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高明先生逝世一周年】竹笛协奏曲《王宝钏》 演奏:詹永明教授

 

纪念高明先生逝世一周年!愿高明先生仙享福界,玉笛金曲,鸿鸣穹宇,瑞艺永存!(詹永明教授哀思寄语)...



作曲:高明(仙逝)    演奏:詹永明教授(说明:此录音系现场观众手机实况录音)

纪念高明先生逝世一周年!愿高明先生仙享福界,玉笛金曲,鸿鸣穹宇,瑞艺永存!(詹永明教授哀思寄语)

笛声中的《王宝钏》——高明大型民族管乐组曲《王宝钏》赏析
蒋宁(女)/文


自1978年起,高明先生潜心研究唐代音乐,研制成功盖键哨式排箫、拉笛、玉佛埙、排巴乌、分合葫芦丝等,同时作为《唐  长安乐舞》的作曲和主演,连续三十余年为中外观众演出万余场。高明先生创作演奏的大型民族管乐组曲《王宝钏》是他创作乐曲中的代表作之一,曾获陕西省首届艺术节一等奖。

“王宝钏”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千百年来以民间故事、戏曲、戏剧等不同艺术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而用纯粹民族音乐来表现,不得不说,高明是开创了历史先河。这首大型民族管乐组曲创作于1986年,灵感来自于 西安城南大雁塔附近有个武家坡(现位于西安曲江新区曲江池遗址公园内),上有一孔破旧的窑洞,洞沿上题有“古寒窑”三个字,相传当年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等待丈夫薛平贵归来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此。窑前还建有一座祠庙,庙内供奉着王宝钏与薛平贵的塑像,祠柱上题着一副对联:

十八年古井无波,为从来烈妇贞媛,别开生面;

千余岁寒窑向日,看此处曲江流水,想见冰心。

民族管乐组曲《王宝钏》以陕西民间音乐为素材,用标题音乐的结构,描述了传奇女子王宝钏,为争取婚姻自由和忠贞爱情所付出的牺牲精神。全曲五个乐章:1.序、2.抛彩球、3.新婚别、4.寒窑苦、5.五典坡奇遇。演奏设计上,作曲家最初的演奏版本是运用了中音笛、小梆笛、排箫、埙、曲笛等几种乐器来共同完成,生动的反映了不同的场景。如用排箫演奏的“抛彩球”一段,大段的历音演奏表现出热闹、欢快的气氛,而戏曲曲牌的巧妙运用则增添了浓浓的戏曲味道。“新婚别”、“寒窑苦”两个段落连续演奏,作曲家选用深沉哀怨的埙,表达了主人公新婚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和苦守寒窑十八年的哀怨之情。在旋律写作上,作曲家综合运用了陕北民歌“酸曲”和秦腔的音乐素材,听起来格外悲切。“五典坡奇遇”,以中音笛奏出整篇音乐的两个主题,先是用表现马蹄声的“吐音”吹出欢快的第二主题,紧接出现的歌颂性主题与开篇的“序”遥相呼应,歌颂了忠贞的王宝钏,歌颂了伟大的爱情。

在近期举办《陕西省终身成就艺术家系列  高明作品音乐会》上,笔者有幸聆听到著名笛子演奏家詹永明先生演绎的全新版本《王宝钏》。说到“全新”,是将原先的民族管乐组曲变为笛子协奏曲,并完全用笛子来演奏。詹教授告诉笔者:“《王宝钏》是一首悲情的作品。虽然创作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但是它所表达的内容很深刻,我们在演奏的时候主要突出的是传情,也就是悲切、哀怨之情。”为了能够更好的传承这样的好作品,詹永明先生在演奏形式上,使用了E调中音笛、小C调梆笛、G调大笛来演奏,并在“新婚别”、“寒窑苦”这两个段落中以大笛的声腔化 将“吹情”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加突出了王宝钏十八年苦守寒窑哀怨之情。

笛子演奏家詹永明先生在准确把握传统音乐地方风格的同时经过二度创作,使笛子协奏曲《王宝钏》调性更为统一,更加方便传播, 同时更突显了竹笛传情的深遂魅力与音乐表现的内涵,老作品焕发出勃勃生机。

乐谱:





















乐谱选自《高明民族器乐曲选》





声明:本音视频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本平台仅作分享请不要用作商业,否则一切后果与本平台无关。此音视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注 玉笛飞声艺术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