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素材】千年徽墨濒临失传

 

安徽歙县,古属徽州,以盛产徽墨扬名海内,自南唐墨家李廷硅开始,已有一千多年制墨历史,歙县因此享有“墨都”之称...



安徽歙县,古属徽州,以盛产徽墨扬名海内,自南唐墨家李廷硅开始,已有一千多年制墨历史,歙县因此享有“墨都”之称。2006年,徽墨就已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但如今,这个千年文化瑰宝正濒临失传!

徽墨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基本全由手工完成。传统的制墨程序,有配料、做墨、修墨、晾墨、描金等十一道工序,很多程序至今还处于保密阶段。和好底料后,墨放在模具中成形,然后将墨条取出,放到木板上摊开,进入晾墨房晾干。晾墨房要保持恒温恒湿,风不能吹,阳光不能晒,火不能烤,要依据季节的变化防裂防霉,同时要定期翻面,以免变形。晾干后的墨锭还要描金,工人按照墨锭上的图案和字,用颜料进行描画、填彩,以增加墨锭外观的美感。客观地说,制墨是一项又脏、又辛苦、又操心的工作。

以歙县老胡开文墨厂为例,它是全国有名的“老字号”,创建于1782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制墨车间还保持着砖木瓦房。制墨车间里的工人年龄最小的都已经超过50岁。尽管这里的熟练工每个月都可以挣到五六千元,但依然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加入。目前,徽墨的销路不是问题,效益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人才。千年徽墨,后继乏人。

有味儿

徽墨的现状,是许多文化遗产的缩影。它们叫好不叫座,缺乏发展的后劲。有人觉得传统技艺太艰深,自己学不来;有人受不了慢工出细活,愿意挣快钱;有人认为传统技艺虽好,但终究要被高科技所取代,没有学习的必要……总之,看热闹的人多,真正愿意投身其中的少,特别是年轻人太少,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无奈。当然,年轻人的担心也自有一定的现实考量,不可一味苛责。或许只有更多地从政策层面去真正支持,更多地去关怀和保护那些传承人,才能唤起人们对这些古老技艺的文化情怀。


    关注 作文素材快线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