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毛姆《午餐》

 

毛姆的《午餐》中,一个虚伪贪婪的中年女人,一个口笨脸嫩的青年作家,一个唯利是图的老练侍者三个市井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久久难忘。...



关于我们

IB中文讲堂 是一个对IB教学和测试进行研究的课题小组,由两名IB examiner以及一位IB senior examiner以及数名在互联网教育行业有五年以上经验的团队组成,所有成员均毕业于国内知名高等学府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作为IB一线教师,第一,常听闻学生和家长为中文课程学习方向及方法感到困惑,很想把有限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中国IB学生提供帮助,并普及IB中文课程。第二,希望通过此平台得见学生、家长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例如 “哪些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习”、“评论文章应该怎么写”等等,聚焦IB课程学习主体,为大家提供切实的帮助。

毛姆 ——《午餐》



毛姆可以说是英语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他出生在巴黎,先后在坎特伯雷的国王学院与德国的海得堡大学受过教育。他本来专攻医学却把大半生献给了文学。

《午餐》中,一个虚伪贪婪的中年女人,一个口笨脸嫩的青年作家,一个唯利是图的老练侍者三个市井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久久难忘。一,人物塑造方面

1)人物的反差

请大家注意这部小说中毛姆如何揭示人性。他的一大技巧是构建人物“外在”的形象,再通过小的细节刻画其内在心理,并让这二者产生反差,达到讽刺的效果。

虽然小说中的女人满口谈的是艺术、文学与音乐,甚至多年以后我们再次相见也是在一个戏院里欣赏戏剧的时候,但是在她热爱文学、艺术的恍子下却是贪婪虚伪的本性。她不断给自己加菜的言语细节和动作细节都在标明这是一个工于心计的女人。

女人的形象是通过“我”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来体现的。由于无法进入女人的内心,因此女人的言行之间产生的极强的张力,便让人忍俊不禁。女人贪婪的本质也跃然纸上。

而侍者表面上看,这个侍者服务周到,笑容可掬,甚至笑得嘴角都扯到耳朵那去了,并且面容和蔼,长着一张牧师般和善的脸,事实上却是唯利是图,他一切的周到都是为了让这个女人多点菜,越贵越好。他的行为穿插在我和女人的交谈中,“牧师”的比喻和笑都成为了极强的反讽。

2)隐含作者

叙事者虽然是“我”,但是这篇小说中有典型的隐含作者在起着对“我”的批判作用。“我”实际并不富有,但是“吓了一条”、“心微微一沉”、“心沉了下去”等视角下直观的心理描写刻画了“我”对请这顿饭的不情愿,但是外在方面,“我”却仍然“慷慨”和“殷勤”。作者塑造“我”的妙处就在于,将“我”的心理和外部行为对照着写,同样是反差,同样也是讽刺。“死要面子活受罪”大概就是说“我”。而这种批判姿态是由“我”背后的隐含作者代出的。

3)对照法

文中描写女客人大啖美食,高谈阔论,男主人满腹苦水的一段。显出了饭桌上貌似和谐的一对男女,实际一个占便宜一个不情愿。这种视角显得有趣。

菜单拿上来的时候我吓了一跳,价钱比我预料的要贵得多。但她说的话叫我放了心。
“我中午从来不吃什么,”她说。
“哦,可不要这么说!”我慷慨大方地回答。
...

“不,”她回答,“我中饭只吃一道菜。除非你们有鱼子酱。吃点鱼子酱我倒不反对。”
我的心微微一沉,我知道我吃不起鱼子酱,但我无法对她讲明这点,结果我还是吩咐侍者拿了份鱼子酱。我为自己挑了一份菜单上价格最便宜的菜——一份肉排。



二、修辞手法

1)低调陈述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间接肯定,或者重话轻说,硬话软说。故意轻描淡写,缩小事态。用这种方法去的幽默嘲讽的效果。在下文中,她不敢承认自己贪吃,就拐弯抹角逼“我”为她点一些非时令的菜肴。这种低调陈述把女人的丑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2)语言的重复女人多次强调“我从来不多吃一点东西”。联想到小说中女人贪婪的吃相,作者的讽刺寓意不言而明。3)首尾呼应

小说中的两处首尾呼应比较明显地强化了讽刺效果。

一是故事开头女人主动和我打招呼而“我”没有认出她,故事结尾交代说她现在体重达133公斤,所以“我”没有认出她。

二是女士留给我最深刻的第一印象是她的牙齿又多、又白、又大、又整齐,数目之多超过任何实际用途。这种夸张对下文女人贪婪地大吃特吃做好了铺垫,从而加强了讽刺效果。

《午餐》原文:[经典短篇阅读] 毛姆《午餐》


    关注 IB中文讲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