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约翰济慈

 

SHIRENBEIJING诗人背景生如夏花——约翰济慈在我的印象中,济慈和唐朝的著名诗人李贺很像,他们不单...





SHIRENBEIJING 诗人背景

生如夏花——约翰济慈

在我的印象中,济慈和唐朝的著名诗人李贺很像,他们不单处境和经历很相似,连诗歌的风格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家境寒苦,都为病所困,都英年早逝,他们都才华横溢,都是浪漫派诗人的杰出代表,只是李贺多出了几分奇幻的色彩。

与欧洲同时期的雪莱、拜伦相比,济慈绝不算是幸运的那个,他没有良好的出身,没有完整的家庭,甚至连一段有始有终的爱情也不曾拥有过,甚至在他生前,他的诗歌所获得的评价也远远低于他应得的赞誉。

济慈出生在伦敦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马厩的雇工,在他九岁时就去世了,后来济慈的母亲也因肺结核去世,年少的济慈跟三个兄弟和一个妹妹生活,虽然有兄弟姐妹相互支持,但过早失去父母的伤痛始终影响着他。

济慈自幼就喜欢文学,钟爱诗歌,他后来读了埃菲尔德学校,接受了传统教育,那时候的济慈非常钟爱维吉尔,十四岁时就将维吉尔的长诗《艾涅阿斯纪》翻译成英文版。十五岁时济慈被送去当药剂师学徒,那只是为生活所迫,再伟大的诗人也要生存。

五年后他考入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这是一所医学院,从医不是济慈的意愿,所以不到一年,他就放弃了从医的至愿,专心于诗歌的创作。济慈早期的作品多是仿作。二十二岁时他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这本诗集充满争议,有好评,但也有一些刻薄的评价被刊登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杂志《Blackwood’s magazine》上,济慈没有因此停止创作,并在第二年付印了新诗集《恩底弥翁》(Endymion)。与社会舆论的压力相比,羸弱的身体才是济慈最大的负担和隐忧。

貌似肺结核是济慈的家族疾病,他其中一个弟弟就因此而夭折。1818年夏天,济慈前往苏格兰旅行,途中接到弟弟汤姆得了严重肺结核的消息,济慈立即赶回家中照顾弟弟,这一年年底,汤姆还是不幸去世。伤心的济慈受好朋友布朗的邀请,搬到汉普斯泰德的房子一同居住,在这里,济慈遇到了他一生挚爱—芬妮布郎恩(Fanny Brawne)

芬妮是济慈的邻居,年轻的芬妮充满活力,给一直以来落落寡欢的济慈带来新鲜的生机。难得的是,芬妮和他情投意合,济慈搬过去没多久,两人就相爱了,很快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芬妮接受了他的订婚戒指。但疾病和经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济慈,他深知自己太过贫穷,没钱租房,还经常欠债,他虽深爱着芬妮,却觉得自己根本无法给予她很好的生活,所以经常为此陷入矛盾和痛苦中。

在这期间,济慈也不幸染上肺结核,疾病和经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1820年初,济慈第一次咳血,病情迅速恶化,他知道自己得的是肺结核,会传染,所以不让芬妮再接近他,济慈每天坐在窗前,看着芬妮在院子里,尽管彼此就住在隔壁,他们每天都只能用通信来沟通。

令人惊讶的是,1818-1820年这短短的两年,正是济慈身体每况俱下的时候,却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他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包括《圣艾格尼丝之夜》《秋颂》《夜莺颂》和《致秋天》等名作。

爱恋近在咫尺,幸福却遥不可及。也许,只有在既绝望又有希望的情况下,人才能迸发出那么多真挚动人的情感,才能化作优美深邃的诗篇。

我曾说过一句看似绝对的话,诗歌是伤心人写给伤心人的。古往今来,多少的绝世好诗,绝妙好词都是伤心意味的,起码也是略带伤心的。颂扬美好的诗有很多,巴特!绝对开心的诗,我还没怎么看见过。

开心的时候,你会唱歌、聚会、忙着招猫逗狗,发朋友圈,忙忙叨叨做各种事,却很少有时间静下来读诗,写诗……不是么?你敢说不是么!

诗,注定是看似繁华,实则孤独的东西,就像我们的生命。

1820年秋天,医生强烈建议济慈去温暖的地中海国家疗养,他在好友布朗的陪伴下一起去了罗马,三个月以后,济慈就去世了,年仅二十五岁。

得到消息的芬妮悲痛欲绝,那时的她只有十九岁,后来她为济慈服丧了长达七年的时间,直到去世都一直带着济慈送的订婚戒指。这般深情长情,也是令人感佩的。

诗,对济慈来说,不仅仅是情绪的释放和表达,更是,生命的流淌,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就是济慈。我最深爱的济慈,最不幸又最纯粹的诗人。他不是我们,却可以带领我们感受生命的丰富。

排版/邵秋阳
文字编辑/张梦格



    关注 绕梁之音WL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