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丨《象的失踪》评析

 

关于我们IB中文讲堂是一个对IB教学和测试进行研究的课题小组,由两名IBexaminer以及一位IBs...

关于我们

IB中文讲堂 是一个对IB教学和测试进行研究的课题小组,由两名IB examiner以及一位IB senior examiner组成。作为IB一线教师,第一,常听闻学生和家长为中文课程学习方向及方法感到困惑,很想把有限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中国IB学生提供帮助,并普及IB中文课程。第二,希望通过此平台得见学生、家长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例如 “哪些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习”、“评论文章应该怎么写”等等,聚焦IB课程学习主体,为大家提供切实的帮助。

《象的失踪》评析



 作者简介 


纪云,现南师附中IB DP2学生,中文SL,EE ENG B。日常生活中不是很爱读文学大部头的经典作品,阅读主要来源于各种小说以及杂志。在课后很少训练文学技巧,所以在课堂上很抓紧机会,积极参与讨论并常常贡献想法。校内已完成的文本有:雷雨,雪国,不存在的骑士,呐喊和倾城之恋,正在学习聊斋志异和史记。中文校内考试成绩在6和7之间徘徊。

小说《象的失踪》讲述了小镇中一头大象以及管理员同时失踪并且再也没有被找到的故事。文章以“我”的视角,从报纸新闻“象的失踪”写起,插叙解释了大象来到镇上及我对大象持续关注的原因,最后回归顺叙,继续讲述大象失踪的持续故事。直到小说结尾,大象失踪的原因依旧未知,大象和管理员最后也没有找到。作者村上春树对于情节的设置,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对于语言风格的选择共同造就了这篇文章深刻的内涵。

张弛有度的情节设置常常可以很轻易的抓住读者的眼球并让读者保持阅读兴趣。在文章伊始作者就点名了“大象从镇上的象舍中失踪”这一关键线索,并选用“新闻报道”来作为情节发生的媒介,一下就激发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并让他们对失踪产生疑惑。然而紧接着,作者并没有为读者立即解开疑惑,而是插叙详细交代了大象的来源以及失踪之前的生活状态,着重描绘了大象与饲养员之间的亲密关系。这一点既为了后文“我”发现大象与管理员之间奇妙的变化与联系埋下伏笔,也放缓了全文叙述的节奏,减淡作者对于“失踪”结果的渴求,使其更深入的投入整个故事的发展中

插叙过后,小说开始走向高潮:众人想尽各种办法去寻找大象。叙述节奏变得紧凑,更是让读者内心一紧,担心起大象是不是真的能被找到,激起读者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此后,作者话锋一转,小说再次陷入慢节奏,用之前刺激的寻找变为“我”与一位女子的谈话聊天。在这个让读者感到些许无趣闲聊中,“我”也逐渐道出了我所目睹的大象与管理员之间比例的怪异变化,女子也提出了几种猜测,开让读者对于小说结局开始产生自己的预测,即大象很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而在小说的末尾,作者用简单的几个字“大象和饲养员彻底失踪,再不可能返回这里“交代了结局,再也没有更多的对失踪事件的描述,也没有点名失踪的方式,而是选择留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对这个问题也能有更多思考。事实上,这样的结构安排也暗藏了作者对于主旨——批判急功近利——的考量。作者不让读者直接知道答案,而是安排他们按部就班阅读,直到读完全文。

除了情节的张弛有度,人物形象的安排对于读者理解小说也有关键作用。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技巧塑造了小说中不同的人物。比方说镇长有这样一段语言描写:“同全国任何一座动物园的同类设施相比,本镇的大象管理体制都毫不逊色,较之标准有力得全面得多。这是充满恶意的、危险而且无聊的反社会行为,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在肯定了自己对于管理大象的丰功伟绩的同时,镇长也巧妙的站在一个道德制高点的位置上审判了所谓偷窃大象的人,抬升了自己的地位。而且这招待会的报道是放在全国版而不是地方版的,暗示了镇长开招待会目的并不单纯。结合插叙中镇长对于接收大象的极力支持以及在落成典礼上关于“本镇的发展与文化设施的充实”的演说,一个贪图名利的镇长形象便跃然纸上,也很好的表达了小说主旨对于急功近利的批判。

对于对于另一人物管理员,作者先使用了一段外貌描写展现其相貌普通。“皮肤又红又黑”,“头发又短又硬”,“眼睛不大”精炼简洁的语言却形象的刻画了一个干劲十足的普通的老人形象,他唯一的特点是向左右突出的圆形耳朵。对管理员的动作描写也能展现其对于驯养大象娴熟的技巧以及二者之间独特的温馨氛围。在需要大象移动的时候,管理员只要“用手啪啪地轻拍”,稍微“嘀咕”一下就好了。轻拍和嘀咕都反映了管理员动作的轻柔和温和,与大象的庞大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大象居然能够理解并且配合,很直接的表现了两者因为长久相处而产生的默契,也侧面说明管理员熟练,了解怎么管理大象。这也让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小说对于“协调性”的诠释,即这样的状态是靠漫长的时间培养出来的。

在人物形象之上,作者也有着极佳的语言风格安排。全文以叙述为主,后半段“我”与女子的故事部分夹杂着对话。平淡的口吻之中实则暗含着作者的情感。比方说,在寻找大象的过程中,警察尽管明知道可能徒劳无功,却依然嘴硬不肯承认,甚至“请求近郊的猎友会以及自卫队狙击部队出动,一起搜山”。明知结果却还要浪费资源做这么多尝试,也不肯透露实情,叙述者我”和作者都流露出对于这些人工作浮于表面在乎形式的讽刺。在后文的对话之中,作者则选用平易近人的的语言给读者讲述了协调性的道理。用过“我”之口,作者从厨室安排来揭露协调性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以小见大,其语言功力可见一斑。

纵观全文,作者村上春树对于情节巧妙的安排,对于不同人物形象的精准把握,以及平淡但却深意十足的语言风格都为其阐述论点起到了完美的辅助作用。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很多人都会变得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只在乎眼前的利益。殊不知,生活中最重要的乃是协调性,正是这种经历漫长岁月而磨练出的品质,这种从外到内的平衡统一,才让我们的生活真正变得美好。

附上作者提纲

技巧

比喻

人物形象

镇长:功利,虚伪 (在大象前做的形式主义的演讲,记者招待会的版面,寻找大象的时候出动的过于夸张的装备)

结构

叙事方式:插叙

结局:大象的失踪还是悬疑

语言

平淡

讽刺:(哗众取宠的报道,不大可能兑现的声明,打着哈欠去上班)生活常态的无聊

协调性 急功近利(世界真的是急功近利么,通过我的口回答:是的)平衡

风格


    关注 IB中文讲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