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与“牢度”若即若离(草木染)

 

关于草木染的色牢度,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色牢度不高、易褪色,其实,植物染料的色牢度跟植物本身、染色工艺有着很大的联系,用不同植物染色的色牢度也不尽相同。...





关于草木染,一般分为媒染性染(苏木 茜草等)、直接性染(红花)、还原型染(靛蓝)



常用的草木染有:

红:红花、苏木、茜草

黄:黄檗、栀子、槐花

蓝:靛蓝(蓝草)

黑灰褐:五倍子、栗皮等



色牢度高的如靛蓝,茜草,槐米以及大多黑褐灰植物染料等,次一级的如红花苏木等,要想得到染色均匀、颜色艳丽、色牢度高的草木染成品,就要把握好整个整染环节的工艺。



古代的丝织品一般分为“丝染”和“绸染”



丝染是指,在面料未经织造前,把生丝炼熟(脱丝胶),按需要进行漂白,后染色,上浆,装机织造,比如一些织锦、闪色绸缎、织金等一些不适合进行绸染的面料,现在俗称“色织”



精炼和退浆处理,是整染工艺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染色成品的质量,未经精炼或退浆处理的面料相较于熟绸会出现得色率低、不易染匀、色牢度差等问题 
我国古代的炼绸工艺有水练、灰炼、捣练、酶炼法等



为了使面料染色后色彩饱满靓丽,还需根据情况进行漂白处理,我国传统上一般用硫磺、白土等给面料增白



媒染剂种类繁多,比较常用的有明矾(铝)皂矾(铁)等,植物染料的性质较复杂,如染液的提取工艺、对酸碱的敏感性、对染色环境的要求,不同工艺得到的染色成品、色泽、色牢度均不甚相同,控制好以上几个环节非常重要



关于草木染的色牢度,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色牢度不高、易褪色,其实,植物染料的色牢度跟植物本身、染色工艺有着很大的联系,用不同植物染色的色牢度也不尽相同



用靛蓝和紫草这两种比较复杂的染料举个例子:

首先说说靛蓝,靛蓝是由菘、蓼、马、木、苋等植物发酵氧化沉淀而成的还原型染料,呈蓝色泥状或干燥的块状,后用温水或热水溶解,兑碱剂(草木灰 石灰 蛎灰等)以及酵母剂(糖类)使酵母剂在碱性环境下发酵,释放出氢气,把靛蓝还原成可以上染纤维的靛白,纤维上染后遇空气重新氧化成不容于水的靛蓝



面料在不同配方下得到的成品质量也不同,体现在面料的均匀、色泽和色牢度方面。靛蓝染时一定要多染几次,每次不宜染得太深,否则会造成面料浮色过重,后因面料间的不断摩擦而褪色以至于因面料间的不断摩擦而褪色



控制染液的平衡,染液发酵得不好,会使靛蓝不能完全还原成靛白,染色的时候一部分未经氧化的靛蓝会附着在面料上,造成染色不匀、色牢度差,发酵过头会使染料上染率变低,得色不深,但色牢度会增强。因靛蓝不容于水的特性,其水洗牢度是很好的,皂洗和日晒牢度也不错,需要着重解决的是摩擦牢度的问题,解决好了,那植物靛蓝染色跟化学染色的色牢度没什么区别,甚至更好 

紫草是古代直接染紫的重要植物染料,属于媒染染料,主要成分为紫草醌,不容于水,加热后容易分解变黑,故不能用水煮的方式提取染料。一般有温水提取或乙醇提取两种方式(甲醇也可以,但不建议使用,危险),由于紫草对酸碱环境比较敏感,所以可以通过改变酸碱环境得到不同色调的颜色,酸性呈紫红色,碱性下呈紫蓝色,但酸度过大染料会发生沉淀,碱度过大染料过度分散,均不易上色,染后成品色牢度也不好



无论用什么染料,都要按适合染料特性之工艺去处理,否则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染后成品的保养也比较重要,如果把浅色真丝面料拿到太阳下暴晒,那就很容易发黄



放在碱性环境下洗涤容易损伤面料纤维,使面料失去光泽,出现灰伤等问题。把握好整染工艺,且保养得当,草木染所得的色彩一般都能长时间留存、不会轻易褪色



孔府的一些传世衣物经过几百年依旧色彩鲜艳,就很好的说明了,草木染的色牢度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不堪,希草木染色工艺能越来越成熟,把健康和美丽带给大家


    关注 自然传承纺织草木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