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精选】素材运用之虚实化

 

内容预告  写作中,不少同学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自己积累了许多素材,在文中也尽量罗列,但写出来的文章还是显...



内容预告

  写作中,不少同学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自己积累了许多素材,在文中也尽量罗列,但写出来的文章还是显得单薄,没有深度。为什么会这样呢?说到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素材运用的技能。充分地积累素材,合理地使用素材,确实是取得作文高分的重要途径。为此,《作文素材快线》杂志从2016年第10期开始,将结合2016年中高考高分作文,推出“2016年中考高考优秀作文高分秘诀扫描”系列专题,为用户展示优秀的素材片段,并有针对性地点拨运用技巧,奉送系列提分大法。素材运用之虚实化、素材运用之新鲜化……希望这些“秘诀”,能切实地给大家带来启示和提高。

内容精选(刊于2016年第10期)

素材运用之虚实化
虚与实是文学作品广为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我们在素材运用时同样也绕不开这两个方面。使用它,往往会收到良好的表现效果。大家想想,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也都在注重虚实结合的问题,如画画中的明暗结合,唱歌中的轻重缓急,还有讲话时声调的抑扬顿挫等,而目的也都是共同的,就是通过这种结合,来寻找一种变化、一种起伏,从而赋予被表现事物多层次感、丰富感,而对于作文而言,就是为了追求一种丰满的表达效果。

一般说来,具体为实,概括为虚;明写为实,暗写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托物为实,言志为虚;眼见为实,设想为虚;此刻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平实描写为实,比拟夸张为虚。虚实兼顾,才能言近旨远,耐人寻味。

这样虚实兼备,双璧生辉的例子在课文中也俯拾即是。譬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百草园,既有对自然风物和捕鸟情趣的实笔描写,又有迷人传说的虚笔穿插。这就造成了文势的跌宕起伏,使文章的结构摇曳生姿。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关键要处理好实笔与虚笔二者的辩证关系。实写是基础,没有实笔的点染,虚笔就无所凭借;虚笔是补充,没有虚笔,实笔则僵硬乏味。一般来说,运用实笔并不太难,重要的是如何展开虚笔,需要掌握联想、比喻、象征等技巧来艺术地传达虚境。

一 化虚为实

化虚为实,简言之,就是化抽象为具体。用具体可感的素材去描绘抽象无形的情感与道理,使形象更加生动感人,使作者表达的情感更加深厚缅邈,同时,把隐寓的道理说得看得见、摸得着,把看起来很空洞的论说表达得具体形象、文采斐然。
1

腹有诗书气自华,大量阅读可以提升语文能力。

课外要大量而广泛的阅读,获取各方面的知识。阅读是量的积累,水满才能自然外溢。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要读,以阅读丰富知识、积淀人文底蕴,提高明辨是非、识别善美丑恶的能力。形象一点说,要像饥饿的牛吃草,莫管是茅草、荆草,软草、硬草,埋头勤啃、一概吞入,多多益善;然后通过反刍咀嚼,慢慢消化,在选择中汲取营养和精华,进而健壮牛身,耕耘播雨。——吉林高考佳作《条条大路通罗马》

作者运用比喻化虚为实,将课外阅读比作“牛吃草”,阐述怎样进行大量而广泛的阅读及其作用,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孩子别怕,我是你肩上的行囊,我就是那个伴你多年的旧书包,那个书包带断过三次、边角处大洞小洞交错的旧书包,那个被你妈妈缝满了针脚的旧书包。

孩子,下雨了,我是你的伞;累了,我是你的凳子;烦了,我是你的拳靶。孩子,我是你的行囊,不希望是你的包袱。我很难为你分忧,可我知道,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当迎来开花结果的曙光,你把我高高抛起。

……

一脚踏入社会,往日的壮志就成了后天的事。父亲还是把我给了你,应该是为了提醒你吧。提醒你为了当年所称的蝇头微利奔波时,为了往昔所称粪土的职位忙碌时,为了以前所不齿的填饱肚子难以安眠时,打开我吧,夹层的那张纸条上有你毕业时立下的壮志,角落的那个本子上有你奋斗时抄下的陶潜、梭罗、泰戈尔,有南山东篱下的欣然,有瓦尔登湖畔的沉吟,有月下花前的冥想。孩子,加油呀!

孩子啊,你是英气勃发的青年了,有了爱,可能不久还会有下一代。我老了,破旧的模样已无法传递下去了,相信会有我的接班人。

但是孩子,别忘了我囊中之物,那是你用汗水与泪水淘洗出的珍宝,往前走时带上它们。走在远方,你需要它们的伴随。慢慢来,漫漫长途不用怕。——山东高考佳作《致远方的孩子》

本文作者独出心裁,以一个旧书包给孩子写信的形式展开文章,借此化虚为实,给文章以形象,以情感,以强调,让读者深深喜欢!让人读了这封信,自然是不能不将刻苦、忍耐、亲情、壮志这些东西永远带在身旁。



二 化实为虚(略)

三 虚实结合(略)


    关注 作文素材快线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