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热吗?很热, 谢谢.你呢?

 

我请你吃冰啊...



清凉小贴士:你可以只看文字,也可以只看图片,如果两个一起看,请别问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炎炎夏日必须喝水吃冰,一个夏天够你吃遍各种冰。吃冰这件事儿吧,历史悠久。



早在商周时期,洛阳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冰窖及冷饮,当时的冷饮叫冰食,是王室贵族的专属夏日福利。旧时官府署衙有“颁冰”的消夏习俗,“颁冰”也称“赐冰”。从周以来,北方地区冬令要藏冰,待次年夏令时取出,宫廷颁赐臣下,民间亦市卖。此俗为古代政令重要的一项。《夏小正》“颁冰”《传》云:“颁冰也者,分冰以大夫也。”当时颁冰还有献牲(羊羔)祭祀的仪俗。明清以来,都城都是北京,此俗更为盛行。明清颁冰在立夏暑伏时节,从入伏一直持续到立秋。所赐冰因品级不同而各有差等。清代是按官阶发给冰票,凭票领取。《燕京岁时记·颁冰》:“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诗经》中有诗云:“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意思是冬季采冰,藏于凌阴。《周礼》中也有记载,每逢隆冬季节,周王室便派

“凌人”采集天然冰块,运至凌阴储藏,以备夏天取用。凌阴就是冰窖。据洛阳历史学家推断,凌阴应当在周王城内,即现在的王城公园一带。



当时藏冰极为不易,能享用的人不多。在汉代,朝廷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赐冰仪式,把皇宫中的藏冰赐给文武大臣,并设冷宴招待“高级干部”吃冰。有了冰,便可制冷饮。士大夫屈原喝了“冰镇米酒”后,便在《楚辞·招魂》中说:喝了冷冻的米酒,感觉好爽啊!可见春秋时期的冷饮已相当可口。



隋唐时期,街头开始有人叫卖冰块,吃冰不再是贵族的专利,但冰块“至夏月则价等金璧”,一般人根本吃不起。



隋炀帝、武则天都曾定都洛阳,隋唐故城在今洛河以南。据《唐摭言》记载,蒯地人卖冰于市,过路人想买,卖冰人坐地起价,大伙儿不买奸商的账,都走了,留下弄巧成拙的蒯地人,眼看着冰化成了水却束手无策。如今,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里有卖冰棍的,每根1元。



到了宋代,冷饮更多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宋人喜欢喝凉水,即用果汁、牛奶、冰块调制的饮料。商家还在里面加上水果或果汁,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浆和牛奶,这和现代的冰淇淋十分相似,换言之,也就是当代冰淇淋乃至哈根达斯的鼻祖。十三世纪,马可.波罗把这种冰淇淋的制造方法带回了意大利,后又传至法国。卡特琳皇后的一位私人厨师,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掺入奶油、牛奶、香料的半固体冰淇淋并雕上花纹,就是现代冰激凌的雏形了。



以前无制冰设备,夏天消暑的冰多在冬天时藏于窖中,待三伏天热时启冰,开始贩卖。旧时北京一般是到伏天时将冰取出,用刨子刨出冰屑,拌以白糖和香料供人食用。今天,已被机制冰块和机刨冰屑所代替。朱彝尊《日下旧闻·卷三十八》载:“清明日始卖冰,以两铜盏合而击之。”《帝京景物略》也写到了卖冰之俗:“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编氓得卖买,手二铜盏叠之,其声磕磕,曰冰盏。冰着湿乃消,畏阴雨天,以棉衣盖护,燠乃不消。”



后来,每到夏天,总会有小贩推着自行车沿街一边敲打一边吆喝:“冰棒。。冰棒。。”孩子们捏着零钱簇拥而上,木箱的盖子一掀开,一阵清凉扑面而来,箱子里整齐地码着菠萝冰红豆冰绿豆冰红枣冰酸梅冰还有纯白糖的薄荷冰。。。



后来,冰箱住进了家里,嘴馋手巧的吃货们可以自己做水果冻和冰沙了。现在,冰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花样越来越多,可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需求。虽然燠热难耐,但是不能贪冰哦,吃坏肚子可不好。

(吃冰的历史摘自网络)


平淡至极是绚烂后的有致有味

跟着我有冰吃


    关注 去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