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尼采的一句话

 

一沙一世界,一句话解大千世界...



现在不愿意(仍极喜欢)读书的原因,即学的多,思的便深,一个字一个词也要琢磨出许多滋味来,又要及时将这些感悟记下来,免得懒惰和贪玩的那个我给落下,所以借着茶劲夜与日就在大脑中颠倒了。

(刚才是用手机写了很多,结果没有存下,躺下半天仍然不能安心,只好起床,裹了被子打开电脑,折腾半个小时来,只是为了记下来某些东西,读书和喝酒一样,醉了就控制不住自我了。人爱醉酒,我爱醉书,所好不同罢了)

尼采这句:在人的身体里,内在的畜牲不断的嘟哝和咕噜

首先一个理解,在人的头脑里,总有一个声音在说个不停。也就是存在有两个人,一个是有形身体的人,一个是无形头脑的人。而头脑是一个不能安静的,它取得了支配身体的绝对权,嘟哝和咕噜就是一种支配的方式。这句话应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嘟哝和咕噜证明了那个思考的我还在。除了这个身体,还有一个存在者存在着,尼采的这句话很有力证明了它。同时,希腊古哲学家的know yourself 认识自己的哲学,也是说要关注那个不断嘟哝和咕噜者,分清楚那个是真的你,才能认识世界。老子则曰:自知者明,岂不是也是这个道理。大致尼采这句透析,仍然是:大干世界,须向内看,勿要向外寻。

另外一个理解,就是在畜牲这个词上,不知是翻译的刻意,还是尼采的本意,(不做考究了),这个明显带贬义的畜牲倒是更引入了某种深意,即龌龊和扭曲的头脑思想引领我们的认知时,一切都变得可怕了。畜牲的本意是动物,动物具有原始的欲望,那么人的身体器官需求的动物本能慢慢转化成思想的欲望,而欲望又会使人畜牲化而失去人性。比如:胃空了,会饿,饿了要吃,吃要吃可口的,可口的要新鲜的,新鲜的在某些时候是稀奇珍贵了,这个稀奇珍贵就需要金钱,也产生了权力和地位的比较,以此类推演变,简单的满足胃的饥饿感就上升到了山珍海味的地位炫耀满足情感的饥渴感上了。简单的身体的冷暖会演化对爱和社会安全感的需求。这样,动物和畜牲的区别就出来了,为了获取情感的满足极尽所能无所不及也不是没有的事。所以畜牲这个词又富有情感,又发人深想。

所以绕来绕去,仍然把自己的理解停留在哲学和宗教的相互贯通上,东方的佛与道,西方的哲学和上帝。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肉体和思想(头脑)

哪一个是你?肉体的你是主体,还是思想的你是主体? 为肉体而活着,还是为思想而存在?也许两者本身都是统一而共生的,但除了肉体和内在的畜牲之外,你是否还存在?为何物?似乎达芬奇解剖上千具尸体也没有答案,只是证明了人体器官是和谐共存的机器部件,器官可以维持基本动作自行运行,但没有灵魂不足称为人。笛卡尔则通过数学逻辑推理对人器官功能与情感关系论证,试图区分出上帝存在于人体哪一个部位。

这不由的又引出古印度教的精髓,抛开你的身体和头脑,通过了悟空来达成对神的认识。这样与道教观空亦空,空无所空,又曲经同源了。

这时就发现头脑在自我认知的殿堂里天马行空起来了,不禁思考:
观自己的内在,看那个畜牲在说什么?在想什么?准备要怎么做?那么谁是这个观者呢?我思故我在,有观,必有观者存在。这又进了禅的:观自在菩萨,内观自己,可得无上智慧。

算了,孙行者还是只在如来佛手心里蹦哒,看来知识仍然受限于自己的认知。

本文来自公众号:意识的光辉


    关注 意识的光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