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本文摘编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2016年第27期作者:王春燕(北京教科院)当前,人类在人工智能、基因技术...



本文摘编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2016年第27期

作者:王春燕(北京教科院)

当前,人类在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等科技前沿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人工智能击败人类顶尖棋手,生产线上大批机器人取代工人,将带来全球智能革命,社会变得更加智能、精细化和个性化。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人才需要具有更高的创新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及本科职业教育三个层次的衔接问题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乃至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共同经历并且仍在继续面对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课题,这关系到办学的质量与效益,也关系到各层次院校的生存与发展。目前,国内对于中高职衔接的研究,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具体实践中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但大部分集中于从宏观层面进行抽象的理论分析,而忽视微观层面的具体探讨,与本科职业教育的衔接方兴未艾。

一、中高本衔接及其模式



“衔接”是指不同事物之间互相连接、互相贯通或承接。“中高本衔接”是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及本科职业教育三个教育层次衔接的简称,各层次之间的连通或承接,旨在使学习者能更加顺畅地、无拖延地、无重复学习地从低一层次向高一层次过渡。从经济学角度,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要求顺畅而且有效的衔接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劳动质量和整个经济活动领域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的效益性;从终身教育理念角度,衔接是教育系统内教育活动对象、环境、内容、形式变得多样,这些多样性是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使人能够适应经济和职业方面等各种变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从职业教育“生长性”角度,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个人职业的开端,其获得的职业技能依然需要继续发展和完善,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并继续提高职业能力,并不断生长、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中高本衔接的主要模式有:专业群衔接模式、贯通培养模式和一体化模式。专业群衔接模式,在低一层次院校学习的毕业生参加升学考试并合格,到专业对口的高一层次院校继续学习并获得文凭的衔接模式,如“3+2”、“3+3”、“3+2+2”、“3+4”、“5+2” 等模式;贯通培养模式,低一层次与高一层次点对点对口招生,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进行专业一体化衔接,转段期间基本没有淘汰,转段时无法就业,如“3+2”、“3+3”、“3+2+2”、“3+2+3”、“3+4”、“5+2”等模式;一体化模式指的两个或多个学校归并为一个学校,实现两个及多个层次的职业教育的衔接,目前最典型的代表在中职或高职院校举办的“五年一贯制”。

二、中高本衔接现状分析



在教育部委托中高职衔接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研制过程中,通过对全国20多个省市七十多所中职、高职及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调研数据的定量分析,衔接呈现以下特点:

❖ 第一,各层次院校衔接模式主要集中在专业群衔接模式和贯通培养模式,“3+2”中高衔接比例最高,开展衔接的院校以中、高职国家示范院校为主,衔接专业多为院校的优势品牌专业。

❖ 第二,各层次院校开展衔接培养目的体现在三个方面:政策引导、人才高移的需要、生源的需要,这与目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经济社会发展对行业企业人才的需求、人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

❖ 第三,衔接培养生源以中职生和初中生为主,衔接培养学生较非衔接培养学生的生源质量较好、一般、较差比为2:2:1,还存在20%衔接培养学生与非衔接培养学生混合编班现象,说明目前衔接培养能够在初中后分流进行职业定向培养,但没有充分体现出衔接培养的优势。

❖ 第四,低一层次就业率集中在0-5%区间,高一层次就业率集中在95%以上区间,设有转段考试的占60%,考试方式以人工考试为主,科目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及专业课程,说明衔接培养低一层次以升学为主,设立了转段过程考核评价机制,但还不够完善和先进。

❖ 第五,衔接培养与非衔接培养存在使用相同人才培养方案的现象,专业课程名称整体重复率高,衔接培养方案融合时采取了专业核心课内容递进调整、部分文化课前置到低一层次、部分内容重复的核心课删除、高一层次的文化课比例提升、取消低一层次的顶岗实习等措施,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学期以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学习第二学段课程为主,多数院校每年都能开展人才培养的研讨,说明大部分院校都能在衔接的框架下进行方案设计,但是大都是协商式,依据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改造,没有前期根据岗位需求进行一体化设计。

❖ 第六,在衔接培养教学过程中,衔接院校主要在课程体系、学生情况、课程内容、师资对接等方面开展研讨,教学方法都以讲授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法为主,校企合作的内容主要有企业培训、教师培训、信息资源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说明各层次间教学过程区分度较低。

根据对全国电子商务专业的调研及对北京市、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等其他省市其他类专业在中高本衔接调研中表明,各地普遍重视中高本衔接培养,以应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的发展需要,各院校专业都在积极地对接,学生专业意识增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同时存在面向职业范围不清晰,课程设置重复、人才培养方案不能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高一层次院校参与度不够等问题。

三、中高本衔接策略研究



因此,中高本衔接不仅是学校的衔接、学历的衔接,更应关注培养职业范围的衔接、培养目标的衔接、课程的衔接、教学过程的衔接、实训基地的衔接、教材的衔接、师资的衔接、学生管理的衔接、考核评价的衔接等内涵衔接。以下重点对内涵衔接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衔接策略。

1.依据工作岗位的层次性确定各层次职业教育面向的职业范围

在工作体系中,工作岗位的层次性体现在:不同工作岗位、或不同的工作任务(典型职业活动)、或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典型职业活动)的复杂程度不同、或对职业能力要求不同,工作任务(典型职业活动)由简到繁、职业能力由低到高。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各层次面向的职业范围是根据工作体系中不同工作岗位或不同工作任务(典型职业活动)、或不同职业能力而确定,高一层次的职业能力是建立在低一层次的职业能力基础之上的,高一层次包含低一层次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职业技能需要反复的学习、实践、再学习,这是职业教育学习规律的内在要求。

2.衔接培养目标兼顾就业的同时为升学提供基础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侧重于经验型技术技能,掌握“怎么做”,同时掌握适当“如何做得更好”,培养在工作过程中与具体实践“量”的接触,遵循从新手到熟手的职业成长规律;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经验型技术技能和策略性技术技能并重,既要掌握“怎么做”,又要掌握“如何做得更好”,对已有经验进行“质”的接触,遵循从熟手到高手的职业成长规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经验型技术技能学习的基础上,以策略型技术技能学习为主,“怎么做”是基础,“如何做得更好”是目的,对已有经验进行“质”的分析,遵循从高手到“技术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在各层次培养目标确定的基础上,为保证人才培养有效衔接,需根据市场的需要,按照不同阶段,将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时数、课程学分、实践教学等统一安排,相互衔接分工,避免重复、交叉和脱节,能够长周期培养职业知识、技能和素养,提供学习者的发展为目标,一方面为学习者就业做准备,使其毕业后能够稳定地就业,另一方面为学习者奠定继续升学的基础。

3.课程衔接应一体化设计且充分体现出层级的差别

课程衔接是衔接的核心内涵,只有在课程层面反映出层次性和衔接性,才能说明衔接顺畅。按照工作岗位的层次性确定各层次职业教育面向的职业岗位,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低到高梳理出各层次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典型职业活动)、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典型职业活动)所需的职业能力后,遵循职业人才成长规律进行教学转化,设计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训与毕业实践等各阶段衔接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人文素养,掌握必备的知识、习得必要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形成与职业需要相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

各层次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上的衔接方式可以充分体现出层级上的差别:第一,仅在某一层次开设的课程,有的课程是只在某一层次开设,其他层次不必开设;第二,随层次提高而深化的课程,有的课程在低一层次和高一层次都开设,但是根据不同层次对职业能力要求的不同,内容需要深化,形式可以对一、也可以是多对一、多对多,还可以是多种形式并存;第三,随层次提高而综合的课程,有的课程随层次提高而深化综合,随着岗位技术难度逐渐增加、岗位综合化,在前一层次积累的基础上,难度逐步增加;第四,随层次提高而拓展的课程,有的课程随层次提高而系统化和深化拓展。因此,高一层次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涵盖低一层次课程内容,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在此基础上提高、综合和拓展,就业层次上本科层次毕业生明显地高于专科层次,专科层次明显高于中职层次,高一层级的职业教育毕业生可以较低一层级的职业教育毕业生在高端岗位上就业,而且就业范围也将更加宽泛,低一层次职业教育学生毕业时可以对口升学,也可以选择就业,课程兼顾学生的选择。

4. 推进中高本衔接一体化标准体系的建设

推进一体化标准体系的建立,首先是专业的衔接,目前我国高职专业目录已修订完成,中职专业目录为2010版,需要修订且应与新版高职目录对接,应用型本科目录目前还不能与中高职专业目录对接,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其次,从国家层面、省市层面建立中高本专业教学标准,通过标准的建设,有助于打破各自为阵的状况,为衔接院校进行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基本依据。最后,出台专门政策文件及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衔接院校实施一体化标准体系,各层次由于归口管理部门不同,使得衔接中统筹管理方面缺乏专项经费和专门文件,支持院校根据标准进行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引导教师开展衔接教学研究工作。

基于以上对中高本衔接的剖析,以期促进各层次职业教育顺利、有效衔接,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发展和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看果子职教~
精工职教网微信公众平台——小而美的我们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然后关注吧!

来看看都是哪些职教专家在精工作客吧~


    关注 精工职教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