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农库特聆赏笔记

 

伟大的维也纳指挥家哈农库特年前宣布退休,恰好使我的聆听哈农库特完成了一个三十年之期。...



伟大的维也纳指挥家哈农库特年前宣布退休,恰好使我的聆听哈农库特完成了一个三十年之期。

我并非十分欣赏哈农库特的音乐诠释风格,但他却是我三十年来最关注的指挥家之一。三十年前,我尚在校园苦读,德国 Teldec 唱片公司出品的录音磁带价格既便宜质量又好,只可惜品种太少,我将它们全部买下也不过二三十盘,其结果便混入了哈农库特(我那时根本不知他是何方神圣)指挥的海顿交响曲、亨德尔的《弥赛亚》和蒙特维尔第的世俗声乐《坦克雷迪与克洛林达之争》等等。试想如果不是Teldec的缘故,仅靠自觉的意识,至少在二十年前我不会购买这样的曲目及版本的。

事实是在三十年前我便获得了这样的机会,后来通过初步的版本比较,真正感觉到哈农库特的与众不同,他的清新爽朗,他的古色古香,并且通过说明书上的照片看到了他的更似学者的气度。当我聆听数遍《弥赛亚》之后,我拿它与友人的科林·戴维斯 / 伦敦交响乐团版进行了比较。当时的情景颇像在擂台上斗法,因为都是磁带,所以在音响的两个卡座上便是从头开始,你放一段我放一段,比弦乐,比速度,比独唱,比合唱,印象中好像除了乐队和合唱队的数量(这决定了气势)不如以外,其他样样有滋有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的“随身听”里从不曾少过这套《弥赛亚》,当然我也没有中断拿它与其他我所能见到的版本比较的乐趣。也许我的脑中已有了根深蒂固的偏见,我独钟情这一个《弥赛亚》,与它相比,霍格伍德版仅仅是录音好而已,欲超凡脱俗却陷入唯美的泥沼。加迪纳版同样有独出心裁的况味,但表演成分太多,重要的合唱乐段甚至娴熟得流于滑稽。卡尔·里希特版过于庄严凝重,很难相信它当初首演时是在剧院而非教堂。克伦佩勒和比彻姆版同样有世俗化倾向,其中尤以后者为甚,按现代乐队编制的重新配器和人为扩大的合唱队都使这首原本神圣而纯净的乐曲散发出一种令人不很舒服的虚假膨胀感。比彻姆是贵族气十足的指挥家,但他的身上实在缺乏虔诚的宗教情怀,我从未在他指挥过的作品中获得过带有神性的体验。如果兴趣不减,至少还有十几个版本会使这种比较持续下去,但那又有多大的意义呢?当你已经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最可宝贵的亲切感以后,便不会再为其他事物的影响而轻易改变。

亨德尔: 弥赛亚
哈农库特 / 维也纳古乐合奏团 1982年录音






虽然《弥赛亚》和蒙特维尔第的作品都是用 original instruments(本真乐器)来演奏的,但因此就把哈农库特归于“本真派”却不很妥当。因为他对古乐的贡献更多表现在学术方面,诸如版本的整理与考订,而在演奏风格上并不泥古,突出特征是在速度上不一味求快,乐段间的连接极其精致考究,充满抒情性。实际上在更完整的意义上哈农库特为我留下的印象主要还是一位浪漫主义的大师,而这时他棒下的乐团便无一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乐团了。

他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演出的海顿交响曲无疑是同类曲目中最值得聆赏的版本之一。他不似库伊肯般神采飞扬,也不如布吕根淳朴沉稳,但在结构和造句上却呈现出大家的风范,而这种较大型的架构又绝不同于多拉蒂和索尔蒂等人。不仅速度控制完全适度,节奏不温不火,最主要的是布局从头至尾都表现出了绝对的均衡。我并不期望这就是最接近海顿的演绎,但我却能从中领略到海顿式的从容悠闲以及那个时代的矜持尊贵,我甚至还在《第102号交响曲》中听到了勃拉姆斯式的凝思与冥想的意味。
海顿: 第102号交响曲
哈农库特 / 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
在许许多多的海顿交响曲版本中,可能只有阿巴多指挥欧洲室内乐团的演奏与其更接近一些。然而同样的乐团,在哈农库特的手里却又有了不一样的味道。且听他与欧洲室内乐团合作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的实况录音,谁能否认这不是一套经典呢?我说哈农库特主要是一位浪漫主义大师实在是因为他在贝多芬的音乐里贯注了光辉的驱策力和朝气蓬勃的灵动感,节奏的变化相当自由,而特殊的重音处理又往往扣人心弦。以贝多芬时代的乐队编制表现出爆炸般的高潮,其效果非同寻常。他不仅使“田园”洋溢着最甜美怡人的芬芳,而且还能让“命运”爆发出近乎粗野的咆哮。仅就“英雄”与“合唱”来说,那“革命与浪漫”的头衔真应该从加迪纳那里夺来戴在哈农库特身上才是。深省内敛的精神与形之于外的热情和活力的强烈对比,一向是托斯卡尼尼艺术生命中最杰出的东西,而今哈农库特能够心随意走,于了无痕迹中再现托斯卡尼尼的伟大艺术魅力,无怪乎这套录音被欧洲乐评誉为自托斯卡尼尼以来最精彩的贝多芬交响曲演出,唱片发行当年即获《留声机》年度大奖最可说明问题。在此之后,哈农库特又相继灌录了《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两首浪漫曲(与克莱默合作)、《庄严弥撒》、《普罗米修斯的造物》以及序曲集,均具有优异的表现,无不获得极高的评价。在卡拉扬、伯姆和伯恩斯坦先后谢世的今天,哈农库特已俨然成为新一代贝多芬的代言人。
贝多芬交响曲集
哈农库特 / 欧洲室内乐团
贝多芬第六号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浪漫曲
克莱默 / 欧洲室内乐团 /  
哈农库特
贝多芬: 庄严弥撒
欧洲室内乐团 /  
哈农库特
贝多芬: 普罗米修斯的造物
欧洲室内乐团 /  
哈农库特
沿着贝多芬的道路,哈农库特开始在舒伯特、门德尔松和舒曼的音乐中建立自己的权威地位。他与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队合作的舒伯特交响曲全集,不仅有对版本的重新考证,而且在演绎理念上一反传统处理手法。他并不很热衷于舒伯特式的歌谣般旋律刻画和活泼幻想的气氛营造,而是以更理性冷静的态度于原本贫瘠单薄的配器中剥离出清晰动人的优美线条,在和谐的层次里制造出宏伟端正的音响,虽然状貌稍嫌严肃,但却像晶莹的珠玉,闪耀着浪漫时代智慧的光芒。听过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演奏之后,卡拉扬和索尔蒂的便过分灿烂了,旺德和巴比罗利又太稳重圆熟,伯姆和马里纳有些平淡,伯恩斯坦和西诺波利(《未完成》)简直便是矫情。思来想去竟还是阿巴多的与其更接近一些,在此亦不得不承认阿巴多在某些曲目中所表现出来的天才素质。
舒伯特交响曲全集
哈农库特 / 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队
虽然我购买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全曲主要是为了它后面搭配的《五月魔女之夜》,但细听下来,哈农库特的《仲夏夜之梦》绝对具有和普莱文、小泽征尔一较短长的实力。“序曲”中的慢板温情脉脉,令人感动,“谐谑曲”精巧细致,处理木管的音色和层次是哈农库特的拿手好戏,最值得称道的是《婚礼进行曲》,这是我听到的最快速度,感觉便也完全不同了。当所有的指挥家都将浑身的解数用在这首妇孺皆知的乐曲上时,它的步态沉稳的庄严和不苟言笑的肃穆便与整部配乐格格不入了。不知是否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反正从剧情的角度来看,即使是赛尔的著名演奏也让我生出滑稽之感,其原因就在于赛尔的布局太过宏大,毫无疑问他的表情也是最严肃的。据说哈农库特在指挥演出《仲夏夜之梦》时是戴着马头面具的,而且光着脚丫,好像乐队成员也都打着赤足,估计现场的观众肯定是儿童居多,气氛也一定很轻松,所以“婚礼”便是童话的故事,不仅速度要快,节奏的变化也要多彩一些,甚至从中可以听到孩子们或者各种小动物的喧闹声。要说这个版本有什么不尽如人意处,那就是第三段里的两个女高音不似其他版本俱为大腕高手,但她们的速度被哈农库特控制到最慢,却有另一番味道。
门德尔松: 仲夏夜之梦 & 五月魔女之夜
哈农库特 / 
欧洲室内乐团


阿格丽希在DG灌录的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是一个很有名的版本,而克莱默在 EMI 与穆蒂合作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也一直是爱乐者不懈搜集的目标。这次哈农库特的面子大得惊人,竟于1992年和1994年分别与眼下炙手可热的两位艺术家联手演出了这两部作品。真是无须再说什么,这张唱片的诱惑对每一位爱乐者都是一种考验。
舒曼: A西哦掉钢琴协奏曲 &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阿格里希 / 克莱默 / 哈农库特 / 
欧洲室内乐团
哈农库特的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合作乐团是柏林爱乐,不可思议的是柏林爱乐乐团竟使你一点听不出它原来的声音,木管音色甜得让人起腻,铜管也饱满圆润,没有丝毫的尖锐感,温暖的弦乐璀璨晶莹,纯洁无瑕。布局仍一如既往地均衡完整,稳健的速度亦不疾不徐。与贝多芬的音乐相比,这里没有强弱起伏的对比,高潮也永远不会出现,从来都是厚重宏大的勃拉姆斯的交响曲,在此呈现出的完全是室内乐的风格。我虽然觉得这样很美,但却很怀疑这是否真正的勃拉姆斯。尤其是听过《第四交响曲》之后,我有一种被掏空了的感觉,那让人沉湎其中的无尽美感真是仪态万方,茫茫的秋意被抹上夕阳的娇艳,所谓悲剧的内涵自是荡然无存。此时我的思想被框在了《海顿主题变奏曲》和《D大调第一号小夜曲》的层面上,这是年少不经事的勃拉姆斯,充满幻想?悠闲自得,甚至有点孤芳自赏。不知怎么我的脑中同时又出现了哈农库特紧闭双目徒手指挥的画面。在我的印象中不用指挥棒虽然会使右手的表情更丰富一些,但不免带点儿装腔作势的味道,比如斯托科夫斯基,比如特米尔卡诺夫,比如盖捷耶夫等等。当我看哈农库特指挥莫扎特作品的影碟时,他的徒手指挥曾很让我陶醉一番。现在我听他的勃拉姆斯,却好似亲眼看到了他唯美的造作和从不把话说尽的骄矜。哈农库特骨子里有一种贵族的气质,它们在贝多芬和舒伯特的质朴与热情当中得到了部分的消解,在莫扎特与海顿的作品中释放得恰到好处,然而到了勃拉姆斯那里就变成多余的东西,它仅服务于躯壳却于内容无补。如果说这也是“去锈”之后的“本真演奏”的话,那在乐坛几近一致的好评声中,我的意见陷于孤立便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勃拉姆斯交响乐全集
哈农库特 / 柏林爱乐乐团
最近十几年,听哈农库特呈现出两个极端,一方面越来越迷恋他的“维也纳音乐社”,仍旧是海顿和莫扎特,前者有《创世记》那样的大场面,后者则是一系列的交响曲;一方面是他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现场录音的布鲁克纳交响曲,其中第九交响曲有我的现场亲历,购买这张唱片花去我29.99欧元,那时的汇率是1:10。
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
哈农库特 / 维也纳爱乐乐团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我聆听了他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舒伯特交响曲全集和刚刚发行的贝多芬第四、第五交响曲,乐团竟是他的亲兵“维也纳音乐社”,这个录音的问世,直接引发了我对今年夏天萨尔茨堡第九交响曲的期盼,这场音乐会说不定就是哈农库特的“退休大典”吧?
舒伯特交响曲全集
哈农库特 / 柏林爱乐乐团

贝多芬: 第四、第五交响曲
哈农库特 / 维也纳古乐合奏团
哈农库特 - 柏林爱乐乐团
舒伯特交响曲 专辑内影像












以上文字原创、图片源自网络
如转载请标注来源、作者与原文地址
且不得对原文做任何篡改、曲解、诠释和改编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 音乐共同体
和刘雪枫一起听音乐
回复关键词阅读更多文章
肖邦|马勒|舒曼
扬松斯|巴伦博伊姆
诺灵顿|蒂勒曼|阿巴多
莎士比亚|切利比达克|麦克米兰
贝多芬|施特劳斯|莫扎特
阿格里奇|吉列尔斯
布鲁克纳|门德尔松



    关注 音乐共同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