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女作家为你荐书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又来了,借此机会,ELLEMEN邀请十位女作家为大家荐书。当然,我们并不鼓励读者必须按照...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又来了,借此机会,ELLEMEN 邀请十位女作家为大家荐书。当然,我们并不鼓励读者必须按照书单读书,你大可拿起离自己最近的那本书,进入阅读的异次元。
1
/ 张悦然 /
80后代表作家,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
近期出版长篇新作《茧》
《奥丽芙·基特里奇》
(美)伊丽莎白·斯特劳特  著 / 张芸 译 / 南海出版公司 


《奥丽芙·基特里奇》是“复合型长篇”,用集腋成裘的方式写小镇生活,写爱、恐惧与失落,还有其间种种模糊地带。虽然它是一部以女主人公奥丽芙·基特里奇为中心人物贯穿起来的作品,但里头却有不少从男性视角出发的绝佳篇目,比如《药店》,就是以奥丽弗的丈夫亨利的视角,写一段发生在婚姻中的怯懦、温吞水、出于呵护般的情意;还有《河流》,描述失去伴侣的一方如何抵抗孤独,如何继续在情感世界里求存,这是我理想中的好小说,我相信它能让人们在现实中更加理解彼此的复杂性,也对他人与世界多一分善意。
2
/ 包慧怡 /
都柏林大学英语系中世纪文学博士,复旦大学英文系讲师。
著有散文集《翡翠岛编年》。出版译作十一种。
近期出版诗集《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


《柏拉图对话中的神:薇依论古希腊文学》
(法)西蒙娜·薇依 著 / 吴雅凌 译 / 华夏出版社


《柏拉图对话中的神:薇依论古希腊文学》收录了薇依绎读古希腊文学、哲学经典的所有完整文稿。通过绎读《伊利亚特》、《安提戈涅》、《蒂迈欧》、《会饮》等名篇,薇依延续了她一生为整饬与融贯古希腊文化与基督教神学所做的的努力。这种融贯在她论悲剧的四篇笔记和论自然哲学家的三篇笔记中展开得更加完整,却在她马赛期间撰写的三篇关于柏拉图的笔记中得到了最动人的表述。

“我们要从灵魂深处明白一点:必然只是美的一面,另一面是善。这样,所有让人感到必然的,强迫、苦难、悲痛、阻碍,全成为爱的附加理由。有个民间说法,一个学徒受了伤,就是这门行业进入他的身体。同样,一旦我们明白了,也就可以理解,苦难是美本身进入我们的身体。”“人不自私。人不可能自私。惟有神是自私的。人只有学会把自己视为神的造物、为神所爱和拯救,才可能触及自爱的些许影子。否则,人不可能爱自己……为了避免视角的错误,唯一的做法是在空间以外、世界以外,也就是在神之中选定爱欲对象、转移自我中心。”这是一种我们从《重负与神恩》起就熟悉的典型薇依式写作,一种对悖论的悖谬。

薇依去世时年仅三十四岁,本书辑录的不仅是她的学识和思辨,更让我们得以从新的角度管窥她知行合一的一生。它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罕见的高贵有力的文本,有望使人洞见真正的生存美及其一切伴生神秘的片段。
3
/ 绿妖 /
县城青年,现居北京。
著有长篇小说《北京小兽》、短篇小说集《少女哪吒》等


《逃离》
(加拿大)艾丽丝·门罗 著 / 李文俊 译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十八岁的女人在想什么?三十岁的女人在想什么?五十岁的女人在想什么?

她们一次次逃离,从父母身边逃离,从未婚夫身边逃离,从丈夫身边逃离。从令人绝望的生活中逃离。从哪里开始,女人的生活逐渐走向窒息。或许生活面前,我们都是败兵,但希望看完这本书,你能更理解身边这位败兵,她的窒息,她的绝望,她的希望。两个相互理解的败兵,也许意味着另一种可能。
4
/ 周嘉宁 /


作家、译者、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
著有短篇小说集《我是如何一步步毁掉我的生活的》,长篇小说《密林中》等


《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
(美)罗恩·拉什 著 / 周嘉宁 译 / 上海文艺出版社


《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是罗恩•拉什201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他再次写了阿巴拉契亚山脉的故事。粗粝,温暖,暴力,闪光的集合体。作者是我最喜欢的男性之一,翻译也成为一场精神上的冒险和陪伴。而罗恩拉什对苦难和生命无恶意,无怨念,有理解,有深情,是一种强有力的生机。
5
/ 郝景芳 /
新生代科幻作家。散文作者。《东方文化周刊》专栏撰稿人。
作品《北京折叠》获第74届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提名


《浪漫主义的根源》
(英) 以赛亚·伯林 著 / 吕梁、洪丽娟、孙易 译 / 译林出版社


很希望推荐以赛亚.柏林写的各种书,很少有人讲各种哲学流派如此清晰深刻,又如此易懂。在他的各种著作中,这一本语言尤其舒畅,读来淋漓尽致。旁征博引,借众多文学家、哲学家之口,将浪漫主义万花筒般的定义讲得全面透彻,而最终又犀利地指出公众的误解:将浪漫主义与浪漫混为一谈。浪漫主义不是花前月下,而是暴风雨中的慷慨赴死。
6
/ 张怡微 /
上海作家协会签约作家。
出版有长篇小说《你所不知道的夜晚》
短篇小说集《旧时迷宫》、散文集《都是遗风在醉人》等著作


《什么是科学》
吴国盛 著 / 广东人民出版社


我从《技术哲学讲演录》开始成为吴国盛老师的读者,在此之前我对科学哲学非常畏惧。吴国盛老师能将跨学科的视野,贯通文理,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读者有效的信息、科学的方法,从而抽丝剥茧观察社会与人的关系,技术与人的关系,给我这样一个文科生很大启发。

而这本《什么是科学》同样是一部有趣的科普读物,深入浅出,博物学的部分尤其引人入胜,我想它适合对历史有兴趣的读者,也适合对自然有兴趣的读者,更适合对科学、文化、哲学等等不同学科碰撞有兴趣的读者一探究竟。
7
/ 沈诞琦 /
上海人,现居美国,著有《自由的老虎》


《现实即弯路》
邹波 著 /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三年前我看了一本书,邹波的《现实即弯路》。一本由诗人写的非虚构报道。如果我早几年看到这本书,我就不会自己开始写非虚构了:因为这本书展现出的写作野心和我自己所想的如出一辙,这本书完成得很成功,于是它也清晰地表明了这种野心的注定失败。这种失败并非“不好”,“不成熟”,而是一种风格全然成熟之后必然的结果,就像《追忆似水年华》或者《尤利西斯》必然失败那样。一本“穷极了可能性”的书是最好的书。几年内我重读了这本书好几遍,总想写书评,却仍然认为我还并没有足够的深度能评论这样一本书。强烈推荐给大家。
8
/ Agnes /
文化编辑、艺术评论者,从事短篇小说和短片创作
也是位对已知和未知事物感受都异常敏锐的写作者
曾在主流文学刊物上发表《上海地理注疏》等


《见证——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
季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 口述 / 所罗门·伏尔科夫 整理 / 叶琼芳 译 / 作家出版社

“任何语言都已失去它表面的意义,即使是最高的颂辞、最美的词藻。”阅读此书,你必须接受一种由于在长期分裂和恐惧下导致的极难袒露的实话所带来的无力感,它是漫长无期的灰色,没有边界的牢笼。肖斯塔科维奇,用伏尔科夫的眼光来看这样一个苏维埃时代的“颠僧”,在保全生存与精神抗争的过程中度过了充满困境的一生,书中他也谈了很多身边的其他人,所有对虚假和不幸的指证因果中当然也包括自己。

音乐如此抽象,但由于包含强烈的情感和不语的沉默,对它的使用和理解,就成了窥视人性秘密的最精准的一面镜子。斯大林的勋章和怒火同时对一个天才更是一个普通人同时进行着浇灌与煎熬,然而,个体的集权化自我改造也许才是二十世纪的最伟大杰作。这本充满忧伤与困苦的回忆录曾一度颠覆了人们对这位音乐家的认识,甚至招来了怀疑和厌恶,当然肖斯塔科维奇自己对这个过程也不乏厌倦,但就如音乐家在最后所说的:“我强迫自己继续回忆,即使有些往事不堪回首。我决定,如果这种过程能帮助我重新认识某些事情和某些人的命运,那么也许它就不是完全白费精力,也许别人能从这些简单的故事中得到一些启发。”
9
/ 任晓雯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
出版长篇小说《她们》、《岛上》、短篇集《飞毯》等。
《岛上》由著名翻译家陈安娜翻译为瑞典语出版


《猎人笔记》
(俄)屠格涅夫 著 / 冯春 译 / 上海译文出版社 
当之无愧的短篇经典,它的纯净之美让任何评论显得多余。美国短篇小说圣手弗兰克·奥康纳把这本书列为“任何单本短篇小说集的首选”。

著名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则说:“要达到屠格涅夫作为一位笔记作家达到的那种明显的单纯,你需要最高的天赋,某种与莎士比亚的天才非常相似的东西,也即重新发现人。屠格涅夫也同样向我们展示某种也许永远在那里而完美却没有他就看不见的东西。”所以,通过屠格涅夫的眼睛去看草原、看人、看不可捉摸而又无可抗拒的命运吧。
10
/ 苏枕书 /
客居京都,喜爱养花种菜,养着猫。
著有《京都古书店风景》、《有鹿来》等多部随笔


《元年春之祭》
   陆秋槎 著 / 新星出版社


显然,这不是一部成熟的小说,谋篇布局也不算完满。为什么还要推荐呢?下面是理由。

这个时代,可读的小说似乎越来越少,甚至连出版社都更倾向直接引进海外作品,而不愿冒险出版本土创作。也许是可以参考的范本乏善可陈,又或者“写作”这件事太受轻视,举目望去的本土作品,往往有一种令人懊恼的相似感。有些陈腐而不真诚的叙述方式,一眼望去,都能找到源头。《元年春之祭》不是。该作品非常独特,题材小众,公然炫学,又公然选用日本轻小说的叙述方式。如果不对作者的风格有相当的理解,乍一看,难免觉得无法接受。而其实,这部作品,连标题、人物姓名的设置,都有精心合理的安排。更不用说伏线与诡计。我珍惜这种“独特”,与作者的骄傲与苦心。更为他笔下塑造的人物所具有的洁癖、孤傲与天真。
编辑:费斯基、仓鼠
插画:河大月
图片设计:唐卓人


    关注 尽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败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