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入凡间的一抹“红” (茜草染)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我们祖先所穿的红裳都是由茜草染成,茜草为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染料之一,如直接用以染制,只能染得浅黄色的植物本色,而加入媒染剂则可染得赤、绛等多种红色调。...





茜草(拉丁名Rubia cordifolia)为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染料之一,故茜草又名:破血草、染蛋草、红根草等。



茜草所染不是红花那种鲜艳的真红,而是比较暗的土红,在印染界有专门的术语叫做Turkeyred(土耳其红)。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我们祖先所穿的红裳都是由茜草染成



茜草属于媒染染料,所含色素的主要成份为茜素和茜紫素,如直接用以染制,只能染得浅黄色的植物本色,而加入媒染剂则可染得赤、绛等多种红色调。



使用的媒染剂甚至水质、温度等因素都会产生不同的颜色,红色调是肯定的,但有偏黄,偏紫、深红,砖红等色彩。



但不管怎么样,茜色是茜草所染毫无疑问。茜色作为中国色彩的一个名词,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茜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植物染料,古时称茹蔗、地血,早在商周的时候就已经是主要的红色染料。在出土的大量的丝织品文物中,茜草染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神农本草经》中的茜草能治女子的隐疾,又是染绯的极品。



茜草染色方法杜燕孙在《国产植物染料染色法》一书中,对茜草的染色有详细的解说,对色素成分也有说明“茜草根中之色素为茜素、茜紫素、赝茜紫素三种,茜素为主要者。



此物含于根中成配醣体,若用硝酸沸煮之,则在根内发酵,而成素。茜素之体,存在于新鲜之茜草根中,微溶于冷水,易溶热水、酒精及醚中,溶于咸性液内呈血红色……”



古代不可能用硝酸来水解茜草配糖体,采用的是类似靛蓝的发酵水解法,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配糖体的甙键水解切断。



然茜草素对棉纤维没有足够的亲和力,必须依靠铜、铝、铬等金属盐的媒染作用(古代就是采用红帆、蓝矾、白矾等天然重金属盐),在纤维和染料之间架起一座手牵手的“媒染”桥梁,以间接提高茜草素在纤维素上的亲和牢度。



茜草可以概分为东洋茜及西洋茜两类,东洋茜又因产地不同,而有印度茜、中国茜、日本茜等名称。



就染红的的效果来说,西洋茜和印度茜皆远优于中国茜。中国、台湾及日本等所产的东洋茜,染色时其红色素较薄而橙色味较强,不若西洋茜与印度茜的鲜红。茜草染色时可用新采集的生鲜茜根,也可以使用中药店所购买的干茜根。



中药店买的茜草是东洋茜,大都是四叶茜,偶而也会出现五叶或是六叶的情形,叶子的形状略成心型。繁殖是以其枝干斜插繁殖的,茎干因为是属於爬藤类,容易断裂且有倒钩,略呈四方形,大都生长於山地林边,三年即可采收其根部,根部主要含有Alizarin、Purpurin、Pseudopurpurin、Rubiadin、Purpuroxanthin 、Munjistin等色素。

西汉以来,开始大量人工种植,司马迁在《史记》里说,新星大地主如果种植“十亩卮茜”,其收益可与“千户侯等”。茜草是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春秋两季皆能收采(以秋季采到的质量为好)。收采后晒干储藏,染色时可切成碎片,以热水煮用。


在茜草众多名称里,《诗经》中的“茹藘”和《山海经》的“搜”、《尔雅》的“茅搜”或“蒨”等名称算是出现的比较早的。“搜”、“茅搜”的称呼大约是和其红色的染色效果有关,红色是和血有关的色相,有血的草就像鬼一样,因此出现“搜”的字“蒨”字则是和茜草的茜字是相通的,蒨字是由青加上人字边,青人就是形容青春美丽的人,被借用来形容草,就加上草部首,藉以区隔。


    关注 自然传承纺织草木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