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养殖水质标准

 

鱼池中保留一定厚度的淤泥是必要的,它能起到供肥、保肥和调节、缓冲池塘水质肥度的作用。养殖水质有哪些标准,您都知道了吗?...



鱼池中保留一定厚度的淤泥是必要的,它能起到供肥、保肥和调节、缓冲池塘水质肥度的作用。池塘一般保持10-20cm淤泥厚度,以保证水体适宜肥度。改良底质环境,消除底泥危害的方法主要有:l、清除过多的塘淤泥。在每一个生产周期后,利用冬春(11—2月)季节清淤。为了保持鱼塘的肥度和水质相对稳定,可保留10-20cm深的淤泥。2、彻底让池底曝晒和冰冻。在冬季经过清淤的池塘,可利用空闲的时间,将池塘排干水,让池底接受彻底充分的风吹、日晒和冰冻,经阳光照射和风化后,塘底少量淤泥变得比较干燥、疏松,同时又可以杀死病原体和寄生虫(卵)。3、施放生石灰。池塘施放生石灰,不但可以杀灭潜藏和繁生于淤泥中的鱼类寄生虫(卵)、病原体、病毒等,而且可以提高pH值,澄清池水。另外,生石灰遇水后变成氢氧化钙,又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碳酸钙能使淤泥变成疏松的结构,改善池底的通气条件,加速细菌分解有机质的作用。       透明度是池塘养殖水体重要的指标, 与养殖鱼类密切相关。透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浮游藻类生物的产量, 最终影响到鱼产量。一般正常情况下, 透明度的大小主要由水中浮游生物数量的多少来决定。所以,透明度的大小可以大致表示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的丰歉及水质肥度, 也可说明池塘生产力的高低。由于透明度对提高池塘生产力有重要意义。所以, 在生产实践或科学实验时, 对水体透明度的测定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也是池塘水质管理重要内容。对池塘水质优劣的判断,在池塘养殖水体中, 透明度的适宜范围一般是在25 -40 厘米之间。透明度大于40 厘米, 一般认为是瘦水, 小于20 厘米, 则是过肥水.不论过肥水或瘦水, 均不适宜于鱼类的生长。在水质管理工作中, 瘦水就要追加粪肥培育水质, 培育浮游生物, 使其透明度达到适宜范围, 以利于养殖鱼类生长。过肥水就要停止施肥或少施肥, 或用硫酸铜杀灭水中过多的蓝绿藻类, 并及时加注新水,使水质达到养殖要求。在养殖过程中我们要权衡利弊,灵活掌握水的肥度,防止养殖后期水过肥。所以建议在前期透明度在30-40厘米为最好,而中后期透明度最好控制在20-35厘米。

       溶氧:直接关系到池塘内鱼的安全和鱼的摄食、生长,意义重大,水体中的溶氧要求大于5毫克/升,当水中的溶氧低于3毫克/升时容易造成鱼浮头甚至泛塘。较高的溶氧对鱼的生存和鱼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及水体内有毒物质的代谢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PH值:水体养殖要求水呈微碱性,PH值在7.0-8.5之间比较合适。正常情况下,PH值的测量值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一般早上低下午高,但全天变化不应超过1.5个单位,否则就要下生石灰调节。

氨氮:我国水质标准规定氨氮小于0.5毫克/升。水体氨氮对鱼类毒性 氨氮由NH4+和NH3两部分组成,其中NH3对鱼类有毒性,NH4+对鱼类无毒性。两者在氨氮中所占百分比受pH值、温度、盐度等因素决定。pH值、温度、盐度升高,都会引起氨氮中NH3比例增加,加重水体对负的毒性。

       亚硝酸盐是氨在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氨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受到阻碍,中间产物的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体中积累。养殖水域中有亚硝酸盐存在,使鱼虾蟹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其氧化成为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鱼虾蟹常期处于高浓度的亚硝酸盐的水中,会发生黄血病。水产养殖水域中的亚硝酸盐是诱发水产动物暴发性疾病的重要环境因素。

根据各种鱼养殖情况,确保其安全,一般将水中的亚硝酸盐控制在0.1mg/L以下。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达到0.1mg/L时,鱼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丧失,会造成鱼慢性中毒,此时鱼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达到0.5mg/L时,鱼某些新陈代谢功能失常,体力裒退,此时鱼很容易患病,很多情况出现大面积暴发疾病死亡。

      适宜水温:水温与鱼类有密切关系,鱼类的一切生命活动对水温状况特别敏感,因此,各种鱼类只能在适宜的水温中进行养殖。我们现阶段养殖的鱼类,多属温水性鱼类,适宜水温范围6-33℃,最适宜的水温为20-33℃。


    关注 南通巴大饲料有限公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