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供电段-谢瑾:用爱心彰显美德 用超越诠释孝道

 

孔子云:“夫孝,德之本也”。孝老爱亲是我国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她,一个普通女性,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



孔子云:“夫孝,德之本也”。孝老爱亲是我国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她,一个普通女性,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把孝敬公婆作为一件心中头等大事,记在心里,并付诸于行动,二十几年如一日。在公婆心中她是值得信赖的儿媳,在父母眼里她是孝顺的女儿,在丈夫眼里她是贤惠善良的妻子,在女儿的心中她是最棒的妈妈,在邻居的眼里她是乐于助人的好大姐,在同事的眼里她是爱岗敬业的好能手。

她,叫谢瑾,是大准铁路公司供电段黍地沟变电所的一名值班员。2008年被评为公司级“先进生产工作者”;2010年,被白云社区评为孝老爱亲的好儿媳,获得“孝敬老人的道德模范”称号,也是这个和谐幸福家庭的辛勤浇注者。

百善孝为先,常怀一颗孝顺之心

当今社会,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乐的基础,只有物质享受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许多人除了追逐物质财富,根本不知道作为人还应有其他的人生目标。好多人感受不到父母的艰辛,淡漠孝道,特别是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出现一些偏差,一些人爱慕虚荣,盲目攀比,而她真实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鲜活的学习榜样,她不仅照顾公婆,恪守孝道,还坚持工作,在她身上体现出了孝敬父母、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

谢谨丈夫感言:“一般来说,不同的家庭背景下婆媳关系确实会不大容易处理,但不是所有人都有的问题,她与我父母更像是亲生子女,可以这样说:她所付出的比我这个亲儿子还要做的到位!人们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我母亲病了快二十年了,她一点怨言都没有,而且女儿教育也很好,我真的很知足,我最佩服她的品质和人格。”

2000年,公婆都已70多岁高龄,婆婆患有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症、糖尿病、胆结石等多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公公是名老八路,精神状态虽好但身体却不大硬朗,逐渐无力照顾老伴。在这最困难的时候,作为儿媳的谢瑾,为了年迈的公婆有人照顾,也为了缓解丈夫的思亲之苦,主动提出将公婆一起接到家里来。为了解决住房的拥挤,更好的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她只好将小客厅的沙发撤换成床做成卧室,虽然64平米的两室一厅拥挤了一些,但是儿女亲人们在一起,倒也其乐融融。如果问起她,后不后悔把公婆接过来,她会笑着告诉你:“后悔?是后悔没有把老人早点接过来!现在生活虽然多了些负累,但是想想,谁没有老的一天,也许我老了还不如他们呢!他们年轻时候没有享过多少福,拉扯自己的儿女也没少受苦受累!话说回来,有哪位老人不想身体健健康康的?我不能让他们身体上有所疼痛、心情上也不好过啊!现在我父母身体都还硬朗,暂时还不用我帮什么忙。而且,我也得给女儿做个榜样不是么?”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过度的修辞,却展现了最无私的情怀,彰显着一颗善良孝顺的心。

2000年,公公不幸患上脑垂体肿瘤、肺肿瘤,不断住院,到最后两个月卧床不起。她跑上跑下,挂号,交费,给老人喂饭,服侍老人上厕所,同病房的人对她公公说:“你真有福气,生了一个好女儿。”老人笑着说:“她是我的儿媳妇。”那段时间,她不停往返于医院、单位和家,俨然成了“女超人”。既要到医院一起和丈夫照顾好公公,还要回家给女儿做饭、辅导女儿学业,照顾婆婆、料理家务,而且也不允许自己因家事而耽误了正常工作,一坚持就是6年,直到2006年公公去世。

婆婆的病需人常伴左右,工作之余,她常常陪伴她身旁。有一年年底,婆婆的胆囊又犯病了,水米不进,她和丈夫又给婆婆喂药,又给喂豆浆,让病重的婆婆营养能跟得上。她的这种视婆婆为亲娘的作法感动了身边的许多人。邻里街坊,凡认识她的人,无不翘起大拇指:“这样的好媳妇,没得说!”也正是在这样精心的呵护下,婆婆身体状况一直很稳定,这就是对她最大的慰藉。

无微不至,常怀一颗体贴之心

今年,婆婆已经86岁的高龄了。这么多年来,为了照顾老人的身体和饮食,家里饭菜口味变淡了,饮食也不那么油腻,还经常学着电视里做些膳食。为了让老人更好吸收营养,更容易消化,她把蔬菜榨成汁、肉打成泥。丈夫有时候忙起来顾不上,她就学着给老人按摩,每次做完都满头大汗,丈夫心疼她,她却说:“这是不花钱的桑拿浴啊!”

2010年,谢瑾一家买了一套100平米稍大点的5楼,但她迟迟没有搬新居,直到2013年才搬进新居,街坊邻居们都很不理解:“放着宽敞明亮的大房子不住,一家人还挤在那60平米的小房子多别扭!”后来,街坊邻居们才了解到,谢瑾是考虑到上了年纪的婆婆出门散步不方便,才一直住在一楼的旧房子里,直至2013年,婆婆逐渐行动不便,不经常出门散步了,才搬到新居。这就是一位妻子,一位儿媳的宽广温暖的胸怀。为了照顾老人和一家人的和谐安康,她付出了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体贴和细心。

对待女儿,她照顾老人之余,把更多中华美德教给了女儿。怕女儿觉得受了冷落,会倾注更多的体贴。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她就尽量少看电视;怕女儿长身体营养跟不上,就尽量变着花样做饭菜。也许相比其他家庭,她对女儿关爱少了点,但也因此培养了女儿独立、自信的品格,女儿也从来也没有抱怨,反而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人缘也很好,现在已经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了。

无私善良,常怀一颗敬业之心

从平凡中体现了真诚,从日常中倾注了关爱,从工作中奉献了无私,她就是这样用自己最善良的真心,默默的筑起家的温暖,并把这种细心体现到工作中。

谢瑾自1991年从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准铁路供电段,当时,正处于准能公司基础建设时期,严重缺乏技术人才,尤其是铁路沿线的变电所。不仅地域偏僻,生活还条件艰苦,大家都不愿意去。而她,却服从组织分配,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铁路沿线工作,先后在窑沟、大红城、外西沟、新店子等变电所工作过。每到一个变电所,她都以身作则,“传、帮、带”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技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青工,使变电所的整体技术能力不断提高。

当把公婆接来以后,这样三天两头跑沿线的日子,属实让她有些吃不消,但是她都克服重重困难,咬牙坚持了过来。有时上班顾不上,就把家里的事儿托给邻居和女儿,女儿也被她培养成了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小大人。当单位得知家里的情况后,为了让她更好的照顾生病的婆婆,为她争取了一个调回点岱沟工作的机会,可当她得知一个年轻同事的媳妇刚生产完,家人又都不在身边,媳妇和不足月的孩子都没人照顾,她毅然放弃了回薛家湾工作的机会,让给了她认为更需要的人。女儿虽然难过,见到妈妈的时间少了,可却非常支持妈妈的决定,“妈妈干什么都为他人着想,她的决定都是对的,我永远支持!”就这样,在工作上,她二十多年从没出过任何纰漏,一直都扎根在条件艰苦的沿线。

乐于助人,常怀一颗关爱之心

她,平凡的面貌下,永远带着和善的笑容。左邻右舍都知道谢瑾和丈夫都乐于助人,但凡邻居家里有什么电气方面、管道漏水等故障,都来找她和她老公,让她出主意,帮忙解决,是远近皆知的“热心肠”。

有一次,邻居大娘的孙子发了急病,身体抽搐翻白眼,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六神无主的大娘向谢瑾求助,谢瑾当即抱着孩子就往医院跑。那时候,通讯还不发达,远在沿线上班的孩子父母都联系不上。他到了医院忙左忙右,还帮忙照顾了一晚上,直至第二天孩子的父母到来。中途她又回家给家人做饭,什么都不耽误。在谢瑾身上发生像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感动春风化雨,感动润物无声;春去秋回,寒来暑往,她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平凡中高扬道德风帆。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古人云,“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她用朴实无华书写着“孝老”的诗篇,她用日常生活为我们谱写着“爱亲”的赞歌。


    关注 大准通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