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听肖邦

 

倘若如此明丽的阳光在那个冬天照耀到马约卡,照耀到肖邦的身上,他的生命会否得到延续?...

听肖邦需要心境,心境者,心情和环境也。某年冬天,伫立于肖邦和乔治桑在马约卡岛瓦尔德摩萨的卡尔图哈修道院住过的房间窗前,远望阴霾之下的山谷和海面,茫茫灰冷萧索,四周寒意绵延。此刻肖邦的音乐再也挥之不去冷峻阴郁的气氛,这个鬼地方怎么就成了度假的天堂?
冬天的马约卡岛瓦尔德摩萨 
肖邦的房间 


马约卡岛是闻名世界的夏天避暑胜地,很不幸,乔治桑为了肖邦的身体调养,选择了冬天来到这个地方,于是造化弄人的同时也成全了肖邦之为肖邦。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在冬日里实地体验肖邦的心境,又怎能更进一步来理解肖邦音乐中的沧桑感和悲剧性呢?自从那个萧索阴冷的冬日之后,我听肖邦总习惯在冬日里,好像不如此便不足以感同身受肖邦似的。
瓦尔德摩萨肖邦博物馆 
马约卡岛上的肖邦铜像 


最近新听了青年钢琴家王超的唱片,虽然主打曲目是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但补遗曲目都是肖邦,有夜曲和辉煌波兰舞曲。听中国的年轻人演奏肖邦,免不了要和李云迪做一下比较,先是听了他在十几年前录制的谐谑曲,然后又听了他与安德鲁·戴维斯指挥爱乐乐团合作的E小调第一协奏曲:
李云迪 & 安德鲁·戴维斯 & 爱乐乐团
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1 


颇生感慨之时,却是意犹未尽,便把从前听过的几个耳熟能详的版本找出来重听,索性把F小调第二协奏曲再听过数遍,顺手所记感想如下:

如果说克里斯蒂安·吉默尔曼与朱利尼三十多年前合作的录音是“青年本真肖邦”的话,那么他1999年为纪念肖邦去世150周年的特别录音则是被重新塑造的唯美主义的肖邦。尽管音乐不再归于肖邦的本质,但吉默尔曼在此所取得的成就仍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乐队起拍开始,就注定这个肖邦是吉默尔曼本人。从未有人将乐队的前奏演奏得这么优雅,这么颓废,这么细腻,这么煽情,这么极尽心思。吉默尔曼的钢琴演奏也散发着同样气息。他不仅在技术上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音色也无比甜美,强弱拿捏妙到毫巅,分句更是精准流畅。对于习惯了传统肖邦演绎风格的人来说,吉默尔曼的这个新演奏未免流于“油滑老到”或者故弄玄虚,但是,如果调整好心态,耐下心来多听几遍,我相信看法会随之改变。
克里斯蒂安·吉默尔曼 
1999年纪念肖邦去世150周年特别录音 
克里斯蒂安·吉默尔曼 & 波兰节日交响乐团
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回过头来再听波利尼与克雷茨基指挥爱乐乐团1961年在英国“阿贝路”录音室的录音,还是再次叹服其演奏清新自然加稳定流畅,而成为该曲最标准的经典范例仍然当仁不让。波利尼于摘取肖邦比赛冠军第二年,即呈现出如此充满诗意和高品味的肖邦,真是叫人说不出一句挑剔的话来。波老声名如今如日中天,他的肖邦越来越冷,冷得彻骨,冷得令人酷醉,这是需要在热带聆听的声音,当然冬日围炉而听,也不失为一种滋味。
波利尼 & 克雷茨基 & 爱乐乐团 
▽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1,第一乐章 ▽
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1,第三乐章 
阿格丽希与阿巴多合作的第一以及与罗斯特洛波维奇合作的第二是她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气势最盛时期留下的珍贵录音,我承认就音响的灿烂和音乐的酣畅淋漓方面直到今天也鲜有对手,但这不是一个能够在情感上打动人的钢琴家,她的才华显而易见,但她的肖邦更多属于纯音乐而与肖邦的姿容、身影、命运无关,所以我在冬日里听她的演奏,竟有炎炎夏日的燥热,倘若如此明丽的阳光在那个冬天照耀到马约卡,照耀到肖邦的身上,他的生命会否得到延续?

阿格丽希 & 阿巴多 
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1 
阿格丽希 & 罗斯特洛波维奇 
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21 
谨以此文纪念肖邦诞辰206年
△ 肖邦在拉齐维尔王子的沙龙里演奏钢琴,1887年 △
画家:亨里克·谢米拉茨基
以上文字原创、
图片源自网络
如转载请标注来源、作者与原文地址
且不得对原文做任何篡改、曲解、诠释和改编


    关注 音乐共同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