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五老”丨严谨治学的楷模

 

教师节即将来临,回首我校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曾涌现出诸多的优秀教师,其中被尊称为“五老”的5位教授(罗忠忱...



今天是第31个教师节,回首交大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曾涌现出诸多的优秀教师,其中被尊称为“五老”的5位教授(罗忠忱、伍镜湖、李斐英、黄寿恒、顾宜孙)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二十世纪上半叶,罗忠忱、伍镜湖、李斐英、黄寿恒、顾宜孙等5位教授先后来到我校任教,由于他们的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在他们周围团结了一批良师、名师、大师,如茅以升、朱物华、罗英俊、陈荗康、严家驺、林炳贤、范治纶、罗河、许元启、朱泰信、李汶等。以“五老”为代表的这一优秀教师群体,开创了我校“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在学校历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1.“五老”之罗忠忱——我校历史上第一位本国教授


罗忠忱教授
我校创立于1896年。建校之初,由于没有合适的中国籍教师,基本上都是聘任来自英、美、德等国的外籍教师,他们带来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技术,使我校甫一成立就有了较高的起点。1912年8月,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罗中忱受聘于我校(时名:唐山铁路学校),任教务长兼土木工程教授,成为我校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教授。

罗忠忱(1880-1972),字建侯,福建闽侯人。1905 年,官费留美,入康奈尔大学土木系,后又入该校的研究院攻读一年,获土木工程师学位。1912年来我校任教,曾两度出任校长。1952 年,因年迈改任研究教授,1955 年退休,1972 年1 月病逝于河北唐山,享年 92 岁。

罗忠忱 40 年的教学生涯中,讲授的主要是应用力学和材料力学。罗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对教学工作的极度负责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备受我校师生尊重,被尊称为“五老”之首。

罗忠忱教授讲课,注重理论和应用密切结合。为了阐释基本原理,他常常广征博引,不受教科书的局限;在理论分析后,便列举大量典型例题来说明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应用。罗教授讲课内容充实,不讲空话,条理清晰,分析严密,深入浅出语极其流利,讲课时抑扬顿挫,如行云流水,使学生如沐春风。他讲授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讲到问题的关键或难点时,总要问一个“why?来注视学生,学生自然会积极思考教授导、学生思考的氛围下,他才开始解释“Because…”,学生自然会把自己的思考与教授的解释加以比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罗教授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他认为计算能力是工程师的基本功之一,工程师计算出差错,会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认为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把计算正确作为工程师的基本素养。

罗教授严于律己,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建立在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基础上。罗教授备课极其认真,从不用过去的讲稿讲课,每次讲课前都认真准备讲稿。讲课时,板书非常工整,边讲边在黑板上画图、推导方程、计算例题,一步一步,井然有序。在黑板上徒手画圆,几乎可以与用圆规画的圆媲美。

罗忠忱教授严谨治学,认真对待教学工作,倾毕生年华、才智,以其学识、师德、人品培养学生,其中有很多人后来成为誉满海内外的学者、专家:如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被誉为“预应力混凝土先生”的结构专家林同炎,著名力学家林同骅、张维、刘恢先,著名水利工程专家严恺、谭靖夷,“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陈能宽、姚桐斌等,正可谓桃李盈门。

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先生(我校1932 届毕业生)回忆罗忠忱教授:“曾在学十九年,承恩中外师长不啻百人,然于教诲恳切,授法精湛,任职认真,视学校如家庭,视学生如子女,60年如一日,盖未有出吾师之右者。”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在罗忠忱教授追悼会上送的挽联写道:

“从学为严师,相知如契友,犹记隔海传书,力促归舟虚左待;

无意求闻达,有功在树人,此日高山仰止,长怀遗范悼思深。”

这些话,是对罗忠忱教授十分中肯的评价,表达了受业于罗教授的广大学子的心声和对一代宗师的无限景仰与缅怀。罗忠忱教授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他的严谨治学精神成为我校的优良传统。为纪念罗忠忱教授,学校在犀浦校区树立了他的塑像,供后人瞻仰。

2.“五老”之伍镜湖——铁道工程教育的先驱


伍镜湖教授
伍镜湖(1884-1974),字澄波,广东台山人。伍镜湖的父亲是旅美华侨,1897年,他赴美国与父亲一起生活。1908 年,考入美国纽约州伦塞勒工科大学(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1912 年毕业,获土木工程师学位,毕业后在美国德拉瓦汉河铁路公司工作。1913 年,回国投身于中国铁路事业,先后参加了川汉铁路、京绥铁路建设。1915年,应邀来我校(时名: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任教,从此再未离开。伍镜湖长期担任铁道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是讲授铁道工程专业课的第一位中国籍教授。

除授课之外,曾任土木系系主任、教务主任、代理院长等职。1952 年,改任研究教授,1955 年退休,1974 年 8月病逝于唐山,享年 90岁。伍镜湖教授毕生从事铁路工程教育,开拓并充实了铁路工程学科的内容,为这门学科的发展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他非常重视把新技术、新理论吸收到教学中去,非常注重通过野外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他认为,测量、绘图、计算是土木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功,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这方面的培养与指导。我校学生在学校就锻炼了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地承担实际工作并做出成绩。

伍教授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曾有一名学生因种种原因在校期间未完成水文实习,他坚持要学生补完实习后,才通知学校发给文凭。同时,他对学生又关怀备至,当学生经济上遇到困难时,多次捐出自己的薪金资助学生。

茅以升先生在伍镜湖教授追悼会上送的挽联写道:

“六十年以校为家,安危不移,一生律己严,课业勤,治学谨。

三千里经湘历贵,风雨共济,长忆梅林秀,漓江碧,黔山青。”

这副挽联可谓是伍镜湖教授一生最好的写照。为纪念伍镜湖教授对学校和教育事业的贡献,学校将九里校区的人工湖命名为镜湖。

3.“五老”之李斐英——卓越的英语教师


李斐英教授
李斐英(1888—1954),字倬章,福建福州人。1912 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州叙拉鸠斯大学,1916 年来我校任教,主要教授英语,还教过世界史、经济学、工程律例等课程。曾兼任我校校友会杂志社西文主任和斐陶斐励学会(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学术团体之一,斐、陶、斐是希腊字母音译,分别代表哲学、工学、理学)副会长、总干事等职。1952 年改任研究教授,1954 年病逝于唐山,享年 66 岁。

李斐英教授上课时,经常按学号顺序点名,要求学生朗读一段课文,然后李教授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再要求同学用英语解释单词或词组的含义。上课时讲解少而互动提问多,教学效果很好。李教授要求学生每学期交上几篇课文摘要,作为英语课的作业,他并不详细批改这些作业,而是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回答作业中的问题,来考查学生的英语水平。期末考试时,他出的试题份量相当重,试题内容与几篇课文摘要涉及的主要问题关系密切,学生一般都要结合自己写课文摘要时的收获和体会来答卷。当年我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国内高校中算比较好的,但学生们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在李教授那里拿到 60 分或 70分,英语成绩超过 80 分者屈指可数。

在李斐英教授的严格要求下,我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好;抗战期间,我校有一百多名学生应征担任英美盟军翻译,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4.“五老”之黄寿恒——中国近代工科数学教育的开拓者


黄寿恒教授
黄寿恒(1896—1968),字镜堂,江苏扬州人。兄弟三人(黄寿颐、黄寿恒、黄寿益)及他的两个儿子(黄棠、黄棣)均为我校毕业生。1914年,黄寿恒毕业于我校土木工程科;1916 年考取清华庚款公费留美,入读麻省理工学院,1917 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士学位,1918 年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20 年回国,投身于四洮铁路(辽宁四平-洮南)的修建;1923 年回母校任教,从此再未离开;黄寿恒教授 1968 年逝世,享年 72 岁。

黄寿恒教授主要讲授数学微积分、常微分方程、最小二乘法等课程,他的讲课方式独特,方法灵活,注意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教材,他从不照本宣科,对教材中的不恰当之处一一提出,要大家不要迷信洋人,不要迷信书本。黄教授喜爱有才华的学生,在教学中首先满足对全班的基本要求,然后用较多的时间因材施教。在课堂上推导定理和演算例题时,如出现笔误,这时他就说:“Wait a minute…”,找出问题后再指导学生问题在哪里。

黄寿恒教授爱校如家,终身服务于学校,把自己的理想和生命都寄托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上。抗战时期,我校师生向大后方流亡,他为复校奔走策划,不遗余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教授善于诗文,曾手录所作诗词,订为一册,名为《师子夏》。其中一首赠学生张维(1933届毕业生)的诗写道:

“岁岁钻研思出群,果然走笔扫千军,

应知世上成功客,一半天才一半勤。

毋满毋骄志老成,自尊自信学纵横,

须悬鹄的精勤进,赢得前贤畏后生。”

从这首诗中,能读到黄寿恒教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殷切期望。

5.“五老”之顾宜孙——中国桥梁和结构学科创始人


顾宜孙教授
顾宜孙(1897—1968),字晴洲,上海南汇人。1918 年毕业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今上海交通大学),同年考取公费留学,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土木科,1919 年获硕士学位,1921 年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是《一铰拱桥的研究》。毕业后在纽约Moran-Maurice-Proctor顾问工程处任职,参加过美国国家储备银行、哈得逊大桥、华盛顿纪念碑等的设计工作。1922 年回国,受聘为我校教授,讲授结构方面的课程,曾任我校校长、副校长、教务长、土木系主任、桥隧系主任等职。

1948年当选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1954 年受聘为武汉长江大桥顾问委员会委员,1956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教授。曾任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河北省第一、二、三届委员,唐山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唐山市人民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唐山分社副主任委员。1968年病逝于上海,享年71岁。

顾宜孙教授治学严谨,教学有方。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一贯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他讲授构造理论(即结构力学)、高等结构理论(超静定结构和二次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钢桥设计等课程,对每堂课要讲的内容,总是将要点、难点、关键点写成笔记。上课时,先将讲课内容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学生都抄好后,便进行讲解。他讲解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学生容易掌握他的思路,教学效果极佳。

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教学基本内容,一是要讲清楚,二是要求学生的基本功一定要扎实。同时,他也注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顾教授学识渊博,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眼界。同时,他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青年教师要有扎实的基础,不能只会教一门课程,而应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基础理论课程和基础技术课程,然后再专精一门。


“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师是大学的灵魂。以“五老”为代表的这一代优秀教师,是我校“双严”传统的倡导者和奠基者,他们一辈子献身教育,献身母校,心系学子,情满讲坛,不求闻达,但求育人。他们既有学识魅力,又有人格魅力,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他们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我校一批又一批的英才成长铺平了道路。

大师已去,教诲长存,“五老”的风范必将永垂校史,值得我们后人缅怀和学习。有一流的教师,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以“五老”的精神激励自己,传承学校“双严”传统,为交大腾飞而不懈努力!
内容来源:西南交通大学档案馆
本期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 朱莹燕
爱交大,请到下方点个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阅读 寻找最美教师丨翟婉明院士荣获全国2015“特别关注教师”奖章


    关注 西南交通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