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我走

 

陪你走完这段路,你也变成我路过的路。——《别让我走》...



改编自小说的这部影片《别让我走》,它那淡雅清丽的画面格调,惆怅悠扬的叙事角度,倒真像是在品读一本书,而完全没有游弋在光影世界里的感觉。大凡涉及到克隆题材的系列电影作品,都会上升到道德法制的高度来审视。无形中,沉重的压抑、谴责、愧疚、无奈往往是此类影片的标签。迈克尔·贝的《逃出克隆岛》,完完全全用真实的笔触来演绎了克隆对象的生活环境以及成长氛围。之后的亡命天涯,寻找自我,奋起抗争,也是大多数观众内心里所希望看到的最直接的表露。毕竟,坐在荧幕前来思考人生,探究伦理,实际上是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围观看客者姿态。当命运之轮徐徐转动,自身深陷生死漩涡的时候,我们又将会选择怎样的态度去对面。而这,似乎并不用去担心,因为这一切都由光影替我们代劳了。



《别让我走》选择的切入角度极具人性化,很少赤裸裸地去揭示关于克隆,关于器官捐赠。而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克隆者的生活起居,感情纠葛,灵魂塑造。如此些许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完全不愿意去思索他们已经被命运安排好的,不可撼动的人生轨迹。只想着,就顺应着他们那单纯无暇的轻快步履,去感知细致入微的生活,享受难能可贵的美好时光。三位重量级的影视明星,毫无疑问是影片最大的看点。导演亦毫不吝惜地将笔墨泼洒其上,只是刻画的力道极其轻柔,似乎想将大部分的情感思考空间移交于观众。而影片的本身,仅仅起到的是梭子般引路人的作用。这一点,也就是影片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处在一种相对平和寂静气氛下的缘故。然而,此番低调祥和的处理方式,可能会让观影者觉得影片高潮的匮乏。即便派瑞·穆里根的泪水,在不经意间就能夺眶而出。个人认为,这恰恰才是此部影片的魅力所在。感人至深处,共鸣却迟迟不来,为何?要么是因为影片本身为赋新词强说愁,难以自圆其说;要么是因为感情的爆发点太深刻,太含蓄,而难以察觉到。《别让我走》显然属于后者。



影片完全弱化了克隆以及捐赠器官,与道德伦理上的冲突。一般情状下,克隆者在发育成熟之后,达到了既定的器官捐赠条件,似乎应该选择逃亡甚至是反抗。而并不是像影片中那样,对于退缩逃避只字未提。我们看到的是释怀坦然的面对,海纳百川的胸襟,以及他们那单纯善良的人生价值观。汤米傻里傻气地微笑着说:“以前觉得,我不会是一个合格的看护者,不过现在我成了优秀的捐赠者。”平凡淡然的话语中,透露着多少克隆者一生宿命的心声,还有内心里的一点点酸楚与无奈。“看护者”这样一个元素的加入,就使“人性”这个词,在影片中的分量及涵义升华了。



面对爱情上的失败,凯西选择了做一名看护者的道路。不是为了获得缓捐器官的特权,而是想把自己内心的爱一点点地馈赠给需要帮助,需要呵护的他人。影片基本上完全抹去了克隆者成人之后的生活环境,这大概也是想解释为什么十年之后,他们所寻觅到的艺术的真正意义,是窥视灵魂。最终所发掘出的“缓捐”的条件,更是让外人看来,既可笑又可悲。但谁又能体会到,他们这样做,并不是想挽留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所剩无几的时间,而仅仅只是想跟心爱的人在一起罢了。死去的终结,这并不可怕;孤单的宿命,才是他们心中的悲凉。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配乐,前半段描摹克隆人年幼时在海尔森学习的片段,悠扬跳跃的钢琴听着很舒心惬意,倒也像极了《忠犬八公》中的韵律。难道说,这是悲剧色彩的诏示?由凯拉·奈特莉饰演的露丝,大抵是最纯真最朴实的克隆者典范。表面上她跟汤米在一起,似乎是一种卑劣的手段,妄图延长自己的生命。但事实上,她毋庸置疑地深深爱着汤米。只是她不愿意看着最好的朋友了然一身,而以此来审视自己的爱情动机,就变得如此单薄地赤裸裸了。私心谁都会有,或大或小,更何况这维系到自己的生命时光呢。她只是想去尝试品茗恋爱的滋味,想去感知在一起的分分秒秒。而这,跟世俗定义的私心、嫉妒、贪念是迥然不同的。露丝、凯西、汤米,三个短暂的人生镜头,他们用简单的生命书写了纷繁复杂的真善美。海边,露丝那句“对不起”的歉疚,比任何言语都更为真挚,“恨”这个字眼,在他们的词典里是无迹可寻的。他们只是痴痴地耗尽一生,拼尽全力,去换来“在一起”。只是这时光,往往都像流星一般转瞬即逝。


    关注 只想和你分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