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互联网+时代的农业 核心是供应链

 

我国农村的经济水平和互联网环境正在不断改善,互联网+时代的农业该何去何从?...





我国农村的经济水平和互联网环境正在不断改善,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规模化为农业现代化打下了基础,同时我们又身处“互联网+”的全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和“互联网+”不期而遇。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截止201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网民1894万人,其中新增农村网民占48%,比整体网民中农村人口的占比高出20个百分点。农村地区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进行上网的网民达69.2%,未来几年内,手机上网依然是带动农村地区网民增长的主要动力。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8%。尽管农村网民的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但是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亦呈现出增长放缓趋势,互联网对农业的改造低于预期。





当前农业产业链系统效率低下。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依然很低,产业链面临“内忧外患”。概括起来看,围绕农业生产,整个农业产业链系统包括农资供应、农业金融、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的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物质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通贯穿其中。互联网+切入农资市场,将从农业生产、流通、营销、服务各方面影响农业生产中的农资供应,进而变革农资生产商和农户之间的关系。




“不怕价格贵,就怕东西差。”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担忧,因为有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而有所缓解。分析人士近期在贵州、广西、云南、山东等地调研了解到,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终端、手持溯源设备等普及,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生产、管理水平提升,进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分析人士认为,互联网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带有催化甚至颠覆作用,我国农业因之而产生的变局,将在“十三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逐渐体现出来。

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发挥节本增效作用,可能会成为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互联网+’对农业发展将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虽然“互联网+农业”在改造传统农产品流通环节上效果明显,但也并非“包打天下”。不少专家认为,各地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物流体系特别是冷链物流体系落后、农民缺乏相关技能培训等问题,已经制约了“互联网+农业”进一步发展。

互联网对农业的渗透,目前仍属于浅层应用,缺乏创新。国家应加大财税、金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让互联网真正扮演好现代农业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农村供应链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物流体系的落后。电商平台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现状。除了拥有强渠道资源的物流机构进行合作,建设县级服务中心、乡村配送站等自营农村物流也是方向。
相关阅读
互联网+时代 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思想前沿】企业供应链数字化再造

中物联采购委官方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ID:CFLP_SCM
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我要入群!
微信城市社群:

采购委北京会员俱乐部

采购委上海会员俱乐部

采购委深圳会员俱乐部

微信行业社群:

采购委服务行业会员俱乐部

采购委制造行业会员俱乐部

期待你的加入!

快快留言或发送消息给我们吧!
中物联采购委官方微博
搜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委
打开微博扫一扫

关注我们
行业动态 热门话题  教育认证 


    关注 中物联采购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