚便让他进寺当厨僧。两人朝夕相处,情同手足。清雍正帝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并称"和合二仙"。你也许没听过他们,但你肯定见过他们的剪纸,国画或玉器。不信的话,你搜一搜“和合二仙”的图片。

(走马观花,要闭馆了,还有一些名人轶事、民食风俗、民间手工艺,做不完的小抄,就不补充了)

以后提到出生的城市,数一遍梅花糕海苔饼冬至圆青团麦油煎嵌糕麦虾姜汤面姜汁调蛋麻糍油圆凉菜糕,擦擦口水,然后说点别的。


平淡至极是绚烂后的有致有味

有客自远方来,逛吃乎?


    关注 去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